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二十多天守候,我市破获环境违法大案

2020年12月16日 10阅读 来源:南通日报 2020年1月14日

夜深人静时,一汩汩漆黑的有毒化工废水从企业私设的暗管中排出。作案手法隐蔽,参与人员众多,内部分工明确……1月3日凌晨,市生态环境执法局经前期排查,历时20多天蹲守,终在启东某企业查获重大环境违法行为现场,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调查。

惊人的举报

前不久,市生态环境局接访人员像往常一样,打开举报记录:2019年12月10日,有人反映启东市某化工园区内的一公司“每天晚上十一二点左右,将生产废水通过雨水管网向附近河道排放” 的字样赫然眼前。

虽然尚不能确定真假,但这样的举报信息还是让接访人员十分震惊。近年来,南通环境执法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在规范开展“双随机”日常检查的基础上,坚持突击检查、交叉检查、专项行动、联合执法“四个常态化”执法,环境违法的大案、要案明显减少,借雨水管偷排污水如此恶劣的行为,在近年全市查处的案件中并不多见。

当日,市生态环境执法局成立专案组,并将举报信息限定在专案组内人员知晓,安排专人值班,一旦再有举报信息就直奔现场。

有准备的等待

根据举报信息,企业再次偷排时会提供信息。专案组耐心地等待了两天,但举报人似乎“消失”了,并未主动与执法人员联系。

在此期间,执法人员调阅了被举报企业近年环境状况,主动了解企业信息。据查,该公司成立于2000年初,主要从事医药生产,是2019年度南通市重点排污单位。同时发现,该公司2017年以来,先后多次受到税务、环保等相关部门处罚,仅2019年罚款就高达100余万元。

迟迟未等到举报人消息,市生态环境执法局决定主动出击。去年12月13日,专案组人员决定会同监测部门对该公司进行突击夜查,为了确保赶上偷排时间,专案组特意选择深夜11点半出发。

当晚,专案组对企业申报登记的几个排口进行核查,最终执法人员在公司厂区北院墙外废旧雨水管道内,发现了深黑色废水残留。但由于无法确认黑水属于生活污水还是生产废水,加之调查时企业并不在排水,为避免打草惊蛇,办案人员决定按兵不动,在对现场证据进行固定后,随即撤离现场。

不知是不是察觉到了风声,企业很久都没有动静。专案组陷入了漫长的等待……为保证随时出击,在常规执法排班的基础上,专案组5名同志专门排出了值班表,2名领班8天一轮换,3名专案组成员3天一轮岗。然而,从12月13日开始,将近20天的时间,企业没有一点动静。长时间的值勤待岗,让专案组成员疲惫不堪,但谁都没有松懈。

深夜的狙击

2020年1月3日凌晨,值勤的执法人员忽然接到举报人打来的电话:“企业正在偷排,速来现场。”突然而至的消息,让执法人员兴奋不已。

在联系值班领导及检测机构后,专案组当班的一行3人随即向企业赶去。凌晨两点多,办案人员扑到了现场。

一根粗大的排水管正“哗哗”地向河道排水。顺着水管逆行而上,水管从企业外墙延伸出来。在软管源头,一台提升泵在企业废水原水池里马力全开,正在 “呼突呼突”地作业。废水正是从这里打出来的。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是企业的胆大妄为还是让执法人员大吃一惊。随即,采样人员在软管排口河道附近、软管出水口以及企业偷排废水池等点位进行了采样。期间,接到消息的属地生态环境部门的执法人员也赶至现场,同时到达现场的还有当地公安部门。

开始,调查一度陷入僵局,企业相关人员沉默不语、守口如瓶。专案组3名同志都有着丰富的办案经验,但在这群狡猾的违法人员面前,却无可奈何。

依法精准打击

当然,即便是“零口供”也难不倒环境执法人员,用证据说话。

当晚调查,办案人员从污水操作工着手,在对方陈述中发现了端倪,循线追踪,并由此锁定并取得了实施违法行为的关键证据。随后,办案人员对企业经理、环保总监等人逐个调查,初步固定了案件事实;同时监测机构也传来了消息,污染物中检测出“二氯甲烷”有毒物质。

2019年,生态环境部会同卫生健康委制定了《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录(第一批)》,二氯甲烷就位列其中。根据有关司法解释,暗管偷排有毒物质将会构成刑事犯罪。

此时,案件已不再是环境行政处罚案,而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污染环境犯罪。经过当地公安机关食药环侦部门的连夜追捕,目前包括企业负责人在内的7名污染环境犯罪嫌疑人已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本报记者 彭军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