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孙军贤 通讯员 孙运
“道路通畅了,村庄变美了,看病方便了,尤其是我们村里集体经济也在不断壮大。现在我们都盼着大走访的日子,等着质监局亲戚的到来。”正在宿豫区陆集镇义合村卫生室看病的刘女士满怀感激道。记者了解到,宿迁市质监局开展的“挂村包户”工作扎实有效,“三进三帮”工作成绩显著,有力地改善了村居生活环境,有效地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受到义合村干群的一致好评。
走进乡村,了解资源状况,帮助镇村理清发展思路;
走进农户,了解收入状况,帮助农民就业创业增收;
走进田头,了解生产状况,帮助农民发展高效农业。
下一步,市质监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及时掌握社情民意,积极响应群众诉求,全力解决基层难题,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为建设“强富美高”全面小康新宿迁作出新的贡献。
因地制宜壮大集体经济
宿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赵晓莉介绍,该局于2016年4月进村以来,了解到义合村拥有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等优势,但存在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家门口就业项目缺乏、村内道路不够通畅、医疗环境差等问题,经该局和镇村“两委”多次会商研究,要以壮大集体资产、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家门口就业项目为今后主要发展思路,推动镇村经济发展、帮助富民增收。一串串数字见证他们的成绩:
与村委会共同投资投入60万元,为村里建设1000平方米标准产房,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
利用单位工作优势,为村里创建浅水藕标准化示范田,冬小麦准化示范田,可每年提高村经济收入4万元。
出资9万元为村里购买大型秸杆还田机,既为村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 ,又解决了秸杆污染问题。
出资2万元平整沟波40亩,土地流转可为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每年不少6万元。
协调区农工办,为村里购买一间门面房约60万元,以便出租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此项目正在办理过程中。
义合村医疗环境差,是陆集镇唯一没有村医院村,他协调江苏省特检院宿迁分院与村委会共同出资18万元为村里建设一所医院,结束了村里无医院的历史,也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的一大难题。
千方百计促进富民增收
要想富先修路,发现部分村组出行难,宿迁市质监局协调资金60余万元铺设义合村 6组和8、9组2条出庄道路,实现了本村无土路的状况。
村民反映村里垃圾池太差,刮风下雨垃圾乱飞,市局与村委会协调建设两处垃圾收容站,极大地改善了村里的环境卫生问题。
走访中,了解到居民由于照顾老人、小孩等原因无法进厂打工,希望实现家门口灵活就业。经与村里协商引入本村在外地做服装加工厂回村办厂,带动了家中30名群众就业。
成立龙虾养殖合作社,该局出资3.5万元,投入到合作社,作为低收入户的本金,帮助60户低收入户解决了无劳力增收难问题。
先后多次组织村民到招工现场参加招工活动,挨门逐户走访发放招工简章、及其政府就业政策等1800多份。
真心实意帮扶困难群体
坚持不懈帮困扶弱。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大走访的头版头条,主动回应群众诉求。帮助退伍老兵陈夫珍维修房屋消除了安全隐患屋,帮助孤儿许明珠申请孤儿证解决其生活问题,为其购买家具、床铺、被服,并邀请社会爱心人士赠送学习机等物资。
大力开展扶贫助学关爱老人送眼镜活动,为贫困户大学生每人赠送1000元现金以及书籍,高中生每人赠送400元现金以及书籍,初中生、小学生、幼儿园小朋友每人赠送书包、文具及书籍。为村里60岁以上老人免费配送老花眼镜。
为方便村民特别是年纪大的老人看病难问题,该局四次邀请第一人民医院、工人医院、中医院专家到村里免费为村民体检看病,深得村民的好评。
帮助张彩秀老人购置了轮椅,并送去700多元钱降血压药品,方便其日常生活。
为全村低收入户在传统节日送上慰问金及慰问品,每年三夏期间为低收入户送上化肥。
三进三帮帮到农民心坎里
每一次三进三帮大走访,宿迁市质监局干部职工都带着真情实意,与乡下“亲戚”促膝长谈,给他们带去力所能及的帮助,实实在在的实惠。最近这几次活动,便可见一斑:
“七一”期间,宿迁市质监局组织干部职工走进义合村,走访建国前老党员赵志高,送去了慰问金及慰问品。
“八一”前夕,该局组织走访看望了退伍老兵和现役军人亲属,并为现役军人亲属送去了慰问品。
8月5日,市质监局邀请市工人医院体检中心医护人员来到帮扶村,开展“送医,送健康”惠民义诊合动。干部职时走访包保户,做好手机App录入工作。
中秋节前夕,市质监局长赵晓莉带领全局干部职工来到帮扶村,开展了庆国庆、祝中秋扶贫慰问活动,为每户低收入户送上了一箱食用油和月饼,同时还为每户购买了一份保险,祝福大家平平安安,愉愉快快地欢度国庆、中秋。看到送来的衣服、牛奶等礼物,高为生老人紧紧拉住赵晓莉的手连声说真是好人呀!
