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金融服务“三农”再出实招

2020年12月18日 10阅读 来源:南通日报 2020年9月21日

为有效服务“三农”发展,把政府相关支持政策落到实处,南通农行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亮出实招,多措并举开展“三农”服务工作。

发挥优势,金融服务助力“三农”

“有了农行的通农物流联名卡,我们进货送货方便多了。”通农物流市场水果区的胡老板一边卸货一边掏出联名卡笑着说。但在前几年却是不一样的场景,那时市场刚刚起步,内部农贸商户的结算渠道还十分单一,买卖双方一般都是现金交易,人流高峰期时,经常能看见人群拥堵现象,严重影响了交易速度。

农行南通开发区支行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与市场方加深合作,成功研发全省首例适合大宗农产品批发市场结算及管理需求的联名卡——金穗通农物流联名卡,帮助农户提高结算效率,并以“金穗通农物流联名卡”为载体,追加了追本溯源的功能。通过溯源功能,市场方可以对交易的客户和上下游客户实现多重管理,助推政府实施“菜篮子”放心工程;消费者可以凭交易单据查询到水果的批发源头和所有中间环节;商户也能凭卡缴纳入场蔬菜检测、代扣水电、停车管理等费用。

目前,溯源卡发卡超过6000张,惠及农批市场内的众多一级批发商,以及南通市区41个菜场的二级批发商。

通力合作,打造农业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南通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南通农行紧跟地方经济发展步伐,加强金融服务,助力打造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2019年,为进一步推动园区内的资源整合、结构调整和功能开发,如东现代农业产业园精品果蔬区建设项目成立。南通农行如东支行立即组建专门团队,主动上门跟进,结合产业园实施主体差异化信贷政策,成功为该项目组建了1.6亿元银团贷款,并作为牵头行承贷1.45亿元。目前,园区内已有7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扶持合作社、2家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

为了更好地服务园区内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该行又按照一户一服务方案的要求,密切跟进园区项目实施进度的同时,结合园区发展特色、生产经营情况和金融需求,以“惠农e贷”等产品为抓手,为相关的建设主体、种植农户提供“一站式”的产业链金融服务。目前,该行已累计向园区内各类经营实体发放贷款超1500万元,支持相关企业和农户超过35户。

此外,南通农行通过特聘“三农”高级顾问的模式,搭建与农户沟通的桥梁,截至目前已特聘1052名“三农”高级顾问上岗,发挥他们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为农户、新型农业主体、小微企业等“三农”客户,宣传惠农政策,及时获取农户资金需求,快速实现对接,有效解决银客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施先生在港闸区万顷良田租有8000多亩地,其经营的合作社持有机水稻(混合种养)项目,前段时间,施先生采购了部分成品油用于加工生产,但因疫情存货积压,流动资金紧张,在自筹134万元后还有300多万元的资金缺口,他向该村村支书发出了求援,作为“三农”高级顾问的村支书及时将这一信息传达给农行港闸支行,客户经理通过多方联系沟通,为其争取到了江苏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的担保资格,300万元的“苏担通”很快就发放到位,在开工生产的关键时候帮他解决了担保难题。

精准支农,百亿资金助推乡村振兴

海安市角斜镇,以水产养殖和渔网织造为主,几乎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渔网,日常购买鱼苗、饲料、承包鱼塘,资金需求都不小。“现在镇上从事水产养殖或者渔网织造且信誉、品行良好的农户,不管在哪个村,都能申请到农行贷款,而且手续简便。”角斜镇农业负责人表示,有了资金作后盾,全镇的水产养殖和渔网织造业都实现了增收。

在前期进村走访中,农行海安支行的客户经理发现,角斜镇主打水产养殖产业,但大多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缺少抵押物,资金不足,想扩大养殖规模却“有心无力”。经调研分析,农行“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或将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难题。农行海安支行依托“惠农e贷”这一线上产品,打造“产业+农户”精准支农的新模式。截至目前,该行“水产养殖”项下用信客户数5户,发放贷款470万元;“渔网织造”项下用信客户数23户,发放贷款2990万元;共发放“惠农e贷”5660万元。

近年来,南通农行加快转型创新,大力推进线上贷款产品,将“惠农e贷”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拳头产品”,借助“进村入户”金融服务活动整村推进,通过村支书等关键人了解全村的金融生态情况,获取农户资料,认真筛选形成“白名单”进行精准对接,指导农户线上申请贷款,切实解决农户办理贷款“最后一公里”问题。

本报通讯员吴文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