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门:村级集体经济在创新发展中“壮起来”

2020年12月18日 10阅读 来源:南通日报 2020年10月28日

     

10月中旬,海门区委、区政府印发《南通市海门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方案》,这是该区持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磅举措。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破解乡村治理难题、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近年来,在海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村居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人才状况和区位特点,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拓展增收空间,持续增强村级集体的发展活力和水平。2019年,该区239个村(涉农居)村营收入达2亿元,全区实现村营收入45万全覆盖,其中,45-70万元的村117个,70-100万元的村66个,100-200万元的村48个,200万元以上的村8个。根据新制定的三年行动方案,到2022年底,该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将实现100万元全覆盖。

做好土地文章

“我们积极探索‘党支部+新型合作农场+集体经营’模式,实现全程机械化、规模化种植,不仅提高了产量,还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促进了农民增收。”谈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海门悦来镇保民村党总支书记周卫龙忍不住叫好。

保民村是“十二五”期间的南通市经济薄弱村,尽管“十二五”末摘掉了“贫困帽”,但发展步伐依然缓慢。这些年来,村委一直在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2018年初,村委班子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此基础上,2018年底,保民村又采取“支部+新型合作农场+集体经营”模式,成立了“海门乐鑫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建立了1770亩、海门最大规模的新型合作农场,由村集体经营机械化稻麦轮作项目。通过新型合作农场,2019年村集体增收51万元。

近年来,海门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开展土地“双整治”工程,通过溢出耕地出租发包、农业用地流转管理等途径,增加集体经济的土地收入。同时,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和项目建设,鼓励发展多种形式、多种业态的新型合作农场,积极发展消费有需求、行业有优势、技术有保障、销售有渠道、产品有规模的现代农业,以农业增效、土地增值带动集体增收。

常乐镇如意村将700多亩土地进行流转,由村集体统一经营,发包给承包户种植绿化树木,每年能有1000多元每亩的集体收入。四甲镇头桥村是南通最早一批大规模进行土地流转的乡村,以种植草莓为主的泉氏水果有限公司、种茭白养大闸蟹的美玉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多个农业公司,经过扩展,成为土地承包大户,流转出去的2800多亩土地,每年土地管理费有40多万元。

培育新兴业态

5月底,多组亲子家庭共计40余人来到九龙岛开展亲子游;6月份,多位主播在九龙岛开展网络直播……常乐镇官公河村九龙岛文化湿地于2017年被评为省三星级乡村旅游景区,今年尽管受疫情影响,但上半年也达到了7000人次左右,成为休闲娱乐、亲子度假、拓展训练、红色教育等网红“打卡地”。

官公河村拥有丰富的湿地文化、红色文化、知青文化和农耕文化。近年来,依托这些特色文化,该村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项目,打造了九龙岛文化湿地,发展“旅游经济”,每年接待游客达3万人次。

海门坚持产业融合发展思路,依托各地在交通物流、信息网络、专业市场、人文旅游、特色产业等方面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电商、流通配送、乡村旅游、公共服务等新型业态,拓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增收空间。

海门街道三南村挖掘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互联网”,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活力。以28户电商、苏洪鲜食线上销售平台为依托,开通村部抖音直播账户,组建电子商务平台,开拓农产品出村进城渠道。2015年,三南村被商务部授予电子商务示范村。目前,三南村正在千亩桃园、三翠梨园、果蔬园的基础上打造休闲农业园区、农家乐、乡村民宿基地于一体的新型农村发展模式。

海门还鼓励各地跳出本村谋发展,主动融入海门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通过共同建设物业载体,购置出租商铺门面等多种形式,积极发展城镇物业、商贸流通、生活服务等城镇经济,全力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能级。四甲镇头桥村村党总支将原先的3000多平方米厂房进行收购并出租,每年租金在24万元左右。常乐镇麒新村有一200多平方米的村集体房屋一直闲置着,2015年村委将房屋改造成厂房,又投资在村集体土地上扩建到1000平方米,整体出租给了汉森科技公司,经营秸秆回收综合利用,村委每年能有厂房租金收入7万元。

强化村企联建

金秋十月,走进常乐镇中南村的高效连体大棚内,青椒、茄子、猕猴桃等果蔬新苗正茁壮生长。“特别感谢中南控股集团对我们原有的钢管棚、裸地种植进行全面改造,建设高效连体大棚,这样一来,我们村集体经济发展越来越有盼头了。”常乐镇中南村村委会负责人瞿庆一透露,今年上半年村集体在连体大棚内种植了30亩西甜瓜,第一茬销售额达到30多万元,目前种植的30多亩猕猴桃预计年收入能达到2万元/亩,“去年我们村集体收入118万元,今年依托大棚种植,预计能达到200万元”。

近年来,海门区委、区政府紧扣全区各地在平台开发、项目建设、企业发展所衍生的空间、要素、消费、服务等各类需求,进一步放大本村在交通、土地、资本、产业、人力等方面的优势,注重资源要素互补,创新村企合作形式,共同打造村级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

正余镇新和村今年8月与辖区克莱克空气设备有限公司建成“红色联盟”,克莱克公司投入10万余元为村311亩的新型合作农场购置农机设备,降低合作农场生产经营成本,促进村增加村营收入。

海门港新区凤飞村与辖区海门艾郎风电结成“红色联盟”,通过村新型合作农场,每年为艾郎风电食堂供应时令蔬菜200吨,能带来约20万的收入。

叠石桥国际家纺产业园光荣村凤栖谷生态园占地1215亩,是海门重点打造的十大特色休闲农业园区之一。结对的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充分发挥下属公司江海文旅旅游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职能优势,通过参与规划指导、帮助制定旅游方案、推荐旅游项目等途径,推进光荣村花卉产业、休闲旅游项目建设。在海门,已有10个村与10家文旅企业对接共建,因地制宜发展农文旅产业,让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精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