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深耕主业,守住成功之道

2020年12月21日 10阅读 来源:温州日报 2012-05-09 00:00:00

人物名片>>> 黄志坚,1965年出生于瑞安。现任西班牙远东工贸集团董事长,西班牙华人企业联合会首届执行主席、浙江省海外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凤凰卫视欧洲台《欧洲生意人》节目嘉宾主持人  陈翔 摄

本报记者 郑海华

每一位成功者的故事听起来都是相似的,而他们给人的启迪却各不相同。黄志坚亦然。

做过餐馆的跑堂、开过礼品店、小超市,做批发贸易赚得人生第一桶金……在西班牙的最初几年,生意场上的黄志坚做到了俗常标准的成功,但对于这过往的成功,黄志坚一直强调自己走的路与众多温州人没什么两样,这是一种可以复制的成功。因此,正当他的小商品贸易做得风生水起时,他却以壮士断腕之志,结束了“国际倒爷”的生意,毅然走上了自主品牌的创业之路。这是一条艰辛又充满了风险之路,但如今回头,黄志坚觉得庆幸自己当初的决定,因为这是一条能让自己守住成功的创新之路。在最近的十多年,他一直在深耕他的品牌,他的主业。

走与留的人生抉择

与黄志坚的见面是在年初召开的首届世界温商大会期间。外表温文尔雅的黄志坚显得谦和而内敛,言谈间让人感觉,他不像个精干的生意人,倒更像一个儒雅的学者。

黄志坚说,他不想一辈子都做商人企业家,如果生命给他机遇,他或许会在商场退役,回归校园,做一名大学教师或者经济理论研究者。

黄志坚去西班牙是1989年,24岁。在此之前,他从瑞安调到温州,是市物价局的一名公务员,一个在如今看来仍是求职者趋之若鹜的“肥缺”。从商的家人大多反对他的下海,但在走与留间,黄志坚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出国。“因为不愿意在20岁的时候就看到自己50岁的人生。”黄志坚说。

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他的创业之旅始于异国他乡中餐馆的厨房。在烟熏火燎的炉台间讨生活,对于心高气傲的黄志坚来说,无疑是一种煎熬。他每天如上足了发条似的奔波于餐馆、语言学校、住处之间,在无奈中坚持着,不想给自己退路。

熟悉了中餐馆运作的黄志坚并没有如家人所想,另开一家中餐馆,而是用一爿小礼品店开始了他一心想做的贸易生意。

尽管一路的艰辛,但学经济出身的黄志坚很快适应了“国际倒爷”的身份,将小礼品店做成了小超市,将超市做成了西班牙首家华人仓储批发贸易公司,在西班牙富恩拉夫拉达工业区创办了第一家华人企业——远东工贸集团,成为旅西(班牙)华侨华人中较早涉及贸易这一行业的领先者,并将中国制造从西班牙开始,传遍了南欧地区,甚至是战乱中的东欧国家。

“这是一种可以复制的成功。”黄志坚的成功也带动周围一大批华侨华人纷纷投身这一行业,很快西班牙富恩拉夫拉达工业区就成为西班牙乃至南欧地区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作为当时中西贸易领军人物的黄志坚并没有留恋那做得风生水起的贸易生意,而是将产业内容毅然向自主品牌的开发和生产之上转型。

舍与得的智慧坚持

做一个品牌,往往需要坚持的东西很多,资金、人力、营销网络。尽管前进的路上充满未知,但是基于多年的商业经验和对市场的敏锐把握,一旦确定了走品牌经营之路以后,黄志坚便不再犹豫,而是全力以赴于品牌的打造。

新千年,是黄志坚品牌经营的第一年。他选择了电子电工类产品作为自己自主品牌的起步,因为那是有门槛的产业,他不希望自己的产业再一次走入低价竞争,他要优质打造自己的品牌EXTRASTAR(超星)。先是做贴牌,让国内的生产厂家代工,但在质量的稳定性和交货时间上一直受制于人。继而他在宁波投资建厂,自己请来电化学博士,自己科研创新搞开发。远东生产的超星电池在规划化的生产管理中拥有着一般品牌所没有的持久能力。

但要把这一欧洲人陌生的品牌送进千家万户,这需要理念与思路,气度与胆略。黄志坚兼而有之。他舍得掷重金,在西班牙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在地铁、高速公路、街头户外等投放大量的广告,让终端客户在铺天盖地的冲击中把一张生疏的面孔读懂、读熟。他力排众议,舍得高薪聘请西班牙人,坚持启用了本土化营销网络。他坚持“双赢”思路,把更多的盈利空间与经销商、代理商共享,共同开拓EXTRASTAR版图。

