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柏华基:40年“传奇老兵”路

2020年12月16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2019/05/20

榜样力量:柏华基,1962年7月出生,1981年10月参军入伍。在部队当兵20年,参加过长江、淮河流域抗洪抢险救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国庆首都阅兵仪式等重大活动,6次荣立三等功,受集团军表彰、军区表彰各1次,14次被团、旅、集团军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国庆首都阅兵总指挥部党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退伍20年来,他坚持“用手中的镜头”拥军、爱军,相继被评为宿迁市双拥工作先进个人、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先进个人、江苏“最美退役军人”、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入选“2014《中国双拥》年度人物”。 

本报记者 沈省 庄力玮

■ 通讯员 李忠权 陈兆楠

20年从军,20年拥军,算起来柏华基已经与军结缘40载。

从新兵到“传奇”老兵,

20年热血铸军魂

这是一件稀奇事——

1998年底,柏华基转业。但还没来得及到新单位报到,就又被部队给请了回去,档案也给“打”回了原部队。

那一年,中央军委要求当时的南京军区某集团军组建一个200人的反坦克导弹方队,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国庆首都阅兵仪式。但方队组建开训后,管理工作有所不足,先后抽调几名参谋都没有达到效果。这时,有人推荐了柏华基。经过考虑,部队专程派人来说服柏华基担任反坦克导弹方队管理组组长。

面对政治任务,柏华基二话没说,打起背包就去了。戴上“三军纠察”臂章,左口袋揣着《中国共产党章程》,右兜里装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大条令,新组长就正式上岗了。

虽然“装备”简单,但是柏华基准备得很充分——在来的路上,他已经摸清了问题所在。到任半个月,他“逮住”一位副连职干部,罚他当场背党章;将一位团职干部的“小亲戚”退回原单位……

这几个“狠招”,让反坦克导弹方队风气立马不一样了。

半年后,参加阅兵的部队进驻北京阅兵村,反坦克导弹方队的管理工作成为其他方队学习的榜样。

“当时我们左边是原济南军区方队,右边是空军方队,人家都来学习。”刚到北京阅兵村,柏华基就独树一帜地搞起了营区环境,不仅组织大家翻地植绿,还特地找园艺师要来花种子,将营区搞得花团锦簇。

“我们方队的厕所里都摆上了鲜花。沟渠没法弄,就用彩色的石子摆常喊的口号。”

1999年10月1日,反坦克导弹方队高质量完成任务,柏华基也捧回了阅兵总指挥部颁发的“阅兵管理先进个人”奖牌。

20年的军旅生涯中,这样的稀奇事,在柏华基身上一次次发生——

身高一米六,又黑又瘦,看似没有训练优势的柏华基,在新兵连时就获得班长的“青睐”。

“当时部队里有广播站,我到连队不到一个月就开始投稿了。”训练很苦也很枯燥,早早就懂得笨鸟先飞道理的柏华基,雨天一次次练习将被子叠成“豆腐块”,晴天一次次练习正步走,短暂的休息时间主动“加班”“爬格子”,将发生在身边的训练趣事、好人好事写下来,投稿给广播站。

有毅力、能吃苦,还能写稿子。新兵训练三个月,百般挑剔的“婆婆”——班长,在一班9个人中,独独看中了柏华基这个“新媳妇”。

1986年,五年义务兵“任期”结束,柏华基凭着优秀表现,从300多名同年兵中脱颖而出,顺利转为志愿兵——当年,和他一样的战友只有20余人。提起这事儿,柏华基很自豪地挺起了并不宽厚的胸膛。

1994年,13年服役期满,本该转业离开部队,但是“农村娃”柏华基作为特殊人才留在了部队。为了留他,当时部队领导特地把他调到后勤部门。

1998年,终于正式退伍了。但是,你看,领导马上又给找了回去!

