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在全方位融入中提升南通城市文化能级

2020年12月18日 10阅读 来源:南通日报 2020年10月26日

所谓城市能级,是指一个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和对周边地域的影响力。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即城市经济特别是产业方面的辐射力。二是城市文化发展水平,即城市文化方面的影响力。也就是一个硬实力,一个软实力,缺一不可。当然,一个城市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是有先后参差,并不完全并驾齐驱的。这是由两者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决定的。值得强调的是,一个城市在加快经济发展,不断提升硬实力的同时,必须把文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不断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即提升城市的文化能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本世纪近20年来,南通凭借滨江临海、靠近上海的区位优势,在全市各级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方面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地区生产总值一路攀升,在2003年超千亿后持续翻番,已处在了“过万亿”的门槛上,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逐年加大文化投入,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多项发展指标名次在省内持续前移,总体上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平相适应。但与苏州等城市相比,无论是文化投入、文化设施、文化品牌、服务体系等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差存在逐步扩大之势。在“十四五”期间,南通要认真总结经验,扬长补短,在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融入苏南的过程中,进一步对标找差,强化规划引领,增加多元投入,为城市文化赋能增量。

一是珍视本来。

忘记历史,就是忘本。南通一代代先民的不懈奋斗,为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遗产。目前,我市拥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0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3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25个。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支撑,我市还拥有四个历史文化街区,分别是:寺街、西南营、濠南和唐闸。在南通图书馆,保存有一大批珍贵古籍,其中有30多部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00多部列入《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这些历史街区、文保单位、名人故居、非遗项目、珍贵古籍,保存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南通历史文化的根脉所在。一定要充分挖掘,积极保护,合理利用。值得一提的是唐闸历史街区,由于张謇先生在通扬运河边创建大生纱厂,后来发展成具有完整体系的工业城镇,作为一个受西方工业革命影响而诞生的以轻工业为核心产业,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包含多种工业类型的产业集群式的工业城镇,它完整保存记录和呈现了中国自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近代化史上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和一个在东方传统农业文明与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共同滋养下的新兴城镇的发展典型,有着重大的文化遗产价值。我们要以申报世界工业文化遗产为目标,以发展文化旅游为路径,切实保护利用好这笔沉甸甸的珍贵遗产,传承这一历史文脉。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在前几年努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唐闸工业城镇普遍价值的研究,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争取早日进入中国文化遗产申报预备名单。

二是吸收外来。

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南通总是善于学习外来先进经验,兼收并蓄,为我所用,多元并存,逐步形成了以江海文化为底色的独特的城市精神。早在2005年,在全市上下热烈讨论中,诞生了南通城市精神的表述用语——包容会通,敢为人先。这八个字既传承了南通优秀的历史文化,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时代内涵。她鼓舞和激励南通人民奋力拼搏,跨越赶超,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但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南通发展进入追赶超越的关键期、突破期、黄金期,要实现“一个龙头、三个先锋”的目标,克服机遇疲劳、优势疲劳和路径依赖,就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勇于拼抢。新时代的南通人要在不断地学习吸收外来中丰富自己、提升自己,尤其要深入学习“苏州三宝”,深刻领会“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不断提升城市的精气神,在学习中提高干劲、闯劲、拼劲、韧劲,在发展中讲求智慧、远见、品质、和谐,使南通的城市精神在发展中得到进一步的淬炼、融合、丰富、提升。

三是面向未来。

在“十四五”规划即将开启的关键节点,我们要加强对文化发展的谋划,站在“过万亿”和“三个全方位”的高度谋划好为文化发展赋能工作。一是建设重点文化设施。对于一个城市来说,重点文化设施具有标志性、引领性。文化生活和文化消费都是需要引领的,人们的文化需求的满足是随着相应的设施的提升而提升的。所以,重点文化设施必须带有一定的超前性。我市图书馆新馆的成功建成开放就是生动一例,当年的那些“没有读者”的担忧,被开放时的座无虚席一触击溃。在建好用好南通大剧院、南通美术馆的同时,规划建设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市非遗陈列馆、南通名人馆等文化设施。大力提升南通博物苑的硬件设施和办馆水平,提升办好南通纺织博物馆。二是打响重点文化品牌。要在价值引领中弘扬精神品牌,讲好南通故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实在的、具体的。要进一步弘扬“江海志愿者”“莫问谁”“海安宁朗支教群体”“如皋爱心邮路”“张謇式企业家”等精神品牌和道德模范。围绕构筑道德风尚高地的要求,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进一步做好宣传、推介、学习、弘扬,不断扩大影响力和引领力。要在文化繁荣中彰显南通特色。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打响文化艺术品牌,如:环濠河博物馆群、中国美术南通现象、话剧、濠滨夏夜以及海安花鼓、如皋木偶、如东杂技和如东农民画、通州通剧、海门山歌、启东版画等文化艺术门类的传承发展。要坚持规划引领,多元投入,积极扶持,提升品质,扩大影响。三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要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和目标,巩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在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依托数字化、信息化,提升质量,提高效能。在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精准化上下功夫。确保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和人均拥有馆藏图书量等主要指标位次前移。学习苏州经验,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力和精准性。变“漫灌”为“滴灌”,变“送菜”为“点菜”,更好地发挥公共文化教育人民、引领社会的作用。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明确指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大江大海不仅催生了南通这块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南通人的肥田沃土,而且使这块土地上的一草一木都烙上了江与海的印记。江海文化的开拓性、开放性、包容性使之与其他地域文化一样璀璨夺目,独树一帜。我们要有这样的文化自信,更要以这样的自信建设自信的城市文化,在经济发展“过万亿”、上台阶的同时,不断为城市文化赋能提级,使南通获得更加全面协调的发展,获得更加持久的发展动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