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菲
温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强调要保留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让人看得见历史、看得见肌理、看得见文化,切身感受到城市精神。提升温州古城历史保护街区的品质,是把温州打造成品质之城的重要环节。
一、目前温州古城历史保护街区存在的问题
温州老城现存四处具有一定规模的、相对完整的、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历史街区,分别是五马街—墨池坊、城西街、朔门街、庆年坊,这四大历史保护街区的文化资本已被一定程度地利用于商业开发,但其品质还有待提升。存在以下问题:
(一)特色不够,街区主题尚待明确
一是历史街区的业态布局凌乱。历史街区的经营项目以个体为主,规模小、布点散、档次低,没有形成足够的竞争力,也没有形成街区的主题特色。二是历史街区的商业品牌缺乏原创性和本土特色,缺乏竞争力。三是缺乏对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的整合,历史街区的文化资本没有被充分挖掘,体现不出文化积淀,现代的元素也没有融入古街、植入细节。
(二)配套不足,基础设施亟需完善
古城区道路狭小,交通问题突出,又没有足够的空间作为停车场,道路交通系统亟待完善。此外,基础设施配套相对滞后,如公共厕所、公共休憩设施、旅游服务设施等配套不足。
(三)监管不力,缺乏综合管理机构
目前温州尚无对历史街区进行日常综合管理和协调的机构。比如五马街—墨池坊历史街区缺乏综合管理机构对五马街、纱帽河、晏公殿巷等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导致该街区商铺混杂、业态单一、文化缺失的现状。
(四)宣传不够,缺乏策划包装营销
温州的会展业发展、媒体传播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对历史街区的宣传缺乏统一规划,宣传力量薄弱、分散,资源整合能力有限。
二、提升温州古城历史保护街区品质的思路
(一)五马街-墨池坊
五马街—墨池坊是古城区现存规模最大、风貌最完整的历史街区,旧时这里商贾云集;直到现在,五马街还是老城区的商业中心。对该街区的提升改造建议定位在“温州城市消费中心”和“温州商业旅游名片”上,以消费为核心,重在其步行街特色的延续和本土品牌的营销,形成集购物、商贸、文化、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复合型商业社区。以温州一百、温州中百为主力业态,驱动五马街业态转型升级,保留知名温州本土品牌,体现温商文化,聚集温州皮鞋、服装、眼镜、名小吃、瓯绣等特色产品,使其成为本地人和外地游客采买温州特产的集散地。
(二)城西街
城西街区完整保留温州古城鱼骨状的街巷格局,多为一二层的传统院落式坡屋顶建筑和中西合璧式建筑,体现了温州古城“西居”的特色。对该历史街区的提升改造要凸显名人文化,形成集文化休闲、商业、居住为一体的综合街区。一是串联城西基督教堂、叶文定公祠、夏鼐旧居、郑振铎纪念馆、徐赤文故居、姜琪故居等,打造城市旅游精品路线。二是发挥其保留院落较多较完整的优势,发展特色民宿。三是打造沧河巷书画文化一条街,并融入创新创意元素。
(三)朔门街
朔门街在明清时期就已经是温州著名的商业街,且紧靠瓯江的南埠头,所以对其的提升改造可以“商埠文化”为主题,以传统手工艺体验、传统小吃、传统老字号购物、码头文化博览、民俗活动为特色,融合地方美食、特色购物、宅院酒店等业态。一是修建千年古港展示馆,集中展示朔门街区的商埠文化。二是发挥其地理优势融入江心屿景区岸上项目,开发区域旅游纪念品营销一条街。三是发挥其保留原住民生活形态的优势,开发民俗体验性项目,比如瓯窑、瓯绣、瓯塑、漆器工艺展示与体验馆一条街。四是把七枫巷十数座晚清、民国古建大宅利用起来,打造成七枫巷宅院精品客栈群。
(四)庆年坊
庆年坊街区的整体格局延续了明清至近现代的旧貌,街(坊)、巷、弄、院的体系保留完整。街区留下多处近现代大型厂房。建议庆年坊街区的发展定位以老厂房改造为载体,盘活工业遗址,重点突出以青年为主的创意休闲功能,形成LOFT居住、小型商业、经营于一体的综合街区。一是将天窗巷厂房改造为文化创意园区,汇集咖啡店、书店、电影院、美术馆、秀场和创意小店等。二是逐步调整蛟翔巷低端商业业态,引入创意餐厅、创意休闲吧等慢生活业态;同时在蛟翔巷做移动式复古创意集市,为爱好者提供一个时尚消费和创意交流的平台。
三、如何提升温州古城历史保护街区的品质
(一)出台优惠政策,理顺体制机制
1、政策保障
在历史街区保护方面,建议各部门分工合作,研究制订各项配套管理政策和措施,包括历史街区建筑保护实施导则、历史街区消防体系导则等;在征收安置方面,制定一套完善的历史街区房屋征收、搬迁、自住修缮及补偿的管理办法和相关配套措施;在发展产业方面,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实现要素逐步向历史保护街区聚集。
2、机制保障
建立统一高效的管理协调机构,实现部门职能整合。发挥温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改造领导小组的作用,由其牵头负责,抓紧研究和落实温州历史街区保护和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督促、协调和帮助目前在建和筹建项目的建设工作,解决和协调工程审批、建设和验收中出现的问题。各历史街区所属街道密切配合、齐推共促。
(二)引入多元主体,发动群众参与
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经相关单位初步测算,四大历史街区预计共需投入约200亿元。因此,需要引入多元主体,充分调动企业、社会组织、群众等各方资源和力量。尤其要把群众作为历史街区有机更新的主体,鼓励公众参与,让群众自愿来修缮、保护老房屋,降低街区改造的难度。
(三)建立识别系统,整合营销传播
1、形象策划
一是建立历史街区标识系统。把温州古城历史街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提升改造:设计通俗、亲切的宣传口号,唤起人们对过去的回忆;设计一系列个性化Logo,即专属每片历史街区的形象标识与标识牌,设计风格和用色上要统一;结合街区属性,设计街区建筑标识系统、设施标识系统、机动车路边系统和步行道标识系统等。二是管理历史街区建筑立面。定期对历史街区建筑立面进行清洗和维护,保持外立面的整洁有序;根据不同历史街区的发展需要和定位,在建筑风格和原有色调的基础上,确定其主色调,控制街区色彩。三是规划入驻店铺店招风格。遵循历史街区的发展定位,对进驻历史街区的商户进行筛选;对进驻历史街区商户的装修风格进行统一,体现历史文化元素。
2、多渠道传播
一是印制、发放主题宣传品,如《温州名人古宅地图》《温州古城建筑地图》《温州古城美食地图》等。二是用好户外广告宣传资源,在公交站灯箱、车身等处投放以古城历史保护街区为主题的广告。三是开辟影视宣传渠道。制作温州古城的宣传片和电视专题片,在户外LED屏、公交移动电视等投放;可与影视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促成影视剧组来温州历史街区拍摄,提升温州历史街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四是打造智慧历史街区。推动历史街区免费公共WIFI全覆盖和4G信号全覆盖;提供统一的街区官方微信二维码,扫一扫即可关注官方微信,获取有关信息和资讯,实现线上线下互动。
作者系中共温州市委党校讲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