“传奇”的背后,自然是因为柏华基有一套——不仅训练有一套、写稿有一套,抓管理也很有一套。

有一次,柏华基“抓到”三个未履行请假手续便外出的士兵。他带着他们回到连队,然后自己下车找到连长查人数。连长点了三次名,答“到”声一个不少:“老哥,咱兄弟俩多少年了,你还不相信我吗?”

“那我来点一遍。”柏华基点一个,就让士兵站过来一个。

当看到三个兵从车上灰溜溜下来,连长的脸色可难看了。

柏华基还喜欢杀“回马枪”,常常在检查离开后,半道返回营房门口的值班岗亭,看到兵出去不吱声,等兵回来的时候,一个个扣下来。

“你不是讲他走了吗?”

“是啊,他车早开走了啊!”

“我现在工作的方式方法,都还是在部队学的,还是那老一套!”就是这一套,将兵管得服服帖帖。

从“新兵”到“传奇老兵”

20年拥军情正浓

2000年4月,柏华基成为泗洪县广播电视台的一名“新兵”,也开始书写他的拥军传奇。

他用手中的镜头,展现一位位军人的正能量。

2003年夏天,泗洪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柏华基深入抗洪一线,抓拍百万军民团结抗洪感人事迹,《洪泽湖湖岸线全线告急,百万泗洪军民奋力抗洪》《400将士决战洪泽湖杨毛咀大堤》在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和江苏卫视《江苏新时空》播出后,引起水利部和江苏省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

汶川地震发生后,2008年5月14日,泗洪县7位曾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负过伤的退伍老兵,自发前往四川抗震救灾。柏华基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到这7位老兵家中采访,并一直与在救灾一线的老兵保持密切联系,掌握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同年5月28日,7位老兵圆满完成救灾任务。按照与老兵的约定,柏华基一人来到车站迎接,并进行补充采访,连夜制作新闻专题片《泗洪7位伤残老兵抗震救灾一线展风采》,第二天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

据统计,柏华基每年采访报道新闻超过400条,其中60%以上的报道对象是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民兵预备役人员和烈军属、当地拥军模范。

在拥军这条路上,柏华基既是一个记录者,又是一名参与者。

泗洪县是革命老区,但是近年来,和很多地方一样,出现了“参军冷”现象。为此,每年征兵期间,柏华基都与该县征兵宣传工作人员一起策划,邀请泗洪籍新四军老战士为适龄青年讲故事,激励适龄青年自觉接受祖国挑选。下乡采访时遇到适龄青年,他就主动“炫耀”自己在部队的经历,给适龄青年和家长算“政治账”“经济账”“成长进步账”。几笔账算下来,适龄青年和家长都认为“挺合算”。

要从根本上扭转“参军冷”局面,还必须从加强国防教育入手。他建议单位开设国防教育专栏。专栏开播后,他编辑、记者一肩挑,目前节目已经连续播出150多期!

平时工作再忙,他都坚持到部队开展文化拥军活动;每年春节,他主动组织当地擅长书法绘画创作的人走进军营,写春联、送祝福。

作为泗洪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兼职副秘书长,他不仅与研究会的同志下乡慰问抗战老兵近百人次,还组织新四军老战士到军营、进警营、到机关和学校讲故事。

2009年11月25日,参加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表彰大会后,柏华基匆匆赶了回来——再过两天,一批新兵将启程,他必须到现场送行,激励新兵到军营建新功。

……

大街小巷,都有柏华基扛着摄像机走过的足迹,只是从轻松自如变得步履稍显蹒跚;

军营、警营,都有柏华基慰问拥军的身影,只是从身姿挺拔到不由自主地佝偻着腰。

拥军路上,新兵也成了老兵。

但是,柏华基的脚步并没有放慢。今年5月11日,他组织一批抗战老兵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故地重游”,希望能在泗洪这片土地上再建一个红色教育基地。

老去的是岁月,不老的是一颗爱国拥军之心。

40年,“传奇老兵”志更坚。

“天南海北宿迁兵”(第三季) 优秀退役军人大型双拥走访 宣传活动(13)

宿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宿迁日报社 主办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