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宿迁广开门路“稳准新”

2020年12月12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2020/07/04

核心提示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宿迁市各级残联紧紧围绕残疾人“就业增收、创业致富”目标,依托宿迁“电商名城”优势,主动作为、广开门路,优选辅助就业项目,通过“点对点”“线上+线下”等形式,开展全方位、全过程优质服务,探索出一条推动残疾人就业创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

■ 本报记者 蔡秀娟 

多方支持调配,优选辅助就业项目

6月30日一大早,大雨哗啦啦下个不停,对55岁、肢体三级残疾的李观秀而言,这大雨根本阻挡不了她上班的热情。还差几天,她到宿城区双庄街道“残疾人之家”工作就满2个月了。“这个月做的包装盒数量比上个月多些,能多领一些工资。”李观秀说。

“相比关爱帮扶,残疾人更希望像健全人一样融入社会,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体现人生价值。”宿城区残疾人就业管理所所长吕晶说,残疾人就业问题主要是由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和残疾人的就业能力、就业素质来决定的。身体的缺陷、普遍不高的文化水平,让残疾人群体一次又一次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事实上残疾人可以胜任许多工作。“缺少的只是一个用人单位与残疾人之间相互了解的契机,而‘残疾人之家’辅助就业项目恰恰就是这个契机,可以让他们家门口就业,工作期间还可以享受康复服务、文娱活动。如果劳动表现很好,‘残疾人之家’还会将他们推荐给企业,让他们可以全日制上班,拿到更高的工资。”

“让更多的残疾人有事做,有收入,自己养活自己,这就是我们做辅助就业项目的初衷。”宿城区双庄街道“残疾人之家”负责人沈伟说,今年以来,双庄镇“残疾人之家”已经引进4个辅助就业项目,其中卷烟纸盒包装项目已经持续2个月,在宿城区11个街道“残疾人之家”推广,已带动150名残疾人在家门口就业。

目前,“残疾人之家”辅助就业项目已经成为残疾人在家门口就业,实现脱贫增收的主阵地。宿迁市残疾人就业管理中心主任吴长志介绍,截至今年6月份,全市已建成5个残疾人就业创业支持中心,优选17个辅助就业劳动项目,对181个“残疾人之家”的劳动项目进行支援调配,带动2800名残疾人投身辅助就业劳动项目并实现增收。

“点对点”输送,精准服务稳就业

从家门口有事做,到进企业有稳定工作,对残疾人来讲是一次梦想的跨越。

在江苏美百加电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90后”聋哑残疾人胡亚亮蹲着身子,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抬头看到班组长向他“点赞”时,小伙子腼腆地笑了起来。

据江苏美百加电器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杨经理介绍,该公司原先录用了1名聋哑残疾人,因该名残疾人在岗时间长且表现优异,今年他们主动联系市残联要求再招聘2名残疾人。今年疫情防控期间,通过市残联“点对点”输送,再次成功安置1名聋哑残疾人入职。“目前,公司聘用4名聋哑残疾普工,他们做事非常踏实认真,公司对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表现都非常满意。”杨经理说,以后有合适岗位,将会继续录用残疾人入职。

为防止就业残疾人受疫情影响失业返贫,市残联跟踪了解掌握146家企业655名残疾人的疫情防控和复工情况。精选市区350名未就业轻度肢体残疾人,联系匹配岗位、推荐用人单位,采取最原始的“专车送人上门服务”方式,5人一组“点对点”服务。在残疾人入职前,市残联还为他们购买了被褥、衣柜等生活物资,并帮助他们整理宿舍,让他们感受到残联的暖心服务。后期,市残联还安排专人进行稳岗服务。

“推荐年轻适岗残疾人进企业,企业录用后给交纳社保,对残疾人而言,这份稳定的工作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养家。”吴长志说,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各级残联通过“点对点”服务,新增入企稳定就业残疾人490名。

创新扶持典型,引领自主创业致富

在宿城区古城街道“残疾人之家”创业孵化中心,42岁的蒋利钧在电脑前熟练地操作着,滴滴的提示音表示又有客户上线了。

“除了这个办公室,还有一间20多平方米的仓库,都是残联为扶持我再创业免费提供的。”蒋利钧感激地说。

二级肢体残疾的蒋利钧没上过学,全靠自学成才,打过工、开过家具厂。2019年4月,他开始从事电商,开了一个拼多多网店、一个淘宝网店,主要经营火锅蘸料、火锅底料。

“虽然刚开店的前三个月亏本,但第四个月我就开始赚钱了,到2019年底,我就销售了12吨。”蒋利钧说,他今年本想大干一番,但没想到遇上了新冠肺炎疫情,餐饮行业一度处于停业状态。他的网店销量持续下滑,加之先期的库存压力、租用的仓库到期……让他困难重重。宿城区残联了解到他的实际困难,给他免费提供了办公室和仓库,让他无压力进行再创业。

