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看温州旅游 如何破茧成蝶

2020年12月18日 10阅读 来源:温州日报 2011-05-19 00:00:00

本报记者 郑海华

5月,阳光明媚,百花绽放,是一年中旅游黄金期。今天,5月19日,我们迎来了首个“中国旅游日”。

旅游业界专家认为,中国已进入大众化旅游时代,希望“中国旅游日”,能够真正成为国民的旅游节日。也有学者认为,从一个民间的想法,变成专家的共识,引起旅游主管部门的重视,最后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了中国旅游日,这个过程本身就体现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这一地位。

在迎来首个中国旅游日之前,2011年中国(温州)森林旅游节于5月15日盛装登场。我市作为旅游资源大市,将会为百姓带来哪些更多的实惠和服务?在这样的一个国民的旅游节日,我市众多市民、业内人士对其又有何期待?面对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温州做好准备了吗?在未来的日子里,温州旅游又将如何转型升级,破茧成蝶,使旅游资源大市成就为旅游大市?

1

品牌运营

12条休闲游线路新鲜出炉,519名微博博主推介温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首个“中国旅游日”的主题。而设立“中国旅游日”,正是为了倡导“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让更多的人走出家门去旅游,去共享旅游发展成果,提高国民幸福指数和文明素质。我市将其主题深化为“建设幸福城市·倡导国民旅游”,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旅游公益惠民活动。今天,我市将组织部分社区代表、特困人群、退离休老干部等进行一日考察游,喜看温州城市建设新貌和我市“六城联创”成果;举行“百家企业万名员工休闲体验游”活动,组织100家企业万名员工,到楠溪江、江心屿、雁荡山等地旅游。

与此同时,今天我市的洞头旅游景区、平阳旅游景区、龙湾旅游景区、中雁旅游景区等4个风景区,以及雁荡山森林公园、龙湾潭森林公园等26个森林公园,还免费向游客开放,其余景点半价优惠(不含主题公园、漂流、景区交通车、索道等参与性项目)。

为了让更多地新温州人有机会感受温州美景,今后每年的中国旅游日,新温州人只要带上身份证和单位证明,就可免费游览永嘉县苍坡村、瓯海区仙岩和泽雅四连碓、瑞安市东源木活字印刷村和圣井山、苍南县碗窑古村落、文成县刘基庙等景点。

同时,我市还推出12条市民休闲旅游线路,各县(市、区)风景旅游管理局已提前邀请市民担任休闲旅游体验员,并提交体验报告。各地根据体验报告,进一步完善产品线路后,已在温州市旅游局网站(www.wzta.gov.cn)公布线路图以及报价,全市的旅行社也同步推出这12条市民休闲旅游线路,市民可自驾前往也可到旅行社报名跟团旅游。

为更好的宣传“中国旅游日”和温州旅游市场,市旅游局还面向全国征集519名优秀微博博主,担任温州旅游宣传员,建立微博联盟营销温州。首批微博博主名单将于今天公布,并颁发温州旅游微博宣传员证件。

2

百姓期待

千万别把“中国旅游日”,搞成旅游“促销节”

对于这样一个国民的旅游节日,百姓又有哪些期待呢?

刚刚参加完我市森林旅游节活动的市民石爱美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是一个热爱旅游的人,也很关注旅游的信息。她说,常常看到国内旅游市场出现的导游强迫购物、异国抛团事件,黄金周,旅行社、景区、住宿欺客宰客等新闻见诸报端。在中国旅游日到来之际,众多的景区能免费开放自然很好。但免费不是最主要的,她更希望每一次旅游都是一次物有所值,有品质的旅游。

