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墨池”风情初显

2020年12月18日 10阅读 来源:温州日报 2011-09-01 00:00:00

新建中的墨池公园位于原温州古城东部,华盖山西麓。原为鹿城区政府驻地,周边分布有康乐坊、墨池坊、瓦市巷、河西桥等历史悠久的街巷。

明嘉靖三十八年,温州名士王澈将“墨池”辟为园林,后名为“玉介园”,是明清时期温州十大名园之首。民国初年,冒广生任瓯海关监督时,在园内东边辟“瓯隐园”。解放后,这里一直作为政府所在地,直至2005年鹿城区政府搬离。之后,多方呼吁将此地改建为公园。

去年10月,墨池公园开工,经过近一年的建设,一个全新风貌的墨池公园已经初显风情,预计年内完工开园。未来的墨池公园,将是一座有着浓郁江南园林特色,集文化、休闲为一体的城市文化公园,成为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市民专家献计献策

规划方案两年出炉

“早在几年前,就有热心的市民和有识之士呼吁要延续‘墨池、玉介园、瓯隐园’的文脉。”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04年6月,市规划局向市政府提议,待鹿城区政府搬迁后,将原区府大院改为墨池公园。2005年12月,根据市政府“百巷万户惠民工程”和历史街区保护的有关要求,利用鹿城区政府搬迁的契机,市规划局开始编制《墨池公园详细规划》。

同时,市规划局与本报共同推出了“我心中的墨池公园”文稿征集活动,广大热心市民和专家学者纷纷来电来稿,从人文、历史、景观、规划设计等方面各抒己见,献计献策。

年过七旬的市民王伟先生,他的前人正是“玉介园”的主人王叔杲。王伟先生翻出家中珍藏的《玉介园记》,提议可多种植各类名木花卉,使园林植物和各个景点的布置相协调,借花衬园,以园养花。

“公园切忌增加过多的建筑物,在北端恢复‘瓯隐园’,在东北角可以考虑重建‘王谢祠’,在适当的位置重建戏綵堂……”我市文化人沈克成在建议书中如是说。

《规划》着手编制之时,市规划局还邀请马云博、林剑丹、韩少华、沈克成、洪振宁、金柏东、张索等规划建筑界和文化界专家进行座谈,为墨池公园的规划把脉,同时还借鉴扬州影园、江苏学政衙署遗址等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几个历史园林保护和复建规划方案。

经过策划、征稿、修改、完善……2006年3月下旬,《规划》方案正式出炉。

据规划,墨池公园范围东起河西桥路;南至县后巷、招贤巷;西至墨池;北至杨柳公寓、瓦市公寓,用地面积为2.4公顷。规划采用“两轴、三区、一带”的结构。

所谓“两轴”是指历史文化轴;“三区”是市区民俗文化区、书画艺术文化区和先贤纪念区;“一带”是历史文化轴东端环旧城公园带。

市城市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张静曾这样描述公园的规划理念:“规划总体强调的是以历史文化为灵魂,继承温州传统园林,而不是去设计一个想象中的古代园林的翻版。充分注重的是现代人的需求,探索追求的是对传统的解读,而非复原。通过对多个历史片断的叠加和传统记忆的综合,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重温和再认识,即‘过去+现在=未来历史’的共生理念。”

一期工程进展顺利

园内保留两类建筑

墨池公园改建工程分三期,一期工程占地约1.87公顷,总投资5925万元。截至目前,园内亭台楼阁,新建的仿古建筑楼、翻新的墨池吟坛等主体建筑已完工,展现出“园中园,园中院,园中亭”的传统园林特征。预计年底建成开园。

沿着新开辟的公园河西桥入口拾级而上,一进门南北两侧为两大人工湖施工地,绕过人工湖逆时针绕行公园一周,可以穿过瓯隐园、华麓山房、最景园、丛兰馆,这些建筑样式都延续了温州传统民居风格。

