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九十五载风雨路 砥砺前行铸辉煌

2020年12月11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2017/10/15


——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建校95周年

沭水悠悠似歌,紫藤蔓蔓如韵。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是灿烂的岁月,是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迎来她95周年华诞的日子。

风雨征程  绘就华章

1922年,前清怀文书院旧址,沭阳大地上诞生了第一所新式学堂——沭阳县立初级中学。首任校长吴铁秋先生,以民主、平等、博爱精神办学,打破上下尊卑传统,广聘名师。他说:“办中等教育,也要有蔡元培先生办北京大学那种精神,做到不拘一格延揽人才。”

战争年代,学校五迁校址,六易校名。新中国成立后,学校迁入沭阳县城西关。1950年,迁到沭城东关现址。1953年更名为沭阳县中学,1993年通过江苏省重点中学验收,2001年通过国家级示范高中省级验收,2004年成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

在95年的办学历程中,沭中一直以慎聘良师、锐意进取、校风诚朴、善育英才而著称。摄影大师吴印咸,著名作家费白夜、赤布等知名人士曾在沭中任教。一届又一届的学子,在这里探索真理,追求进步,涌现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著名密码专家吕述望,共和国将军张建中、陈家振、苗鹏生、陈波,作曲家朱南溪,鲁迅文学奖、冯牧文学奖获得者魏微等一大批杰出校友。

目前,学校占地350亩,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校园绿化树种100余种,处处显现着浓浓绿意,特别是环绕校体育场周围的4500余株青竹,更是沭中一道独具特色的自然风景。沿河风光带、校史馆、大礼堂、撷英园、清风亭、敬师亭、景观石、紫藤长廊、智慧之门、校庆广场、励志长廊等景观,日益显露出自然、人文环境独特的育人功效。在460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级高级教师3人,省特级教师4人,市名教师2人,市领军人物8人,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45人;5年来,144人次在市级以上优课大赛中获奖,优秀教师群体已基本形成。

学校教学成绩实现了跨越发展,本科升学率逐年攀升,考取名校人数始终位居宿迁市第一。2011年以来,共有80位同学考取清华、北大,名校录取人数连续七年位居全市第一、苏北县中第一、全省前列,在全省教育系统中创造了引人瞩目的“沭中现象”;七年共有9人获得市文、理科第一名,831人考取“985”高校……渗透了沭中人汗水与智慧的教学质量,得到了众多著名高校的认可,学校也因此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名校的“优质生源基地”。

沭中,95年绘就辉煌历史画卷,95年饮誉苏北大地,已经成为沭阳人民引以为豪的教育品牌!

尊重差异  包容发展

首任校长吴铁秋提出“变化学生气质,激发学生精神,砥砺学生志操”的办学思想,打破上下尊卑传统,广聘名师任教,以开放的教育方法为社会培养人才。进入新世纪,学校提炼“弘毅致和,追求卓越”的新时期沭中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办学思想,把“人”作为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将师生的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目标。2015年,面对生源质量的客观现实,学校提出“尊重差异,包容发展”的育人理念,即尊重学生在智力、能力、兴趣、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并积极利用学生因差异形成的个体优势,通过兼顾个性与共性的教学组织,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理论还需实践来检验,沭阳中学的《包容性发展理念下普通高中差异教学策略实施研究》项目,已顺利成为江苏省首批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

优化德育活动,注重情感体验。学校确立“学生为本,发展为先,体验为主”的德育理念,通过“活动德育,主动德育,引领德育”的实施,逐步形成了“主体,生活,体验,和谐”的德育实践模式。在“远足”“成人典礼”等活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挖掘活动内涵,丰富活动形式,深化对学生的积极影响;结合“一二·九”“五四”、国庆、校庆等重要纪念日开展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定期组织体育节、读书节、艺术节等传统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健全自己的人格;开展“星满校园评选”和各类评比活动,发挥各类优秀学生和先进集体的示范引领作用。