黄坚坚是一个80后驴友,在市区和姐姐经营着一家小商店。她说,由于要看店,走太远不大现实,因此她的很多旅游体验是在温州地区完成。她说,温州山、江、海等旅游资源丰富,但似乎并没有被开发好。比如雁荡山就存在缺水之忧,花了百多元的门票进去,如果看的是一座缺少灵气的枯山,就很难吸引人再走一次;楠溪江的漂流项目、溪滩越野车等项目,常常还有些许安全隐忧;想组织一次烧烤露营,却常常找不到一个安全可靠的野趣型景区。中国旅游日的设立说明国家对发展旅游的重视,有关部门应借这个机会,促进各个景点推出一些个性化的特色旅游项目,以更好地满足老百姓的旅游需求。借着这个旅游日,景区也应该反思反思自己长期以来的“门票经济”经营模式,翻新翻新旅游景点,提高其吸引力。

一直关注温州旅游发展的退休老干部钟闻真告诉记者,最近刚刚重游楠溪江的埭头古村、崖下库等景点。她说,埭头村戴有中国景观古村落、国家生态村等多顶桂冠,村里古木古居资源丰富,村前平涛沃野,天然野趣,可谓天生丽质。然而这几年,却似乎遭遇发展瓶颈,一直停滞不前,名声反而不如金华的诸葛八卦村。她分析,这和景区的管理、服务水平跟不上有很大关系。比如,所谓的“生态厕所”都没有水,个别老屋年久失修坍塌,新建楼房突兀耸立等等。“旅游和文化密不可分,但这些年过于偏重旅游的商业价值,却忽视了对旅游深刻文化内涵的挖掘,旅游往往被定位于经济而非文化。”这次把《徐霞客游记》开篇日确定为中国旅游日,我认为就是看中了其在文化内涵上与旅游的密切联系。”钟闻真建议,千万别把“中国旅游日”搞成旅游“促销节”,应重在凸显旅游的文化价值,让旅游日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一大载体。

“‘只要半平方米的价格,日韩新马泰都玩一圈;一二平方米的价格,欧美列国也回来了;生活在于经历,而不在于平方米;富裕在于感悟,而不在于别墅。’这是网上流传的一则旅行社利用高房价做的旅游广告,深深地打动了不少人的心。可这则广告的背后,无奈却多于诱惑。”市旅游局副局长陈秉辉感慨说,当前国民一年有115天的公共假期,温州人均GDP已经突破3万元。有钱有闲了,大多数温州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买房子。设立“中国旅游日”,旨在唤醒国民的旅游意识,倡导“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让更多的人走出家门去旅游,更主要的是国家正努力将旅游产业打造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代化服务业的龙头企业,拉动绿色消费,拉动内需。

“逗人快乐,留人花钱。”市旅游局局长张纯洁用这样八个字概括自己的工作。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他说,当前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旅游日,体现出国家已然从战略的高度,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这意味着,我国的旅游黄金期已经到来。温州旅游将借“日”登高,加大旅游投入,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丰富旅游产品供给,进一步扩大温州的旅游消费市场。

“十二五”期间,温州旅游将借助我市城乡统筹改革、行政区划调整契机,加快城市旅游资源整合,推进温州大都市旅游发展,形成温州旅游业“一核一岛四板块”的空间战略布局。

“一核”,即强化大都市旅游的核心,以大罗山为中心,包括鹿城、龙湾、瓯海、瓯江口、瓯北在内的区域,加快发展商务旅游、会议旅游、会展旅游和都市休闲旅游的发展,提高接待设施的规模与规格,提升休闲产业发展水平,增强旅游产业的辐射效应和乘数效应。依托城市资源和现有的商街基底,到“十二五”末,规划建设30条特色商业休闲街、10个城市休闲购物中心等一批都市购物旅游场所。

打造“一岛”,即洞头国际旅游休闲群岛。充分发挥海洋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使洞头列岛、南麂列岛、北麂列岛等群岛连成一片,打响“海上桃源、风情百岛”品牌,打造以洞头县为龙头的国际游轮泊港,海洋游憩综合区、国际性休闲旅游岛。