随着疫情好转,蒋利钧的网店生意又红火起来。“现在一个月能卖3吨左右,进入秋冬季生意会更好些。”蒋利钧对记者说,“创业再苦再累我都不怕,有残联的扶持和帮助,我相信我一定会成功。”

为培育、发挥典型作用,引领广大残疾人自主创业致富的信心,宿城区残联开拓思路,在创业扶持上再出新招,与古城街道合作,利用该街道地处主城区商业中心优势,投入资金建立“残疾人街区就业创业示范点”,为残疾人提供场地、货架等基础设施,由残疾人自主选择项目,入驻创业。今年五一期间,“残疾人街区就业创业示范点”的两家店铺顺利开业。

6月28日下午,在市区大连路“残疾人街区就业创业示范点”,52岁的“大连路奶站”负责人蔡则华告诉记者,她已经决定改行做鸡柳卷饼了。

患有小儿麻痹症的蔡则华说,她刚开始创业有畏难情绪,怕投入的成本有去无回,最后选择经营由牛奶供应商供货的奶站,她只负责看店,每个月有1800元工资。经营了近两个月奶站,蔡则华积累了一些生意经验,嫌“奶站不赚钱”,打算改行做鸡柳卷饼。“这附近人流量大,做卷饼生意会更好些。”蔡则华说。

促进自主创业,才能让残疾人过上美好生活。宿迁市各级残联通过提供政策优惠、搭建创业平台、帮助资金信贷等措施,扶持引领像蒋利钧、蔡则华这样有能力的残疾人自主创业。截至目前,全市实现个体经营(含自主创业)的残疾人已达7837人。

“线上+线下”培训,为残疾人提质增能

在宿迁市残疾人就业管理中心的抖音账号上,宿城区罗圩乡残疾人曹磊开设的家电维修技能培训课详细介绍了空调外机的拆卸、保养及维护知识,受到众多网友点赞。

除了在抖音上发布网络培训课程之外,市残联还与中国社会扶贫网合作,启动残疾人电商直播创业服务基地建设,指导受训残疾人参与全国扶贫产品直播销售。各县区残联同步跟进,邀请国内网络平台的“直播达人”在线开展就业服务培训。目前,全市有219名残疾人活跃在电商领域。

市残联引入京东管理培训标准和理念,依托“电商名企”抓培训,以用人单位岗位技能需求为核心,按照客服服务师岗位技能标准进行培训,确保学员所学知识与岗位需求匹配。另外,市残疾人就业管理中心还举办“电商名城”建设大讲堂,让48名通过电商就业创业的残疾人集体亮相。据统计,全市通过“电商名企”共培训从事电商残疾人796人。

全市各级残联还借力专业团队进行培训。通过与专业机构合作,引入江苏易贸、江苏广志、宿迁沃尔普等一批优质团队,开展适训残疾人筛查和评估,组织专场招聘,提供就业服务和创业指导。今年以来,仅江苏广志就业服务团队就培训并介绍了王礼、施雅康等13名残疾人分别入职心仪企业,月收入可达3500元。

为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实现残疾人更高质量就业,市残联还实施盲人按摩“提质行动”,对267名从业盲人按摩师分批进行“回炉锻造”。

据吴长志介绍,宿迁市现有就业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持证残疾人2182名。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残联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培训形式,已对665名残疾人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并为他们提供针对性就业服务。

记者手记

共同助力残疾人

实现创业就业梦想

在残疾人之家,当看到患有脑瘫的大宝(化名)笨拙而又努力地包装卷烟纸的时候,我的眼泪差点流下来。手快的人都做了七八个了,他手里的那一个还在缓慢的进行着……

在企业车间里,蹲在地上全神贯注地组装着柜体零件的聋哑残疾人胡亚亮,一行人围观他好久,他都没有发现……

他们低着头努力认真工作的样子至今还印在我的脑海里,从他们身上让我理解了一份工作对一个残疾人的特殊意义——让他们走出家庭,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真的,他们比其他就业群体更渴望一份可以改善生活、摆脱贫困、实现自立自强的工作。对这些“折翼天使”而言,拥有一份工作就是实现“一次有力的飞翔”。

为了帮扶残疾人就业创业,宿迁各级残联人更是倾情付出:优选调配辅助就业项目,让2800名残疾人家门口就业;“点对点”精准服务,输送490名残疾人进企务工;设立街区就业创业示范点,扶持残疾人创业致富;“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培训,为665名残疾人提质增能,提供针对性就业服务……但这些还远远不够,还有许多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残疾人需要一份工作。

在此,我们呼吁社会各界能发挥各自优势,帮扶残疾人就业创业,助力他们实现“一次有力的飞翔”: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大力开发更多的公益性岗位;各种商会、协会能调动积极性,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信息;爱心人士开展更多的“送温暖”“手拉手”等活动……

总之,大家共同努力,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梦想,一起托起他们稳稳的幸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