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剧院
优势互补 培育市场
2010年是温州大剧院开业的第一年,全年各类演出共144场,全年平均票价131.6元……首演以来,共推出公益性演出80多场,接待观众近14万人次,全年平均上座率70.92%,经过一年的运营,温州大剧院给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2010年,东南剧院的周末剧场在大剧院开业的冲击之下,演出场次非但没有压缩,反而大胆地提升了剧目的品味和场次,全年各类演出共54场,比去年增加十几场,平均上座率达到76.8%,周末剧场致力打造的话剧市场,在温州已经初显气候。
[温州大剧院]
新的一年大剧院将继续为市民引进国内外优秀的剧目。配合建党90周年纪念活动,推出如中央芭蕾舞团的看家戏《红色娘子军》、红色经典现代京剧《红灯记》、经典歌剧《洪湖赤卫队》等典型的红色经典剧目;老舍的经典话剧《四世同堂》、音乐剧《爱上邓丽君》等热门剧目也将亮相大剧院舞台;还有入选国家十大精品艺术工程的舞剧《大漠敦煌》、著名歌手齐秦演唱会等。保利院线的几大品牌——舞蹈戏剧演出季、 市民音乐会、打开艺术之门等都将在今年继续为温州市民带来更多更实惠的高雅艺术的视觉盛宴。
温州大剧院总经理刘健表示:温州的高雅演出市场虽然有些慢热,但大的趋势还是好的,需要时间来培育。
[东南剧院]
2011年,东南剧院将进一步提高周末剧场的运作能力,和大剧院优势互补,共同打造温州的高雅演出市场。目前已在联系洽谈的剧目有:国家话剧院的《最后的斗争》,中央歌剧院的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上海越剧院的《梅龙镇》、《孔雀东南飞》以及程前、恬妞主演的明星话剧《白骨精列传》,浙江京剧团的《藏羚羊》、中国儿艺的《西游记》以及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大型舞剧《解放》、《一把酸枣》等等。尽量选择大剧院没有的或较少类型的项目,继续在话剧和戏剧上多加引进。
东南剧院总经理龚光良表示:通过各种演出,周末剧场的品牌不但在温州人民心目中有了良好的形象,在中国的演出界也开始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不少外省乃至国家级的演出团体,不断发来联系演出的橄榄枝。
三家剧团
打造精品 磨练新人
大年初五,温州瓯剧团、温州越剧团、永嘉昆剧团三家国有的剧团将同时开启兔年的演出——送戏下乡,这是三家剧团每年开春的“规定动作”。全年80%的演出在农村,这也体现了温州本土戏曲在基层市场的活跃。除此之外,三大剧团在过去的一年都致力将舞台向城市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口碑。温州瓯剧团《高机与吴三春》成功登台上海天蟾剧院,温州越剧团三台大戏亮相香港大会堂,永昆台湾演出引起轰动……新的一年,对于三大剧团来说,要出新戏、出大戏、出精品是必须的。
[温州瓯剧团]
《高机与吴三春》经过一年多舞台历练,在收获肯定的同时,还有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瓯剧团团长缪小源表示,将继续对《高》剧进行修改提高,使其成为真正的精品。目前,瓯剧团有两部大戏在筹划中:一是打造新版《白蛇传》,《高机与吴三春》的导演杨小青对此本瓯剧传统戏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二是排演新编瓯剧《东瓯王》,作为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献礼大戏,该剧由我市著名编剧郑朝阳执笔出剧本,在当下浙江名人王阳明、洪昇纷纷呈现戏剧舞台的时候,《东瓯王》令人期待。
[温州越剧团]
好的演员是撑起一个剧团的支柱,新的一年,温州越剧团将继续在青年演员的培养上多下功夫,输送优秀的人才去中国戏曲学院深造。去年,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录制了温州越剧团的两台大戏和青年演员专辑,播出后,全国越剧迷反响热烈,受到很多好评。今年,温州越剧团将继续和央视合作,扩大在全国的知名度。
[永嘉昆剧团]
2011年是昆曲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周年,5月,永昆《琵琶记》将同全国各大昆剧团的看家戏同台亮相北京长安大戏院,以此来纪念这一盛事。参加全国青年昆曲演员大赛,也是永昆新年的一件大事,剧团也希望以此来锻炼青年演员,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永昆的队伍中。当然还有新剧目的打造,目前全本《金印记》的剧本已经在筹备中。团长刘文华表示,永昆历经数百年的沉浮与兴衰,是国内海盐腔唯一的直接继承者,古老声腔展现了南戏故里的独特魅力,她的保护和成长还需要引起更多更广泛的重视。
雁荡院线
亿元大关 近在咫尺
从2008年的4300万元,到2009年的6700万元,到2010年的9796万元,雁荡院线电影总票房去年以超过40%的增长率成为城市文化生活的一大亮点。2010年,温州的电影市场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平均每月都有十几部电影上映,影片数量之多是院线成立以来之最。
新时代电影大世界这家五星级电影院在温州的诞生,给温州电影市场带来不少生机,影院硬件设备不断地升级和完善。目前,温州市区三家影院已全部实现了数字化放映,白鹿影城打造的“全省第一超大银幕影厅”今年将投入使用。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温州电影市场营销日趋成熟,营销手段五花八门,影院通过网络、短信等多种形式为观众提供最新电影资讯‘团购、半价等优惠活动已成为影院常规的促销手段。2011年,雁荡院线实现票房突破亿元大关的愿望近在咫尺。
本报记者 伍秀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