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力量

2020年12月21日 10阅读 来源:南通日报 2020年11月12日

1-9月,南通省级重大项目开工数全省第一,中天绿色精品钢、桐昆聚酯一体化、恒科新材料三期等一批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全市各地掀起一波又一波项目建设热潮。

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南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推行“第一书记”工作制度为契机,深化“四型机关”建设,锤炼干部“狼性”作风,在对接国家战略规划、全力突破重大项目等工作中,全力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助手,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决战‘过万亿’、夺取‘双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发改力量。

突破重大项目,书写长三角一体化新篇章

“要充分发挥发改部门服务推进重大项目职能作用。”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尹建勇时刻提醒全委干部。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部门,市发改委严格落实“第一书记”工作制度,13个机关党支部,每个支部的“第一书记”由市发改委党组班子成员担任,实现全覆盖。

作为“第一书记”,尹建勇带领委相关处室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化领导挂钩、挂图作战、协调会办等工作机制,指导和推动全市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他亲自带队跑部跑省,积极向上对接争取,推动南通新机场、通州湾新出海口、北沿江高铁等一批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列入《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全市8条过江通道列入《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

“要切实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制定的目标、任务、举措要求,细化落实到我市的规划编制之中。”市发改委是南通“十四五”规划编制的牵头部门,尹建勇多次组织全委对南通“十四五”期间面临挑战进行详细分析研讨,有针对性地排查出七个方面的弱项短板,找准经济社会各重点领域任务的主攻方向和突破点,提出“十个主攻、十项突破”的重点任务举措,为我市新一轮发展把好脉、绘蓝图。

推动制度落地,实现党建业务深融合

培育创建特色小镇是新常态下推进供给侧机构性改革的工作突破口,也是落实“聚力创新、聚焦富民”的重要载体。作为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机关第二党支部“第一书记”,谈育龙不定期带领支部党员深入一线查看项目建设进度,开展现场指导。他要求所在党支部把党旗插在特色小镇创建第一线,敲定各小镇年度创建任务,并认真落实到位。对于小镇创建过程中碰到的问题难题,谈育龙说:“创建特色小镇走的是一条创新之路,创建过程中必然充满困难挑战,但我们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在他的推动下,南通原有4家特色小镇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年度考核,如皋盆景风情小镇、正余机器人小镇成功纳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全市特色小镇创建数达到6家,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今年南通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度下滑至全省第十,但到9月底却已排名全省前五,这背后隐藏着“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作为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机关党委书记、机关第三党支部“第一书记”,李炜平始终坚持把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入融合,把党建业务“双过硬”作为对所在党支部的严格要求。疫情发生后,全委党员冲锋在前,深入到物资保障、复工复产、基层社区等抗疫一线,他带领所在机关第三党支部党员进驻通州格莱德有限公司,发动企业积极配合口罩调拨,企业的相关事迹被人民日报发布。为加快推动“后疫情”时期全市服务业稳步增长,他带领省市专家团对全市服务业项目进行全覆盖“巡诊”,对47个重点项目、企业、集聚区及楼宇进行现场调研,与当地服务业主管部门、重点企业和项目代表面对面沟通交流,有针对性地开出36张“定制药方”,帮助各地更新发展思路、拓宽发展空间,获得企业及基层一致好评。

南通港通海港区至通州湾港区铁路专用线一期工程是我省打造长江集装箱新出海口、规划江海联运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作为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机关第五党支部“第一书记”的唐国平,带领处室负责人员深入项目施工现场,积极帮助项目单位解决困难问题,并就项目下阶段如何快速推进共同研究讨论、出谋划策,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的快速推进。

践行“头雁领航”,扛起高质量发展南通担当

消费扶贫是扶贫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一环。苏陕扶贫协作以来,市发改委党组成员、机关第四党支部“第一书记”叶树彬,作为分管对口支援工作的牵头人,扎实推进通汉扶贫协作,高质量完成国扶办考核任务,2019年底助力汉中所有贫困县脱贫摘帽。8月下旬,叶树彬多次就消费扶贫与市级机关工委汇报沟通,取得主要领导支持,并联合向全市市级机关工会会员单位印发带头开展消费扶贫行动的倡议书,动员各基层工会“两节”期间从会员福利费中优先采购汉中市农特产品。截至目前,累计有78家市级机关工会会员单位落实采购任务,共采购3931份,采购总额131.275万元,有力促进汉中贫困户增收脱贫。

中天钢铁、桐昆新材料、金光纸业等重特大项目能耗、煤耗指标合计缺口均超过500万吨,成为项目落地的“拦路虎”。作为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机关第七党支部“第一书记”,周雪莹带领资环和能源条线党员干部反复向上争取,市内外奔波寻找指标来源,并创新思路,通过时间换空间、可转移能耗指标评估等办法解决上述难题。周雪莹亲自指导支部“绿色先锋”品牌建设,带领长江条线党员干部现场踏勘指挥、高位汇报协调、密集督办核查,高标准完成国、省警示片披露和自查报省15项问题整改,姚港油库、青龙河等难点工程在规定时间内拆迁取缔到位,老港区脏乱差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纵深推进五山、滨江、任港湾、五龙汇等沿江重点片区生态修复,再现“春江花月夜”美好景象,环境“短板”变成生态“样板”。

本报记者 严春花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