丰富德育平台,搭建沟通桥梁。坚持做好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德育共建。持续做好“家长学校”“家长周日讲座”等活动,聘请教育专家讲学,邀请优秀学生家长开设讲座,编印《优秀家长谈教育》德育校本教材,发挥优秀家长的辐射作用;创编“沭中德育细节”,利用校园网、学校微信公众号、校园电视台宣传优秀班主任德育案例,增进师生情感沟通,推动家校育人交流;做好校外辅导员队伍建设,引进知名校友、知名人士参与校内德育建设,定期邀请校外辅导员来校进行专题辅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推进课程建设,提升人文素养。沭阳中学以校本课程的特色构建为抓手,努力构建包括学术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价值性课程的完整课程体系。利用地方和校友资源,共开发100多种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多样发展。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上,通过个性化的选修,尝试“云走班”制度,逐步为学生提供更多可选择的个性化教学资源,既重视学业能力的发展,更重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大气”奠定良好基础。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沭阳中学创造性地构建“定向-结构-活动” 教学模式,形成“示标,施标,测标,归标,固标”目标教学法。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完成定向目标任务,将先学后教,先展后评,分段教学,学生活动的课堂要求落到实处;通过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构建,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精心设计,不断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更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落实包容发展的育人理念。

推动基地建设,提升科学素养。目前,学校拥有“数学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省级课程基地1个,生物市级课程基地1个,信息技术市级课程基地1个。课程基地的创建,对于提升学校的校本课程实施水平,优化学校的校本课程结构产生着深远影响。学校充分利用基地建设带动学科发展,建设录播中心、数学实验室、学科云课堂等现代化教学平台及相关软件网络,探索“互联网+教育”方法,开拓学生科学视野,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依托社团活动,锻炼学生能力。沭阳中学努力打造学生社团活动平台,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培养对知识的兴趣,锻炼自己的能力,发现自身的潜能。目前,校园中共活跃着30个学生社团,为学生的自主成长和个性发展提供大舞台。“扬帆文学社”培育出多位“全国创新作文大赛”一等奖、省三大现场作文大赛特等奖获得者;学校努力搭建学生锻炼才干、展示才华的更大舞台,校园心理剧《第101个》成功录制,北大“中国考古十大发现进中学”、全国优秀中学生地学夏令营、中国密码科普活动纷纷走进沭阳中学,将沭中的学生社团活动推向了更高层次。

沭中学生的能力绝不仅体现在高考上,他们在每一项活动中都展现着自己的非凡能力。5年来,就有超过1500人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其中263人次获得各学科全国奥赛(江苏赛区)一等奖,4人进入省奥赛集训队;3人获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省一等奖,1人获创意写作征文大赛全国一等奖,3人获创新作文大赛省一等奖,2人获创新英语大赛全国一等奖;4人考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一大批同学考取北京电影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等专业艺术学院;市第三届运动会,沭中太极拳方阵,刚柔并济,整齐划一,给开幕式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市第四届运动会上,获8金5银;市第八届田径运动会上,获7金3银,团体总分、金牌总数双第一。沭中的学生在各方面均展现出卓越的才能,真正实现了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真正体现了包容发展的育人理念。

展望未来  再写新篇

95年的钟声,承载着岁月的悠久;95年的沧桑,铭记着永恒的风流;95年的执着,镌刻着不懈的追求;95年的奋斗,铸造了辉煌的业绩!95华诞,既是沭阳中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一个满怀豪情的新起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如今的沭阳中学,承载着历史的荣耀与未来的希望,将秉持“规范化,精细化,人本化”的管理理念,坚持“振精神,求发展,铸品牌”的工作方针不动摇,以“把学校建设成为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品质高中”为奋斗目标,全力推进由规模发展到内涵发展的完美转型,实现学校教育事业的持续高位发展。

95年,沭中积淀了一种精神,那就是——求真务实,团结拼搏,开拓创新,追求卓越。这是沭阳中学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精神内涵和思想底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意气风发的沭中人,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展望未来,回应时代的召唤,大步迈向新的彼岸,去书写更加灿烂辉煌的沭中新篇章!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