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以管资本为主构建地方国资监管新格局

2020年12月21日 10阅读 来源:南通日报 2020年11月16日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地方国有企业是地方政府重大战略和专项任务落地的重要执行者,地位十分重要。南通市国资委深入学习贯彻上级国资国企改革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加快转变国有资产监管职能,不断创新监管方式,从管布局、管运作、管回报、管风控、管党建五个重要方面打出“组合拳”,全力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新格局。

一、以管布局为重点构建国有资本新体系。明确国有企业功能定位,推动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向服务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集聚、向大企业大集团集聚、向更能发挥控制力、影响力的行业领域集聚。市属企业国有资本在重点行业领域的集聚度已达85%以上。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实施城建集团和国投公司、沿海集团与文旅集团等重组整合,将企业主体信用评级提升至AAA,实现融资综合成本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节约融资费用超5亿元。推进国有企业瘦身健体,做精主业,明确市属企业经营主业不超过3个,管理层级不超过3级;做强实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企业竞争力;清理退出不具备竞争优势的辅业,制定低效无效资产和劣势企业的清理退出三年行动计划,力争三年内“消灭”亏损企业。“三个三”举措实现市本级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全覆盖,采取直接监管、授权监管、委托监管三种形式,将各行政事业单位投资设立的国有企业纳入国资委集中监管范围,实现制度规范、工作体系、考核标准“三个统一”。

二、以管运作为重点提增国有资本新质效。推进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做好国资监管“加减账”,制定和出台国资监管权责清单等文件,精简下放一批职能,依法应由企业自主决策的事项决不越位。规范国有企业投融资行为,算好项目投资“平衡账”,以市场化方式承接政府功能性项目,明确开展重大项目投资“五个必须”。加快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各自管好“独立账”,指导国有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鼓励国有企业“走出去”,走出本地、走向市场。加强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编制一本“明白账”,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国有资产统计体系,加强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和国有资产流转平台建设,加强对国有企业运营的动态监控。

三、以管收益为重点建立国企考核新机制。合理“出卷”,加强企业经营目标管理,以“一企一单”形式印发企业,实现收益的预期可控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认真“监考”,考核经营业绩指标为主,同时考核企业落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重点任务、加强党的建设、履行安全生产等职责。科学“培养”,将被考核企业划分为商业一类、商业二类和特殊类,将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突出考核的差异性、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严格“阅卷”,会同市相关部门(单位)共同组建考核小组实施“巡察式”考核,确保考核过程和结果的严肃性、规范性和权威性。差异化“奖惩”,根据考核结果合理确定企业负责人薪酬,打破“平均主义”,让拿“高薪”的“服众”,拿“低薪”的“服气”。

四、以管风控为重点打造国资监督新模式。守好监督“主阵地”,以“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为纽带,依法行使出资人监督权力。实现监督“嵌入式”,推动各治理主体严格按照企业章程履职,向市属企业派出外部董事、专职监事、审计监督专员“三支队伍”,不断提升监管质量。充实监督“工具箱”,专设督查部门,在国资系统内选拔人才建立督查人员备选库,丰富监督手段,强化监督保障。构建监督“立体网”。以企业为主体,出资人为平台,构建协同联动、有效沟通的多方位立体监督机制,形成监督合力,提升监督效能。打造监督“闭环链”,以问题为导向,以整改为目的,形成全流程闭环监督工作体系,打造从事前监督转向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并重的监督工作链条。

五、以管党建为重点营造国企发展新环境。高举“红色旗帜”,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将党的领导写入国有企业章程,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体制,党组织集体研究讨论成为企业董事会、经营层研究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彰显“红色基因”,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围绕生产经营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同步谋划、同步实施、同步考核,实现同频共振、互相促进。丰富“红色营养”,创建“国企之家”党建品牌,充分挖掘品牌内涵,加强国资宣传,体现国企担当。激发“红色动力”,围绕 5个方面11个指标进行百分制考核,党建工作从“软指标”变成“硬杠杠”;通过考核把党风廉政建设融入国资监管的每个环节,推动各级党组织层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提供坚实保证。

(作者系南通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