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陌生的门牌号与冷冰冰的防盗门,邻居间成了心与心相连的一家人,无论是医生、教授,还是建筑师、画家、诗人、舞者,大家一起举办热闹的节日与集会,彼此分享平日里的趣事,人与人热衷互相帮助,共同生活……
这不是西方想象中的乌托邦,而是桃李春风系小镇的生活日常。熟悉小镇的人都知道,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形态,正在这里悄然生长。
2019年,继走红杭州、北京、天津等多座城市后,桃李春风终于在如东新店镇,带来了它的南通首作——蓝城·南通桃李春风。放眼整座城市,大概没有第二个地方比新店镇更适合下一座小镇的生长。
这里紧挨着南通市芯,从项目到南通市区仅需约一刻钟车程,到繁华市区仅需约半小时车程,即使到上海虹桥也处于车行两个小时的黄金通达距离。繁华之外,这里还是一块在整个长三角都颇有名气的自然宝地。背靠如东百万亩滩涂的天赋环境,林田流川分布均匀,农业生态环境优越,高空俯视下远山、近水、良田、花海,一望无际,令人神往。也正是基于这份自然的馈赠,一张关于田园的小镇蓝图缓缓展开。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桃李春风首次以田园综合体的身份呈现,它为桃李春风体系以及蓝城家族开创出一个全新品类 —— 田园人文小镇。田园与小镇二者结合,为快节奏的南通人找回了在自然中自由生长的权利,也创造出全新的社群生活方式。
千亩田园综合体集萃万物
在规划的1200亩田园综合体中,蓝城·南通桃李春风通过四大功能板块,七大田园人文空间串联起从生活到文化、从乡村到城市的一切元素,你所能想到的一切都在这里被默默关照。
关于农业,有智慧农业园,展示科创智慧下的土地创生模式;关于文旅,基于南通本地人文底色,有映照城市精神的历史空间,也有对田野场景再设计后的多功能呈现,比如艺术花海、滨水康养等;关于生活,田园生活馆聚集了各种城市精品业态,超市、餐厅、酒吧、健身房、童趣场等一应俱全……
这一切配套,在丰富小镇家人生活质感的同时,也将为小镇游客带来更具趣味的旅游体验。
小镇文化指引理想生活
众所周知,“桃李春风的核心吸引力并不是它的环境多么迷人、它的配套多么丰盛,小镇真正的灵魂是基于社群模式运营之上所营造出的共同价值观”。
在蓝城·南通桃李春风,这种重社群的运营模式,将聚集这座城市中有着相近价值观的高阶人群。他们大抵都有着“归园田居”的自然向往,或是有着相同的艺术爱好,在共同田园梦想的指引下,他们在小镇互相成为家人,既是居住者,也是服务者。这样就构成了小镇独特的自治文化,大家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在小镇建设中提供力量。
生活设计委员会就是一个集合共建力量的平台,家人们可以通过生活设计委员会,对未来蓝城·南通桃李春风的打造方向、内容构造等提出自己的建议。更有趣的是,小镇家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为其他居住者免费提供对应服务,如医生可为他人科普养生知识,学者可带着大家一起举办读书会和知识沙龙。
而相同爱好的人群也将组建成相应社群,开展各种沙龙集会。传统节日盛典,社群聚会、小镇节日,或是基于田园综合体肌理之上的自然艺术盛会,各种各样的活动相继进行,增加家人的生活趣味。自治文化与多彩的生活内容让家人们加强彼此的沟通,这里没有陌生人,有的只是家人之间简单、质朴、亲密与和谐的关系。
植居所于田野之中
在共同的小镇文化之外,蓝城·南通桃李春风仍不忘关怀个人的心灵体验。建筑面积约90-230㎡的苏派中式合院,利用自然与建筑空间的相融,打造田/园/院/庭的居家层次,生成属于每个人的精神领域。
试想一下这样的生活场景,“流溪从家门口静静经过,屋子外是种着果子与鲜蔬的菜园,闲暇时摆弄菜苗,午后坐在园子里的树下乘凉,向远方望去是一望无际的稻田和花海,身后又是另外一幅黛瓦白墙的建筑水墨画。青灰色的屋顶下藏着雅致的小院,在其中喝喝茶、下下棋,赏一赏花草臻植、曲水叠石,被苏式园林意趣深深的自然景观所吸引。”
这是当代人最极致的野趣向往,也是蓝城·南通桃李春风的院居日常。
毫无疑问的是,蓝城·南通桃李春风的到来令这座城市兴奋,也令所有人期待。
首先,它将开启南通甚至长三角全新的田园人文生活,在南通已然成为高质量发展城市的今天,从另一个柔性角度引导整座城市生活文化的跃级转变;其次,小镇文化与田园体验的融合,也将为桃李春风系产品注入新的活力。
蓝城·南通桃李春风,构造出一种乌托邦式的生活状态,让田园成为当代南通人的精神养分,并与其一起在这片千亩理想田园中,共同探索更多美好生活的可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