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南通教育获省政府通报表扬

2020年12月10日 10阅读 来源:南通日报 2020年6月16日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我市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推进专业建设,努力深化内涵发展,着力提升技能人才供给能力。图为通州中专学生开展技能比武,朝着“大国工匠”目标奋发进取。 供图 薛煊

2020年6月1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通报,对2019年全省推进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设区市及县(市、区及高新区、开发区)予以督查激励。南通因“推进校企合作力度大、措施实以及职业教育投入保障有力、发展环境优越”被省政府通报表扬,将在中职学校领航计划、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和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项目,以及“1+X”等有关国家资历框架工作中获得倾斜性激励支持。

遴选数量少 条件要求高

为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进一步加大配套激励支持力度的通知》要求,充分调动各地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职业教育成效明显的设区市,省教育厅参照教育部《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省(区、市)激励措施实施办法》制定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设区市激励措施实施办法》,并于2019年4月30日印发相关通知。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设区市激励措施实施办法》指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设区市是指校企合作推进力度大、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好、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具有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的设区市。遴选依据主要为上一年度工作情况,每年遴选原则上不超过3个,激励期原则上为一年。

申报设区市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主要有四大部分内容,一是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及《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决策部署,同步制定完善适应区域发展需求的相关制度及实施办法,明确设区市内任务分工和督查要点。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保障资金资源支持,营造职业教育良好发展氛围。完成好上一年度省委省政府交办的重大任务。建立完善市级职业教育跨部门协商(调)工作机制。二是大幅提升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能力。落实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职普比大体相当,完成好高职扩招工作任务,优化学校和专业布局,按照规定落实生均拨款制度,具备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三是积极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主动适应高质量发展改革需要,服务脱贫攻坚、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乡村振兴战略、制造强国建设等国家战略,承接提高中高职发展水平、服务国家战略相关任务,推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落实和推进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职业教育“走出去”相关工作等。四是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成效显著。落实《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效显著。推动校企协同育人,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

发展基础好 改革创新多

我市职业教育起步较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市职业教育推进立德树人,深化产教融合,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全市有应用型本科1所、高职院校6所、成人高校2所、中职学校24所(含技工学校9所),在校生规模16.28万人。创成国家级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2所、省示范性高职院校2所、江苏省优质高职院校2所;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4所、省中职学校领航计划建设单位5所、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7所、省优质特色职业学校2所。

发展职业教育,我市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制度建设。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大会,对职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南通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等系列文件。构建推进机制。总结国家现代学徒制第一批试点市成功创建经验,调整并完善市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完善职业教育跨部门协商(调)工作机制,强化各级政府统筹协调、优化配置、加大投入等方面的职能,全面落实国家和省支持职教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以办适合的教育为导向,制定实施市级职业教育德育工作三年行动方案,统筹兼顾学生升学需求和生涯发展实际,优化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结构。在全省率先推进普职教沟通,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向中小学开放,开展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活动。

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技能人才供给能力。近三年,平均每年向高等院校输送优质生源约2.8万人,为地方培养技能人才逾3万人,培训各类人员50余万人次。作为首批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项目建设地区,我市大力推进中、高、本职业教育贯通衔接的探索。对口单招考试本科上线人数连续多年全省第一。强势推进专业建设,努力深化内涵质量提升。全市高职院校获评国家级“双高”计划专业(群)3个,建成国家级、省级品牌(特色)专业71个。中职学校建成省级现代化实训基地18个、省级现代化专业群28个、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21个,省中职标准化专业技能考点49个。2个教学团队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5个团队获省赛一等奖。6项成果获国家级职业类教学成果奖。2所高职院校获评省优质高职校,3所中职学校获评省“教学管理30强”,2所中职学校获评省“学生管理30强”。探索创新改革抓手,扎实推进国家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地方政府促进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我市试点工作被推荐为全国教育体制改革先进典型。“十三五”期间,我市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地区。项目覆盖16个专业,17所职业院校和52家合作企业。顺利通过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地区验收。

强化项目开发,努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对接区域产业需求,主动服务重点领域发展。对接我市产业布局和发展,制定出台《南通市职业教育服务“3+3+N”重点产业发展意见》。在通高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成立对接市船舶海工、高端纺织等重点产业的6个政产学研协作基地,组建跨境电商产教联盟、汽车职教集团和“新丝路”航海职教集团等12个职教集团(产教联盟)。江苏工院成立省级大学协同创新中心、航空工程学院,为我市高端纺织业、重大航空产业项目提供人才储备。南通职大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建数据中心培训学院,为南通大数据产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开展东西协作项目,精准服务脱贫攻坚战略。开展与陕西、云南、贵州等地的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以与陕西汉中交流为例,我市先后与汉中市教育局及部分学校开展了50余次对接、互访交流;教育系统先后签订21份《结对帮扶行动协议书》,两市教育局签订《教育协作帮扶行动协议书》和《职业教育对口帮扶行动协议书》,指导南通各职业学校与汉中职业学校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两地教育结对帮扶工作排名陕西省第一。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努力探索合作发展新路。先后成立江苏工院老挝职业教育学院、南通航院柬埔寨海洋人才学院、南通航院缅甸海事培训中心等海外办学(培训)机构,直接为沿线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江苏工院、南通航院参与肯尼亚大中专升级改造项目,选派教师赴境外开展师资培训并任教。打造“跨境校企共同体”,南通航院《基于“跨境校企共同体”的高职航海国际化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市职业院校面向斯里兰卡、老挝、泰国等20多个国家招收留学生,与马来西亚海事学院、新加坡教育技术学院、莫斯科国立大学建立了学生互访机制。江苏工院跻身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力50强,并和南通航院共同获评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南通航院获评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共赢服务经济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出台《南通市关于深化产教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召开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动员会,教育、发改、工信部门制定实施《关于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意见》。市财政对全市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每年予以600万专项奖补。发改、工信、教育部门结合全市校企合作成效共同评选出并表彰16个现代学徒制项目市级先进企业和单位。推进社会力量办学,提升服务经济发展效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举办职业教育,上海宜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在南通航院开办混合所有制性质的宜航航空学院,江苏林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与南通职业大学和江苏启东中等专业学校共建林洋电子学院。

据悉,下阶段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省市教育大会精神,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及江苏省贯彻落实国家方案的重点任务要求,聚焦产教融合、创业创新、富民服务,推进在通高校集群发展,深入开展产教融合项目,推动毕业生优质就业,扎实开展特色项目建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