“工程实施基本在原区府范围,围绕旧建筑加固与园区整体改造进行。”现场施工负责人介绍道,一期工程主要建设瓯隐园、华麓山房、最景园、丛兰馆等景点。除了拆除原市民政局,市机关第一印刷厂,市档案局,市物价局等单位建筑外,还要保留原大会堂,区委大楼,区妇联建筑,区政府大楼,并根据规划要求对保留建筑进行改造,以适应新的功能要求。

据了解,此次保留的建筑属于两类风貌:一是民国时期建造,坡屋顶,清水砖贴面;二是八九十年代建造,平顶、马赛克贴面。对其进行的改造带有“复古”倾向,在体现其原生时代坐标的同时,又留有现代的痕迹。例如,将八九十年代的建筑墙面改为清水砖墙,墙面上增加了一些玻璃、钢材等现代材料,使其古韵犹存又不失现代气息;在窗户改造上,采用现代材料以古典元素来点缀窗框。

“一期工程总体进展比较顺利。”现场施工负责人告诉记者,拆了原来的办公楼之后,建造了人工湖和园林建筑。其中,新建的园林建筑曲折、回环、多变,建筑物的造型及色彩轻巧、空灵而淡雅。园内大树基本保留,其中‘骑墙榕’还进行专题保护,今后将作为一个景点。

接下来,墨池公园将对主体设施进行铺砖盖瓦、内部装饰,土建清场后将会加快绿化项目。

江南园林曲径回廊

美景书写瓯越文化

墨池公园建成后,将在秉承温州传统园林特色的基础上,凸现瓯越文化的灵气和韵味,是一座具有江南园林风格,集文化、休闲为一体的城市文化公园。引用一句明代乐清诗人画家何白的《玉介园纪胜诗》,便是“琼树悬灯照百花,花间深夜醉琵琶。误疑晓霄罗浮雪,海日先蒸庾岑霞。”

整个公园分为文化创作园和娱乐休闲园两大部分。文化创作园又分丛兰馆、最景园、华麓山房、瓯隐园等四大景点,设置温州吟坛、书画社、诗词社等;娱乐休闲园主要有墨池园和餐英馆两大景点。

由墨池坊主入口进入墨池公园,首先来到的是“墨池”。在这个由青砖围墙和乔木群围成的院落里,引人遐思的墨池遗址由水体和硬质铺面组成,正对着小叶榕、宽阔的草坪、金叶女贞灌木层和仿古景观亭。游人可感知树叶的轻抚、小虫的呢喃,享受自然的妙趣。

进园往北,兰花环绕的“丛兰馆”映入眼帘。幽幽兰花,散落在两座“兰隐小筑”间。在馆室与走廊之间设置有观赏石,坐在石上,品三两杯清茶,宁静而致远。

丛兰馆旁便是“最景园”和“华麓山房”,取《玉介园记》中“馆西有庭屋数楹,曰‘华麓山房’,屏山茶而列群石,聚各色牡丹数十本”之意。该园以掇山理水的传统造园手法,利用假山的设置,达到框景、透景、障景等手法的目的,从而造就移步景异的效果。园中凿有水系,自南环山相抱合。山体外实内虚,内有石洞石室别有洞天。园中梅、桃、橘成林,形成紫藤唤春、紫薇展夏、金橘成秋、墨梅凝冬的季相。

闲步东行,便到“瓯隐园”。在规划此园时,分别设疚斋、秋爽台、流花桥、水香榭等景点。该园保留原区委大楼,扩大原有水池,保留原基地上的竹丛,以水为中心,建筑亭廊沿山布置。按传统园林“卷山勺水”的造景手法,围绕以亭、台和回廊,山水清音、幽幽流淌。池边有菊花,池中有绿荷,可品茗、下棋、垂钓、吹弹丝竹。

曲径通南,可见“餐英馆”,此馆名取自《玉介园记》,意为结宾朋宴赏处。餐英馆利用原有的区卫生院和区政协建筑,配以廊、墙,重新构成一组院落,院落中花木与园林小品相映成趣。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