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华慈善博物馆慈善文化广场今日重新对外开放

2020年12月16日 10阅读 来源:南通日报 2020年5月12日

【参观小贴士】

1.为确保良好的参观秩序,本馆倡导预约参观、错峰参观。观众入馆需携带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预约电话:55002607。

2.观众入馆前,需在测温点出示“电子健康码”,并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低于37.3℃),无咳嗽、呼吸急促等可疑症状方可入馆参观。

3.进馆观众建议佩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并落实有关防护措施。

4.开放期间,观众不得在馆内开展人员聚集性活动,一经发现,工作人员将及时疏散和劝阻。

5.馆内暂停提供讲解服务和寄存服务。

6.本馆将视人流量控制入馆人数,请服从现场工作人员引导。

7.相关信息变动请关注中华慈善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公告(二维码如右)。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点-17点,周一闭馆(节假日正常开放)。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虹桥路9号

服务热线:0513-55002600

(周一休息)

公交线路:可搭乘6路、18路、48路、72路、78路、89路至中华慈善博物馆站点

停车助手:车辆可停放至博物馆西侧停车场或北广场东侧地面停车场,目前参观游客可免费停车。

参观须知:本馆为无烟场所,全馆禁烟;请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勿大声喧哗;本馆为残疾人和行动不便者免费提供轮椅服务;年长及年幼参观者需有家人陪同,注意安全,小心台阶、坡道。

改造后的馆内中庭区一侧

位于南通市虹桥路9号的中华慈善博物馆今日恢复对外开放,同步开放的还有由慈博馆精心打造的“慈善文化广场”。重新与广大市民“见面”的新广场不仅有更多的慈善元素融入,其绿化改造也全面提档升级。

据了解,此次绿化改造提升工程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经市政府批准,将慈博馆的室外绿化广场改造列入了2019年市本级城建交通计划工农路改造项目中,市财政投资250万元,改造工程于去年11月启动,期间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经过几个月的紧张设计施工,目前项目已经全部完工。

在北大门东侧的国棉二厂文化墙前,新增了张謇先生的站立像,铜质地,高1.8米。“这一铜像与慈博馆有着深厚的渊源”,据征集陈列部主任程伟介绍,慈博馆建于南通国棉二厂旧址,2005年,国棉二厂改制时曾委托广东雕塑公司铸造张謇先生的铜像。在慈博馆建设期间,曾将该铜像暂存于市社会福利院内;今年1月将铜像迁回,立于文化墙前,供游客参观瞻仰,合影留念。

景观提升部分主要分为馆前广场区和馆内中庭区两大块。“我们的改造原则是在保持原建筑及周边景观设计风格的前提下,对景观绿化部分进行梳理,对生长不良或保养不佳的,进行清理移除。”承接该绿化施工项目的负责人吕国忠介绍,如在“祈通古今 以宏慈善”的馆训墙和国棉二厂文化墙的背后新增了19株榉木、8株乌桕和7株银杏,通过增加广场周边高大乔木的种植,提升广场空间的围合感;增加了千鸟花、粉色酢浆草、瑞香、欧石竹等开花类、彩叶类的地被植物,近20个品种,四季开花、赏心悦目,让整个广场色彩更为丰富,层次感更加强烈。

当然,还不止于此。我们注意到,馆前广场区还新增了7组慈善名人名言,对广场空间进行了充实,譬如《三国志》中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古代劝善经典《太上感应篇》中的“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等。程伟说,精选的这些慈善名言源自儒释道等思想流派,既有早期典籍对慈和善的阐述,也有一些大家耳熟能详、历久弥新的劝善箴言,旨在引导人们建立一种积极豁达的行善方式,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慈善文化的触发与启迪。

步移景异。吕国忠说,馆内中庭的改造提升,重点围绕原布局,通过增加水生植物营造花境,通过旱溪景石丰富地形起伏,辅以一些枯山水景观以及植物的群落组合等,着力提升观赏性。同时在两侧分别嵌入孔子和范蠡的雕像,将慈善元素与绿色景观融为一体,可谓相得益彰。

“全新打造的新广场,将一改往日的树木种类单调,乔木、灌木以及地被植物之间的搭配不够协调美观,慈善文化元素不够凸显未能与绿化有机融合等特点。”中华慈善博物馆副馆长胡达表示,此次改造的重点正是从原始的薄弱点入手,由市市政园林局牵头组织论证、实施,经过了多轮方案修改,在施工过程中不断优化,尽最大努力让慈博馆更加清新、亮丽、自然,为广大市民打造一个环境更优、视感更为开阔的文化娱乐公共休闲场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