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在2020年7月21日企业家座谈会上说:“爱国是近代以来我国优秀企业家的光荣传统。从清末民初的张謇,到抗战时期的卢作孚、陈嘉庚,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荣毅仁、王光英,等等,都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爱国企业家典范就是我们国家、民族和历史上的精神标杆、文化符号、道德楷模,他们的精神值得进一步光大和发扬。张謇作为近代著名历史人物,其留下的文化遗产之一就是历经百年的企业家精神,这种企业家精神对于当代人来说,就是历史遗存、精神财富。
张謇回到家乡,对南通的贡献,是广领域、全覆盖、深层次的,其中深入到城市肌肤里的是文化更新、文化创新。那个年代的救亡图存,首先是要开启民智、导引方向,他以更新的勇气、创新的胆略、创造的精神,去实现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梦想,推动了南通城乡思想变革、经济变革和社会变革,并朝着近代化和早期现代化迈进。
一、开路先锋,敢于当先。
“开路先锋”,是胡适对张謇的总评价。胡适有个结语:“他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张謇在南通率先躬身实践,用一步步可见的社会进步事实改变着人们的观念。棉铁主义、村落主义,是引领潮流的思想观点,张謇在家乡把“主义”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造福乡里乡亲,终于改变了一个地域的面貌,从而使南通感动了中国,成为“新新世界之雏形”“模范县”。张謇创造了诸多第一,更多的并没有人去确认,然而,即使不是“第一”,也是“一流”和“之一”,使人们在他一系列未有过的创造性实践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张謇创办博物苑,比西方人在上海办的迟,但比故宫博物院早20年。他亲力亲为,历经三十年建成近代史上中国人最早自主建设和全面经营的城市典范,其起始之早、功能之全、理念之新、实践意义之强示范全国,在“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学术视野里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吴良镛指出:“他能在那时新与旧、中与西、保守与前进的撞击中摆脱出来,创造性地走自己的路。”而文化学者余秋雨则一直把南通作为“城市美学的范本”来研究。那个年代,人家把玩私家文物,他办博物馆让人参观,人家增加私人藏书,他办图书馆让人阅读,人家拥有私家后花园,他办公园让人闲逛,他还办了公共体育场,其时的南通人有了公共空间和公共意识。就这一点而言,余秋雨断语“南通示范全国”。
现代化通常讲有两个路径,一是工业化,二是城镇化。张謇革新社会改造了人,推动农业向工业化发展,推动乡村中国走向城镇中国,为中国现代转型提供了城市更新的样本,除了南通城市实现近代嬗变外,还培育了唐闸、天生港、海复、久隆、三厂、常乐、三余、大丰等一大批业兴人旺的集镇。人的现代化也伴随其中,农村的裹脚女人成了纱厂工人,准时上班、下班看戏游园,而不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人、对家庭、对社会的革新是巨大的。
二、学校以教,以文化人。
“学校以教”,是张謇给南通博物苑的定位。他为苑内最早兴建的南馆书写了对联,表明其兴办文化的育人理念:“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张謇认为“文化必先教育”,遂创办了一系列教育事业,践行现代教育理念,引进科学技术教育。先办师范,培养学生之师;继而办一大批中小学,开民众心智,还办起职业学校,培养专门人才;组建、创办南通大学,造就高层次人才,也举办特殊学校,除“武备教育”外整个教育体系格外完整、非常现代。他还邀请美国哲学家杜威来通考察指导。杜威寄语南通:“吾尤望其成为世界教育之中心也。”张謇兴办文化,创建了更俗剧场,用张謇的话说:“教育以通俗为最普及,通俗教育以戏剧为易观感。” 还仿上海办小报代替戏单创办了《公园日报》。为培养本土文艺人才,张謇邀请欧阳予倩来通主持伶工学社。欧阳予倩、梅兰芳在南通会演,传为一时佳话。张謇为此还于剧场专门设立了“梅欧阁”。打开厚厚的中国京剧史,1919年这个年份,就有三件大事发生在南通,分别是更俗剧场、伶工学社、梅欧同台。所以,南通吸引了鲁迅的朋友、日本友人内山完造的目光,实地考察后他说南通是“理想的文化城市”。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张謇其实就是大文化观,以文化天下。
三、祈通中西,贵在交流。
“祈通中西”,是张謇给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题的训词。他指出,“祈通中西,以宏慈善”。“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现在已成为南通大学的校训。张謇格局宏伟、宽大,拥有对内交流、对外开放的大情怀、大视野。对内交流,当时,南通就筹备成立中国影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搭建摄影棚,拍摄《张謇游南通新市场》等默片,还在中国科学社在通召开第七届年会时播放。张謇认为,“沪地为万国立争之场、商战之冲”,所以,他实施沪通战略,去往远东第一城市做“弄潮儿”,在沪建起一批企事业,成为南通的“前方”。张謇更致力于对外开放,延聘一大批来自日本、德国、荷兰等国的科技专家和优秀人才,还让流亡的韩国诗人金沧江在南通寓居。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刊登《为南通商校聘请教员启事》,广招优秀英语老师。美国基督会传教士还评述道:“南通是独一无二的,在于它是全国中唯一在英文报纸上给自己做广告的城市”,发了先声。他创办的五座公园,“常以为新式结婚之所,真不啻欧美各国公共结婚之场地”。可见,张謇引时尚和风气于家乡的良苦用心。也许,他兴建西式建筑钟楼并置于传统建筑谯楼前,就是中西合璧的空间思想和外在标识,公开表达、意味深长。
在源于拉丁语“创新”一词英文innovation表述中,是指更新、改变,创造新的东西。由于“开路先锋”张謇满腔热情的文化革新和文化再造,在其动议和力推下,上世纪20年代南通已然成为早期现代化的先发地、标识地,争先领先的创新精神,创业兴业的实业意识,开明开放的包容理念,学校以教、祈通中西,成为城市的思想文化潮流,终于铸就南通的近代辉煌,由一个封建县邑迅速跃升为近代中国名城而典范于全国。
近代史上的张謇以领先的世界文化变革旧有的封建文化,是其文化开路的内涵和实质所在。具体说来,就是重视了科学技术和教育文化,改变了旧文化中重人文、轻科学的倾向。近代先进文化在南通的传播和发扬,包括新的文化理念、新的文化内容、新的文化业态等,而理念的革新和思想的更新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所以说,他是开了南通近代文化的先河,也是为中华文化转型提供了地方范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