培育“一带”,即乐清至苍南的滨海休闲旅游带。这一带将被打造成以滨海休闲娱乐为主打产品,养生保健、商务会展、海鲜美食、节庆活动为重要补充的浙南综合性滨海休闲旅游带。同时形成 “雁荡山-楠溪江”山江乡村度假旅游板块、平瑞文化体验板块、文泰生态养生板块、苍南风情小镇板块等“四大板块”。

张纯洁说,在空间布局、产业联动、产品创新、重点突出的基础上,通过对温州旅游项目的整合提升,以大项目带动为依托,推进旅游项目建设的精品化、特色化、专业化水平。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在市域范围内实施五大系列旅游精品工程:即倾力打造泰顺氡泉廊桥生态旅游度假区、雁荡山基础设施及芙蓉池旅游开发、江心屿景区整合提升改造、洞头奥博游艇俱乐部等“十项百亿”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西郊旅游度假区、温州名品旅游购物中心等48项重点精品项目建设;努力建设十二个精品旅游景区;积极新建10个以上A级景区;积极创建20个旅游经济强(乡)镇和50个特色旅游村,建立20个自驾车营地。

破茧成蝶

4

“一核一岛四板块”,形成旅游空间战略布局

“中国旅游日”,被各方寄予了厚望。那么,温州准备好了吗?

“离人们的期许,我们还差蛮多。面对国民旅游时代,温州尚未完全准备好。”陈秉辉毫不避讳温州旅游自身的不足。他说,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六要素。目前在温州,“住”,近几年星级酒店建设迅速,但布局尚不合理,景区普遍缺乏高星级酒店配套。“行”,缺少优质的通景公路、停车场,一到节假日便是大堵车。全市近400辆的旅游大巴,更是捉襟见肘,一遇黄金周,运力至少缺少一半。“游”,全市持证导游3700人,但真正在干导游的仅有一半左右,每到旅游旺季,不少旅行社因缺人、缺车,而无奈地将外来团队客人拒之门外。“购”和“娱”虽形成一些特色消费场所,但相关产业还不能适应大批游客的到来。

“雁荡灵秀,楠溪绵长,山之巍峨,水之婉约。温州旅游家底丰厚,也不缺人气。但丰厚的家底未能尽其所长,旅游资源总体上仍处于初级开发阶段,真正拿得出手、一枝独秀的旅游项目、旅游产品很少。”温州国旅副总经理庄郭华向记者谈起全国旅游界有名的“云台山现象”时,羡慕之情溢于言表。河南焦作境内的云台山风景区五年前仍是名不见经传的4A景区,知名度远低于雁荡山。近5年,焦作市投入2到3亿元,大手笔建设云台山景区,景区外建成犹如停机坪的超大停车场,囊括了所有外来车辆;景区内GPS遥控环保车辆,随时接送有需求的游客,高档酒店、超大餐饮饭店、特色购物场所更是一应俱全。仅去年,该景区的旅游收入就超过了2亿元。而我市雁荡山风景区作为全国首批5A景区,冠有世界地质公园金名片,去年仅有7000多万的旅游总收入。为什么?关键在于景区建设投入不足,公共配套不够完善,景区管理明显滞后,旅游产品过于单一,忽视了游客来景区购物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留下的仅仅是自然观光带来的“门票经济”。

其实,旅游业是综合性行业,产业链上游需要交通、通信、城市公共设施等基础建设支撑,下游可拉动文化、现代农业、商品流通、生产加工等产业发展。只有提升旅游业以及与之相关产业的整体水平,才能真正打造出高品位综合性山水旅游品牌,满足更多旅游者尤其是商务旅游者的需求。

陈秉辉说,当前,我市旅游产业体制僵化,景区归建设部门、人员归地方政府管理、市旅游局则是业务指导,人、财、物未形成有效联动,造成旅游项目投入低,落地难、进展慢,缺少适合现代化休闲度假的产品,上档次的度假村、大型的旅游购物场所和集观光、休闲、美食、运动、演艺、会展于一体的旅游项目,最终致使我市以自然观光旅游产品一统天下的局面难以打破。

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亟须提高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