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文学类读物,地位相当稳固

2020年12月11日 10阅读 来源:温州日报 2010-04-01 00:00:00

李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学。

当下,生活节奏变快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温州人的阅读状况有何变化?相较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疯狂阅读哲学、文学书籍,现在的人们又热衷读什么?对此,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管中窥豹,从中折射出的一些现象,或许值得思考。

实体书店:

言情小说卖断货

“韩寒的作品很酷。”

“郭敬明的所有小说我都买。”

……

在我市图书市场上,青春文学读物的销量几乎占文学类书籍销量的三分之一,青春文学读物受许多大中学生喜爱已成为无法忽视的现象。

盘点近3个月来新华书店温州书城的销售排行榜,进入前十名的文学类图书中,郭敬明的作品就占据了两个席位,畅销小说《失落的秘符》、《达芬奇密码》、“暮光之城”系列以及网络小说在文学图书领域的销售情况也称得上是傲视天下。

记者在书店与一些买书的中学生交流,问他们为什么爱看韩寒、郭敬明等人的作品,有些学生很认真地回答我,他们是真喜欢,甚至概括说:韩寒的小说,表达的是一种青春期的反叛;而郭敬明的作品,则表现了一种成长过程中特有的淡淡忧郁与伤感。

反叛与忧伤,也许恰是人在青春时期的两个最显著特质。这样看来,韩寒与郭敬明的作品正好构成青春文学的两极,有关这方面内容的文学作品,吸引同龄人的关注与阅读也在情理之中。

“现在整个书市比较疲软。”新华书店温州书城副经理陈若霆说,这几天他经常会在店里转,感觉人气不是很足,相比之下,文学类的图书销量还是有小幅增长,这其中不乏新媒体的推动:《失落的秘符》在销售纸质书的同时,也有了电子书,为其聚集了更多读者;因为相关电影的连续推出,青春言情小说《暮光之城4·破晓》近期更是一度卖断货。

网上书城:

文学类图书卖得最好

网络阅读、数字媒体等新兴媒介具有不可阻挡的发展前景。但不可否认,纸质阅读仍是老少皆宜的一种读书方式。对于有着书香传统的中国人来说,传统的纸质图书阅读能够很好地表现和传达细致入微的情感和思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其地位不可替代。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很多读者更倾向于通过新媒体、在网上选购纸质图书。

“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网上书城经营成本低,所以在其中出售的图书价格比实体书店要实惠;还有一点,读者坐在电脑前,就可以在全国各地的网上书城买书,选择范围更大,而且网上书城通过邮寄方式能让读者很快拿到所购图书。”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理事、温州市蓝登图书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峰介绍,虽然蓝登图书有限公司在温州拥有21家实体书店,但今后,他们将会把经营网上书城作为公司发展重点。

“在我们公司网上书城买书的读者来自全国各地,书城里卖得最好的是文学类和时尚生活类图书。一个月里,一种文学类图书平均可以卖出去十几本。”

街头报亭:

刮起

青春文学杂志“风”

中午时分,市区公园路上人头攒动,路旁的书报亭中,报刊种类非常丰富,从传统文学期刊到青春文学杂志,从百姓生活到时尚名苑,各类读物一应俱全,分门别类码放整齐,但是生意比较冷清,报亭主人正独坐店中。记者对这家报亭进行了采访。

“老板,现在生意好做吗?”“比以前差远了!”仿佛被触到心事,书报亭主人有些担忧:“现在杂志都不好卖了,可能是因为经济危机?”他手一挥,“我干这个好多年了,目前《十月》这样的文学杂志,每个月最多卖出五本;《读者》以前每个月最多卖出100多本,现在卖30本,你说这差多少!” 这位店主说,上周,他的几个同行关闭了开设在市区的书报亭,改行卖体育彩票。

阅读趣味和渠道在多元化,阅读者也在选择,这很正常,但是纸质文学期刊阅读量的减少,还是令人无法轻松起来。 记者对市区公园路、人民路上多家书报亭采访时,其主人都谈到这些令人担忧的状况。在期刊普遍销售下滑中,有部分体育类、文学类期刊退出了市场;八卦娱乐、旅游类读者流失也较严重。

不过,让店主们略感安慰的是,去年冬天至今,时尚系列、医药保健、青春文学杂志的销售状况有良好表现。

据介绍,卖得最好的青春文学杂志有畅销作家饶雪漫主编的青春文学杂志《最女生》、《17@SEVENTEEN》 ;郭敬明主编的杂志《最小说》等。

翻看这些以明星作家为品牌的文学杂志或杂志书,大多风格雷同,内容同质。韩寒筹划了一年有余的文艺杂志《独唱团》因故延迟出版,如今被业界和读者寄予厚望,就是希望他能办出不同的样子来,为这个领域注入一些思想和个性。

青春文学杂志“风”,看样子还要继续刮下去。

市图书馆:

文学类图书借阅量

超过任何一类图书

在市图书馆,可供读者借阅的图书有22大类,“读者借的最多的还是文学类图书。”市图书馆借阅部副主任林杨昨天告诉记者。

今年3月份一组最新数据显示:全市有1.2万余读者从图书馆借书,共借图书8万册,其中,借阅文学类图书达2万余册。而去年全年中,全馆借出图书61万多册次,其中文学类图书借出24万多册次。

“文学类读物的地位相当稳固。可以说,文学类图书的借阅量超过了我们馆藏的任何一类图书。” 林杨谈到,去年,从市图书馆借阅部借书的读者有52万多人次,七八月份暑假期间,来借书的人最多,比平时人数要多出2到3倍。“这样的借书人数,与全省各地的公共图书馆接待量相比,算是多的。”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