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今天的温州,信用建设已不仅仅是温州对外打造的一张金名片,也是城市发展的内在需求。努力把诚信精神融入城市精神中,使之成为城市品格的一部分,必将使温州更具有活力和竞争力。推动“温州”和“信用”的融合,温州有望续写出更加精彩的发展篇章!
本报记者 章映
信用,诚如《论语·为政》中孔子所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痛定思痛,温州重建区域信用、重塑温州形象的决心,自2002年开始全力打造“信用温州”。
十年磨一剑。“信用温州”这张城市“金名片”,如今成色已显。而在第十个“诚信日”来临之际,温州蓄势待发,期待在下一个五年再创“信用温州”的辉煌。
信用温州还有提升空间
“经过这十年来的建设,温州的整体诚信水平绝对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温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刘藏岩从事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多年,对企业及相关情况做了大量调研。
确实,温州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较早、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显得尤为迫切。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作出“信用温州”建设的战略部署,开展了一系列信用体系基础构建工作。
“信用温州”建设,使温州开始凤凰涅槃式的蜕变之旅。但是在面对成就的同时,必须看到,温州在新一轮发展中的制约因素仍需要信用去克服。比如产业结构存在缺陷,技术创新难以突破区域内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比如靠传统信用关系维系的民间金融,隐含信用风险。
“突破这些制约因素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尽快建立健全现代社会信用体系。”刘藏岩说,信用建设对温州全局的贡献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建立健全现代社会信用体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信用铸造还需再度发力
建立健全现代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在刘藏岩看来,是政府守信。“政府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政府守信在信用建设中的地位。”
在《温州市现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方案》中,温州将规划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现代社会信用体系。该体系将由政府守信监督机制、企业征信体系、个人征信体系、行业协会(商会)信用服务体系、信用担保体系、失信惩戒机制、联合征信平台和诚信教育工程等8个子系统构成,政府守信位列第一。
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先导和表率。当前,要从推进依法行政、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办好为民承诺事项、强化失信惩戒等入手,推动政府做到言与行的一致、名与实的一致,树立信用政府的良好形象。
建立并运行政府守信监督机制,按照规划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建立信用政府,有效提升政府信用;另一方面,是逐步建立各类监督机制,包括建成专门的政府守信监督机构,协调政府与公众的关系,广泛联合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监督。
具体来看,温州将加快政府各类信息公开,并加强政府决策信用、执行信用、监督信用、服务信用、商务信用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建立规制型政府。在政府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其他七大机制的建设同步进行,“信用温州”的金名片才能提高含金量。
现代信用体系需再完善
已经拉开帷幕的“十二五”,被视为温州全面完善现代社会信用体系关键的五年。
总体来看,推进现代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工作是建立信用信息交换平台,培育信用产品的应用市场,建成企业征信体系、个人征信体系、政府信用体系、行业协会(商会)信用服务体系等四个体系,完善相关地方性政策、制度及标准这三个支撑,最终提升企业的信用风险预警能力、政府的良好形象、经济的综合竞争实力、社会整体的“美誉度”。
市信用办负责人介绍,在接下来的五年间,我市将完全形成市场化的征信服务行业,放开企业征信服务领域的市场准入,形成若干专业服务水平较高的信用服务企业主体。“首先要在银行同业市场、商品交易市场等建立相关制度,逐步扩大到经济工作的其它各个领域。”
同时,要提高信用信息共享程度。在部门、同业征信的基础上,完善以监管为目的的公共征信平台。金融、税务、工商、质监、财政、建设等系统继续整合并充实部门内部同业征信数据,建立统一规范的企业信用档案。在此基础上实时互联互通,完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另外,我市还将下大力气完成信用信息数据交换平台的企业化运作模式,扩大全社会对信用产品需求范围提高应用水平,建成个人征信体系,形成比较规范的社会信用约束机制和惩戒机制,全面完善政府对信用市场的监督和管理等。
“对‘信用温州’这张金名片的打造,应该是个长远的、持续的行为,应该内生为温州的区域文化、温州的城市品牌去打造。”刘藏岩如是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