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位于南通开发区的国家封装测试产业园一片开阔,葱郁的绿色之下孕育的“蓝色”的脉动。江苏钛昇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御渡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等数家信息技术行业内“小巨人”企业即将在这片土地上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国家集成电路测试产业园是由市政府与集成电路测试仪器与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合作共建项目,于去年8月31日建立。产业园占地300亩,以产业园、研究院(公共服务平台)、投资基金“三位一体”的方式,聚力打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测谷”。
而这也成为南通开发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南通开发区围绕“争当招商引资主力军”的要求,坚持把重特大项目招引作为全年招商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在手推进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方向重特大项目。
抓住跨越发展的风口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我们国家极其重视的战略型产业,不过在诸多方面的技术都受制于人,属于所谓的“卡脖子”技术。近期发酵的美国禁售华为事件,将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国家结构转型中地位的进一步提升。
南通开发区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的指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2020年要达到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增强的发展目标。到2030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主要环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批企业进入国际第一梯队,实现跨越发展。
南通开发区在经历了36年的发展后,也逐步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多重国家战略深入推进,让南通开发区处在跨越发展的“风口”。
怎么抓住当前发展的“风口”?南通开发区明确总体思路、战略定位、方向路径,以电子信息、精密机械、装备制造、医药健康等优势产业为依托,全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升级版”。“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步入快车道,加之国家政策扶持,国产替代加速,行业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精准发力,“小荷露尖角”
尚在起步阶段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要招引项目到位,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全局眼光。作为这一行业的主要招商部门,南通开发区投资促进局精准发力,细致入微,取得不错成效。
据介绍,该局在年初就排定重点区域如北京、上海、深圳、苏州、昆山、无锡、嘉兴、常州等城市的相关协会、商会、区投资促进中心等机构,细分到区、责任到人,每人负责相应的机构联络工作,全局进行网格化管理,确保每个网格每月都有人员联络。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该局所有招商人员除了以邮件、视频方式等与客户保持联系、帮助区内企业复工复产的工作外,又制定局内部产业研究和学习的计划。每个科室研究2个主导产业,自选角度,分析行业内值得跟踪的企业,挖掘潜在投资客商,并在全局公开宣讲讨论学习,进一步提升全局人员的招商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
在疫情之下,“小荷”仍然露出尖尖角。今年以来,投资促进局完成内外资项目注册和即将注册共9个,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读库项目。此外,还有即将开工的重特大项目8个。
目标龙头企业,未来可期
龙头企业是打造开发区产业集群的“领头羊”。在稳步迈进的同时,投资促进局将目标进一步对准全球性跨国公司、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和“隐形冠军”的招引力度,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和医药健康领域,力争实现领军型的百亿级大项目新突破。
新兴产业,学习为先。该局苦练内功,提升招商本领和水平。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特别是新形势下项目类型、产业特点的课程培训,确保招商人员熟练掌握信息获取、项目洽谈、跟踪落实、日常服务的技巧,熟练掌握市场拓展、经营管理、企业投融资、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做好“老带新”工作,使新入职人员尽快熟悉招商全流程,尽快实现招商突破;全局人人都成为精通业务、熟悉政策、善于钻研的专业招商人员。
同时,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机遇下,投资促进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招商引资上,向先进地区学,主动精准对接,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参加各类行业展会、峰会、投资论坛,获取投资信息;突出多元化招商模式,驻城招商、中介招商、产业招商、以商引商等;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融入苏南,答好“发展四问”,为开发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添砖加瓦。
此外,对于即将开工的重大项目,招商人员作为首席服务员,一对一做好项目的跟踪和服务,协同好管委会其他相关部门,量身定制项目推进图,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不间断、全流程的优质服务,促使企业“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早达效”。
本报记者陈可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