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消杀专家教你这样居家消毒

2020年12月16日 10阅读 来源:南通日报 2020年2月8日

疫点消毒是遏制病毒传播的必要手段。疫情袭来,作为市疾控中心消杀技术指导组负责人,袁建明一直和其余7名同事奔波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承担起直接或协助指导各县(市、区)对确诊病例住家、活动场所等相关疫源地现场消毒处理的任务。

“直面病毒,切断传播途径,是我们的职责。” 袁建明说,从抗“疫”战斗打响,他们就时刻保持了箭在弦上的紧张态势,随时准备出发。

第一时间赶赴疫情现场,精准消毒

防护服如何穿脱?消杀器械怎么使用?消毒液怎么配?到现场怎么消杀……早在武汉疫情出现时,袁建明就在市疾控中心安排下,收集、查阅、整理了相关疫情消杀资料,并迅速开展了多轮消杀演练,提前做好了战斗准备。

袁建明介绍,消毒人员需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确定消毒的范围和对象,然后对病例生活、工作及停留过的地方,还有乘坐过的交通工具等有可能污染的场所进行彻底消毒。除夕当晚,我市两个县(市)同时发现疑似病例。袁建明和同事当即兵分两路,第一时间赶赴疫情现场。“喷雾器装满药水后约有10公斤,穿上防护服、戴上防护用具,再背上它,工作不到1个小时衣服就湿透了。” 袁建明说,开展一次消杀工作常常需要持续数小时, “只要能减少病毒传播,我们再苦再累都值。”

“整个过程中我们对消毒工作进行了分级分类,而不是一股脑地全面消杀。毕竟消毒药水对物品和环境会有一定影响。”谈及此次防疫消杀,袁建明认为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强调精准消毒,“这是一个呼吸道传染疾病,外部环境中只要空气流通,就不需要消毒。”

个人防护切记戴口罩、勤洗手

作为一直奔波在一线的专业消杀人员,袁建明对疫情期间广大市民做好个人及居家防护有何好建议?他认为,个人在外出时除戴好口罩,最好能随身携带一个免洗手消毒剂,在公共区域接触后,随时喷洒双手消毒,“到家有条件了,用流水、肥皂冲洗20秒以上,是效果最好消毒方式。”袁建明说。

回到家中,处理口罩也有讲究。袁建明介绍,如果你本人是健康的,那么到家摘下口罩后,就要从里往外折叠,将外面一层可能吸附病菌的包裹在里面;而如果你本人已有咳嗽、发热等症状,摘下口罩后要从外面往里折叠,将里面一层可能吸附着自己病菌的包裹在里面,以防止传播给他人。

此外,外出回来后外套如何消毒?袁建明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放到太阳下晾晒,包括我们睡觉的床上用品也一样,紫外线对病毒消杀是非常有效的,“不过要注意,不能隔着玻璃晾晒,这样就没有什么效果了。”

居家开窗通风最重要,配制消毒药水不是越浓越好

市民的居家防护又要注意哪些方面?袁建明认为,开窗通风保持空气的流通最重要,如果市民在家中怕冷,可以一个房间一个房间轮换着开窗通风。

其次,就是预防性消毒。袁建明建议有条件的家庭自己配备消毒液,每天一次对家中地面及物件表面进行擦拭,擦拭过程中需将门窗关闭,否则会影响效果。不过,他特别指出居民自己配备消毒液时,并不是浓度越高越好,只要能达到消杀病毒的目的就行。根据他们的消杀经验,一般84消毒液的配比是1∶100,也就是两瓶盖的84消毒液和3瓶500毫升矿泉水配比就行了。

需要提醒的是,不管是84消毒液还是消毒泡腾片,都是含氯消毒剂,具有一定腐蚀性。在擦拭达到30分钟、起到消毒效果后,就可以把门窗打开,用清水再把刚刚擦拭的地方重新擦拭一遍,以减少消毒液对地板、家具等物件的腐蚀。

居家还有一个细节需注意,就是卫生间抽水马桶在使用完后要先把盖子盖上再冲刷,“根据现在掌握的情况,病毒有可能存在粪口途径传播,为防止气溶胶,要把盖子盖上再冲。”

清洁卫生间马桶时,不能将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用,否则会产生氯气,对人体有害;也不能将84消毒液与酒精混用,否则会产生氯仿等有害致癌物。

袁建明还提醒市民,不要忽略了现在最常用的代步工具私家车的消毒,“如果使用者身体健康,平常只需做好清洁,注意把车窗打开通风就行。而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病人使用,则最好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汽车方向盘、座椅和门把手等处。但特别需注意,酒精为易燃易爆物品,使用时须远离火源,并且只能擦拭、不能喷洒,因为它的燃点很低,稍不小心容易引起火灾。”

本报记者 叶国 本报通讯员 王诗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