自“三进三帮”大走访开展以来,宿迁市质监局高度重视,按照活动要求,精心组织,细化实施方案,按时参加每次统一活动,确保“三进三帮”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脱贫攻坚,“第一书记”奋战在义合
1972年出生的孙运,是一名为草原边防奉献十多年青春的老兵。自部队转业后一直在质监部门工作,是一名有着24年党龄的共产党员。2016年,宿迁市质监局党组经过研究,让他到宿豫区陆集镇义合村担任“第一书记”驻点扶贫。孙运迅速转换角色,全身心扑进乡村,用激情与赤诚践行驻村诺言,用拼搏与奉献推动脱贫攻坚,让义合村旧貌换新颜,赢得了百姓的信任、社会的认可。
为了准确把握村里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孙运一头扎进了村里,走家串户,访贫问苦,与群众聊聊家常,了解百姓们关心的各种问题,被晒的黝黑的他经常是忘点误饭。通过一段时间深入地调查研究,他对村里的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党员队伍建设、农业开发、农民的种植养殖、外出务工经商、生活状况和民风民俗等一系列情况都摸得一清二楚,一说起来可谓是如数家珍,为以后的扶贫工作的精准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解决村集体经济收入是稳固村发展的关键,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他多次与土地、城管、后方单位、村居两委协调,在村仅有的工业用地上,质监局与村委会共同投资60万元,建设1000平米标准产房,这可为增加集体经济年收入达6万元。
利用单位工作优势,带头创建浅水藕及冬小麦标准化示范田,孙运不辞辛劳申请项目、请专家论证、评审、现场指导等等,最终项目获得通过,每年可为村提高经济收入4万元。
除了多措并举完善义合村基础设施外,还千方百计促进富民增收。在日常走访中,他了解到有劳动能力的村民由于照顾老人、小孩等原因无法进厂打工,他们希望实现家门口灵活就业。他与村里协商引入本村在外地做服装加工厂的能人回村办厂,带动村中30名群众就业。
坚持不懈帮困扶弱。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大走访的头版头条,主动回应群众诉求。帮助退伍老兵陈夫珍维修房屋消除了安全隐患;帮助孤儿许明珠申请孤儿证,解决其生活问题,为其购买家具、床铺、被服,并邀请社会爱心人士赠送学习机等物品……
为帮助村里发展高效农业,孙运和村里书记先后两次到安徽寿县调查了解艾草种植情况,把此中药材引进村里,来解决村民每年只种稻麦而经济得不到增长的情况。群众都说真没想到质监局为我们解决了那么多问题,非常感动。
为了义和村能够脱贫致富,为了能够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孙运耗费了大量心血和精力,为此他赢得了村支两委的信任和村民的信赖。发展的道路是坎坷的,肩负的责任是艰巨的,但他干劲很足,脚步很稳健。他坚信不论碰到什么困难,只要开拓思路,不畏艰险,就会带领大家一个不落的奔向小康。
●“第一书记”手记●
帮扶在路上 一个也不落
许明珠,年仅12岁的小女孩却经历了与其他人不同的人生经历。8岁时,一场车祸夺去了她妈妈的生命。10岁时,爸爸又患上脑癌,花光家中所有积蓄,2016年离她而去,11岁的小女孩只好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当年底不幸再次降临,爷爷因病去世。苦命的孩子只能跟随84岁的奶奶生活。
原本幸福的一家人,而今变成特困家庭。老人要生活、要看病,孩子要生活、要读书怎么办?这些问题常常让体弱多病的老人老泪纵横。
天无绝人之路,此时党的政策像春风一样温暖了这个贫困而又无助的家庭。原本看不到希望的家庭又出现了黎明的曙光。
市质监局帮扶工作队进驻该村了解情况后,迅速向局党组进行了汇报。局党组高度重视,市质监局局长赵晓莉说“我们帮扶工作坚决做到一个不落”。明确指示:首先要解决孩子的生活问题;其次解决孩子的读书问题;然后解决好孩子的人文关怀问题。
我们在最短的时间为孩子办理了孤儿手续,并解决了每月生活补贴800元。在市区做毛巾批发生意的睢宁个体老板吴军,得知此消息后主动要求承担孩子学习费用,承诺孩子在读书期间,每月补贴300元,并派大女儿前往孩子家中与其谈心并了解其生活情况,还给其带去价值2700元的步步高学习机。
解决人文关怀涉及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宿迁市纤维检验所所长、党支部书记王永华来到小明珠家,她以一位慈母的情怀与孩子交流,并给她带来了两套床上用品,一套在家中使用,一套准备上学用。炎热天气下,王永华一手端盆一手拿抹布,将孩子原先房间里不见颜色的柜子擦得一尘不染,像对待自己女儿一样。崭新的床上用品铺好、叠好。并鼓励小明珠好好学习,诚实做人。
市质监局共青团员也来到小明珠家了解近况,根据实际情况出资将她原先破旧不堪的家具重新采购,原先脏乱的房间重新打扫整理,清理后的房间焕然一新,使孩子的房间有了一个舒适干净的学习生活环境。市质监局党组决定在质监局帮扶期间,要给孩子做到:传统节日有慰问、季节换装有新衣、每年实现一个新愿望、每年带出参观一次开拓视野、制定专人常年跟进定期培养。
此次帮扶深深地感动了这一家人,从此孩子有了舒适的环境生活、学习,但愿她的成长像她的名字一样成为一颗璀璨明珠!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