事实证明,黄志坚在种种争议中的这种“舍”,其实让他“得”到更多。本土化的营销,让斯达远东的品牌更快地进入了欧洲人的视野,而“双赢”路线,则让EXTRASTAR在南欧市场”遍地开花”,在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拥有完善的销售网络,在希腊、荷兰、法国、德国等地建有销售渠道,形成了以南欧为基点向全欧辐射的局面。在欧洲市场迅速蔓延的同时,设在中国国内的科研生产基地也是不断成长,从电池到节能照明产品都实现了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完全满足了EXTRASTAR在欧洲市场的发展,也实现了企业“科、工、贸“一体的产业链建设。如今的远东集团已形成哑铃式的发展模式,国内的产品研发、制造加工,和国外的营销平台、商品流通形成了哑铃的两端,结合其他投资的进行,推动了集团的稳步发展,摆脱了代工微利的低端生产企业的运行模式,整合旗下技术链、制造链、营销链、服务链,将“全产业链一体化”为国内企业和海外华商提供了盈利模式的新思路。

主与副的角色转化

与黄志坚的对话从他的生意自然而然地转移到了当前的种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和被“妖魔化”了温州债务危机。

他说,他该庆幸的。若不是当初的舍弃,转向自主品牌的创业,他早已死上八回十回了。而他更该庆幸的是,早在几年前就把那颗温州人常有的四面伏兵八方斡旋的争雄称霸野心按捺下来,专心做好主业。

黄志坚说,在西班牙已经如鱼得水的远东曾经也想着多元化发展,太阳能、数码相机、五星级酒店等等诸多项目,频频让他动心。其中不少项目已经投入开发,但黄志坚却在最后一一舍弃。他说,企业要守住成功,心无旁骛,深耕主业很重要。要把自己熟悉的行业做深,企业才能发展得更好。现在各地都在提倡转型升级,但这转型,并非简单的跨向高科技行业,不是非得转向做光伏就是创新,就是转型。我们要多提本业创新,谨慎跨业创新;要关注商业模式创新,不要仅提科技创业;要多提文化、观念创新,不要仅提商业技巧创新。

黄志坚在他人生进入40不惑之年,曾写过一篇题为《学会放弃》的人生感悟。他说,年轻时我的抱负是做李嘉诚,我什么都想要。现在有了阅历,明白黄志坚终究只能做黄志坚。所以,要学会放弃。

对于黄志坚,这种放弃则意味着新的拥有。剥掉事业盔甲的黄志坚买了越野车,买了单反相机,去西藏,去新疆,也去埃及,寻踪探险做极地摄影,并把旅途上收获的珍贵镜头制作挂历送给他的客户。

他还将拥有的更多时间,用在了华侨华人的权益维护、形象的打造和积极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上。捐资出力为侨居马德里的老人组建长青俱乐部;带领远东的员工去当地的老人院做义工。多年前,华侨华人聚居的工业区治安、卫生比较糟糕,有西班牙人给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华人迁走。在大家的一致推举下,黄志坚又临危受命,成立了西班牙华人企业联合会,一方面与西班牙政府沟通协商,一方面则在华人企业里开展自律活动,最终让双方达成了谅解,实现了和谐共处。当年临近春节,西班牙华人企业联合会还趁机,请来了皇家马德里足球队、亚洲之家联合举办了传统的春节联欢晚会。浓郁的中国红、一句句“新年好”“恭喜发财”等极具中国味的祝福语借着西班牙的主流媒体传遍了马德里的大街小巷。尔后,春节联欢也成了西班牙华人最热闹最期盼的节日,年年隆重推出。

2011年6月,黄志坚似又“不务正业“地接手了凤凰卫视欧洲台一档全新栏目“欧洲生意人”制片人兼嘉宾主持人的工作。这是一档属于欧洲华人自己的新节目,由欧洲华人参与,谈论华人社会关心的话题,例如,华侨华人如何融入、如何维权、如何在异国创业等内容。黄志坚了解那些赤手空拳从中国走出来的生意人,他希望用自己的一点努力,积淀他们多年异国生活的经历和成就,为欧洲华人社会创造一笔值得传承的文化财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