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特别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工农关系,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四化同步”提供基础支撑。
现代化对三农的深刻影响,相互关联,不可分割,在融合协调中实现良性互动,统一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全过程。这一过程终结之日,就是农业现代化完成之时,也就做到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就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管理民主,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生态建设、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目的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下活这盘大棋,当务之急是要做活两个“眼”:一个“眼”做在农业与外部诸要素的联系上,就是加快构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格局,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也包括农业与信息化的融合,建设智慧农业、智慧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真正把《建议》所说的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政策落到实处。另一个“眼”是建在农业内部诸要素的联系上,就是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两个转变”的新态势,真正把《建议》中所说的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要求落到实处。这两个“眼”做好了,不仅乡村振兴这盘大棋满盘皆活,三农问题迎刃而解,而且我国四化同步就有了坚定的支撑,第二个百年目标就能如期实现。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由国家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牵一发而动全身。离开工业化与城镇化抓乡村振兴肯定不行,农业现代化容易失去动力;离开农业农村抓工业化与城镇化也不行,现代化容易缺乏基础支撑;就农业农村抓乡村振兴更不行,作诗功夫在诗外,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因此,必须坚持多要素联动,在融合互动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要坚持四化同步,为乡村振兴提供外部动力。工业化、信息化与城镇化不仅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农业装备水平,而且也是推进农民非农化、缓和人地矛盾的重要前提。因此,要适应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坚持“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方略,统筹推进四化同步,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乡村振兴的动力。当前要重点解决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同步、半城镇化问题、农村人口逆淘汰等现实问题。
二是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推进“两个转变”。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适应了农业生产特点,解放发展了农业生产力,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要针对“分有余而统不足”“只有分没有统”等弊病,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着力在“统”和“分”两个层面推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的“两个转变”,使“家庭经营”与“统一经营”这两个层次相互支撑,相互支持,把家庭分散经营的积极性与统一经营服务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更有活力的经营体系。当前,要重点做好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职业农民、把小农纳入现代农业轨道、高质量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等突出问题。
三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内在活力。解决乡村振兴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在于全面深化改革。要重点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要按照“三权分置”政策,放活土地经营权,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放活土地经营权要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相适应。在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同时,协调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和股份合作制改革、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内在活力。
四要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虽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系,但也存在体制不顺、基础不牢、需求不旺、供求脱节等问题。因此,要从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与农民期盼出发,发挥市场与政府、合作经济组织的多重作用,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发展格局。
五要不断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根据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大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完善财政金融支农政策,推动资源要素向农业农村领域配置,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作者系南通市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二级巡视员)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