本报记者 华晓露
西晋瓯窑、东汉铜镜、刺绣、粮票……各种珍贵文物不再只是陈列柜里只可远观的宝贝,市民能“点名”近距离观赏。今年6月,温州多家博物馆联合启动文物“点阅”服务。温州博物馆、瓯海区博物馆、龙湾区文博馆、瑞安市博物馆等4家国有博物馆与民办博物馆衍园美术馆同时开放点阅平台。这是一项旨在拓宽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渠道,共享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探索文物活态利用的创新举措,也是温州全市博物馆共同迎接2019年“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的重头活动。
点阅平台是温州文博系统拓宽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渠道,共享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探索文物活态利用的创新之举,也是自去年以来,文旅融合发展谋细谋深,加大文化遗产保护,提升活化利用效率重点打造的特色品牌。
文物点阅,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
官网公布清单,平台预约查阅
文物点阅,顾名思义,类似于视频点播,即观众在博物馆提供的文物清单中选择要研究、鉴赏、了解的文物,通过预约平台进行预约,由专业人员提供文物查阅的服务。
温州博物馆于今年3月试行文物点阅,分两批次在官网公布馆藏文物点阅清单,每次1000件。社会公众可根据公布的文物清单,在网站上进行实名登记,预约点阅的文物和时间,每人次可预约点阅不超过3件文物。博物馆对预约观众及预约文物、时间进行审核后,确定具体文物和时间,并通过短信方式通知预约人。
文物点阅的特色在于它是面向全社会开放的,没有障碍的零距离观赏平台。同时,它是定人、限量、定点的点单式服务。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在文物展示、利用手段和利用形式上实现突破,是推行点阅服务的初衷。温州博物馆还制定《文物点阅服务规范》,在规范文物点阅场所设置、点阅文物清单选择、文物点阅流程、保障文物安全等方面,提供了点阅参考标准,使点阅活动不留保护死角,不留安全隐患,确保文物安全万无一失。
据温州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观众预约的文物正在展览或外借的,可通知调整预约目标文物。如遇梅雨季节或雨天,温湿度不合要求的,书画、织绣、竹木、漆器等类型文物谢绝查阅,已预约的作改期处理。
自主选择文物,市民近距离观赏
在温州博物馆首次点阅活动中,来自乐清的书画爱好者杨相敏点阅了王铎《山水图伞面》、弘一楷书《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轴》和傅山《草书轴》三件书画作品。在观赏前,他签订了《文物点阅安全承诺书》,并戴上口罩。他边看边咨询工作人员,频频称赞此次活动:“这些作品真的是难得一见!如果不是通过点阅活动,我很少有机会能这么近距离地观赏这些珍品。温州博物馆推出的文物点阅服务,在全国少见。”
点阅活动启幕现场,还曾出现有趣的一幕——温州博物馆的文物捐赠者、著名书法家马亦钊和收藏爱好者单一心,以点阅者身份来到温州博物馆文物点阅室,与自己及家族曾经捐赠给温州博物馆的书画和钱币重逢。两位先生时隔多年再见旧藏,不由感慨万千:点阅服务拉近了与文物的距离,使观赏变得容易,原以为将文物捐赠给博物馆,犹如嫁女入高门,从此难以相见。现在,点阅活动使故人与旧物的相遇变得更加便利。
在瓯海博物馆首期文物点阅活动中,共有10件(组)馆藏文物对社会公布,包括瓷器、书画、锡器、铜镜、地图等。其中,清温州府海防图为代表的清代手绘地图、西晋瓯窑青釉瓷虎子等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吸引了众多民间藏家与文物爱好者的关注。点阅现场,博物馆工作人员持拿文物,展示文物细节,并介绍文物相关知识及背景故事。观众近距离观赏文物,发表个人看法,提出相关问题,并纷纷拍照记录文物细节,以供研究使用。
“对于馆藏数量少、年代序列不完善的基层博物馆来说,此次活动将深藏闺阁的文物带到观众的视野之内,提升了馆藏文物的利用率。”瓯海博物馆馆长施素娇表示,点阅以馆藏文物为核心,架构起博物馆与观众面对面沟通的重要桥梁。不仅锻炼了基层文博队伍的专业素质,也为观众提供了品鉴文物的平台,满足了大众欣赏、研究、教育的文化需求。
“从前总是隔着玻璃观看文物,总觉得距离很遥远。那些年代久远的古老物件带着一些泥土的痕迹,即使用高倍的放大镜,也很难看清楚。”我市文物爱好者李继武说,自从有了点阅活动,自己能定期近距离观看“心头好”,感觉特别满足。李继武还经常带自己的孙子参与活动,他认为,将文物带到孩子的视野中来,能为他打开一扇观察文物的窗口,在潜移默化中播种下尊重文物、尊重历史的一颗种子。
李继武的这份“满足感”不仅仅代表个人,更代表许许多多热爱文物、热爱文化的人。几个月以来,点阅活动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参与活动的市民普遍反映,通过点阅,没有了展厅中展柜玻璃的阻隔,不受展期的限制,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文物,享受一对一的贵宾服务,真正拉近了观众与文物的距离,是一种很有亲近感与获得感的全新体验。
点阅惠及群众,文物实现共享
从专题(非国有)馆的“遍地开花”的布局,到整合社会收藏力量“化私为公”互通对接,温州文物的保护发展利用一直在探索中,也一直在实践的路上,但最终的目标是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在彰显文物的当代活力,激发市民走进来的兴趣上,做了多种尝试,收效显著。博物馆正成为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社会正气和塑造美好心灵的重要课堂。伴随百姓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精神文化需求的快速释放,博物馆的文物陈列和展示利用打破原来的束缚和框框,充分利用自身的空间和所藏资源,千方百计唤醒文物的潜在功能,去提升大众的文物意识和品味修养,享受丰厚的文博成果。温州五家博物馆启动的文物点阅服务,把“宜融则融,能融尽融”落到实处,努力把博物馆构建成推动传播优秀文化的有效平台。而文物点阅服务,就是把“宜融则融,能融尽融”落到实处,努力把博物馆构建成推动传播优秀文化的有效平台。
“作为一种开放式的观赏,它从根本上颠覆了昔日藏品从库房到展厅展柜的流程。”温州博物馆副馆长高启新介绍道,文物藏品平时除了展览,大部分都在库房闲置。虽然文物藏品作为不可再生的特殊公共资源,它有共有共享的属性,在做好安全的前提下,理应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让它自然地成为广大人民共享共有的文化产品。
文物活起来,温州来“点阅”。当前,在文化旅游融合的大背景下,强化融合理念,博物馆的定位也发生了变化,温博今后的目标就是致力于打造旅游首选地为出发点,把有形与无形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用文化增加旅游附加值,以文化要素的注入推动地方旅游特色化、品质化。高启新表示,作为文旅融合后的一项举措,计划两年内公布可点阅文物不少于1万件,积极探索,寻求保护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在文物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中有所作为,贡献温州智慧和力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