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俊昌 徐新亚 赵登亚
【人物简介】
葛恒平,女,1975年2月10日生,籍贯沭阳县周集乡,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1996年8月至1998年11月,任沭阳县周集乡、马厂镇农经站办事员;1998年11月至2007年2月,任沭阳县委组织部科员、办公室主任;2007年2月至2010年5月,任沭阳县纪委派驻纪检四组组长;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任沭阳县财政局副局长;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任沭阳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副局长;2015年4月至今,任沭阳县东小店乡党委书记、民兵营教导员。
初见葛恒平,那是在前年的一个夏日,葛恒平在沭阳县司法局主持工作那会儿。齐耳短发下一双眼睛不算大,但非常有神,骨架大,说话快声快语,显得很是干练。那时她带领司法干部到部队过军事日,送法进军营,帮助军烈属维权,做了许多拥军实事。
“五一”前夕,再见葛恒平时,她已到沭阳县东小店乡担任党委书记一年有余,还是那么快声快语,还是那么风风火火。县人武部的领导介绍,葛恒平到任后,不但经济建设蒸蒸日上,武装工作也是水涨船高,多次受到上级表彰,乡里全面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建强队伍显活力
葛恒平自小就向往军营,崇尚军人,心中有片纯净的国防绿。长大后,未圆从军梦,就做拥军人。找对象时条件再好她没兴趣,要找就找当兵的人,她的对象原在南京军区某部服役多年。以前在机关工作时,她总是积极参加一些军事活动。走上基层领导岗位后,关心支持武装工作已成为她的自觉行动。
葛恒平认为,乡镇的武装工作要搞好,队伍建设非常重要。她刚到东小店乡时,乡武装部专武干部只有部长一名光杆司令,为加强乡里武装力量,她在乡里干部队伍中物色,并经过多方考察,将一名素质过硬的年轻干部挑选出来,充实到专武干部队伍中。后来,她先后为专武干部的宿舍安装了空调,配备了电视机,添置了全新桌椅床铺等日常生活用品。她经常抽出时间与专武干部谈心,切实解决他们生活、工作中的困难。从乡司法工作岗位转岗过来的乡武装部副部长祁飞说:“在葛书记领导下干武装,不但有干劲,而且很舒心。”
为抓好民兵干部队伍建设,葛恒平组织人员精挑细选,将一批优秀的退伍军人、基干民兵选配到民兵营长岗位上来。目前,全乡11个村民兵营长中,有2人是在部队学有一技之长的退伍军人,9人是有创业项目的致富带头人。在选择班、排、连民兵干部队伍中,葛恒平多次参加民兵营长会议,要求民兵营长们严格按照乡党委政府定的标准选人用人。如今,在东小店乡的民兵班、排、连干部队伍中,人人具备“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素质,个个都是参与经济建设的骨干。
谢圩村民兵营长周成超,在号召民兵创业就业时,带头和爱人一起办起了服装厂,并开起了浴室,吸收50多位当地村民就业。他致富不忘国防,不久将大学毕业的儿子送去参军,以实际行动支持国防建设。黄仓庄村民兵营长刘二刚,从部队退伍回乡后做起了保险业务,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现身说法对当地群众进行国防教育,使村里的适龄青年踊跃报名参军,接受祖国的挑选。
亲力亲为抓教育
驱车前往采访的路上,同行的沭阳县人武部同志介绍,东小店乡有个特点,就是军属户多,全乡80%的青年都当过兵或正在军营服役。上级下达的征兵任务,他们不但高质量地完成,而且每年都要超额完成3至5人。在时下不少乡镇每年征兵季都在为完不成任务而发愁的情况下,东小店乡是如何做到的?带着疑问,我们进行了一番深入采访。
采访得出结论,主要得益于该乡有一个良好的氛围。葛恒平到任后,深入推进国防教育,将这种良好传统很好地传承了下来。
在抓国防教育方面,葛恒平非常重视自身的言传身教。乡里工作千头万绪,她忙中抽闲,坚持学习国家领导人关于国防建设的论述,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等有关法规文件,提高自身政策水平,增强驾驭抓好国防工作的能力。围绕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她深入村组调查研究,采取针对性措施,在本乡举办“爱我中华、心系国防”知识竞答,扎实开展国防教育。在她的提议下,东小店乡把国防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实施“两前双百”工程,保障本乡初高中学生毕业前分别给他们上好一堂国防教育课,使他们100%接受培训,100%参加兵役登记。
葛恒平经常听取专武干部的工作汇报,结合本乡国防教育面临的情况和问题,与专武干部一起,起草制定了《东小店乡国防教育实施计划》,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全乡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为营造国防教育良好氛围,她在全乡开展“好军嫂”评选活动,并加强对退伍士兵、军属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实用技术。
葛恒平安排资金,为11个村每村都建设一个国防教育宣传栏,定期出国防宣传专辑,以正反两方面的事实进行广泛教育。平时还不定期地采用标语、横幅、会议广播进行宣传,在2015年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该乡邀请抗战老兵子女撰写“血战周圩”等史料,运用涟水之战78位烈士墓教育青年民兵,使广大民兵增强了国防意识。
为增强广大适龄青年服兵役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激励他们踊跃报名应征。葛恒平乐意当好征兵工作的宣传员、讲解员,乡里召开专题会议,她亲临会场部署安排征兵工作,各村根据要求大张旗鼓开展征兵工作宣传。征兵期间,在乡里召开的其他工作会议上,葛恒平经常来个“小插曲”,把做好征兵工作的重要性强调一番。她经常和乡征兵办的同志一起座谈交流,全面了解掌握征兵全过程。她走访学校、派出所,提醒相关人员把好兵源质量关。去年前年两年,该乡有132名适龄青年报名应征,先后有26名优秀青年被送到部队当兵。
实事办到心坎上
东小店乡是经济薄弱乡,全乡11个村,现有4个省定经济薄弱村,扶贫任务重,经费特别紧张,同时,乡政府搬到新址刚7年,住房较紧,不少干部两至3人挤住一间宿舍,路近或本乡的人员,有10人没有宿舍。尽管如此紧张,但葛恒平坚持再难不难武装。乡武装部搞民兵整组、训练、征兵等,凡是需要经费投入的,都做到用多少报销多少,从未打过折扣。该乡在住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腾出专门办公用房,作为乡武装部的资料室、办公房和民兵活动场所,投入近10万元,粉刷装新,添置了档案橱、阅报架、以及相关器材、宣传栏等设施。如今,乡武装部的办公硬、软件建设,民兵器材室,民兵活动室,建设都是沭阳县乡镇中一流的,多次受到前来检查工作的领导赞扬。
征兵时节,尽管乡里财政特别紧张,但葛恒平仍然明确表示,征兵经费实报实销。在征兵过程中,一面利用大会小会,座谈会等大讲“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道理,一面在街道、公路上空悬挂横幅,大造“军队是大学校,有志青年到军营去锻炼,去成才”等道理,使全乡适龄青年踊跃报名应征。葛恒平要求乡负责征兵的同志出门搞政审,车费、误餐补助一分不少,实报实销,从而保证所征兵员政治上的可靠性。去年征兵期间,该乡送检67名,高中以上学历48人,大专以上学历5人,合格的21人,通过优中选优,有15人穿上军装,走进军营,占征兵目标任务136.36%。
优秀青年是一家的主要劳力,被送进军营后,其家庭往往缺乏劳力,葛恒平专门召开会议,明确要求,对现役军人家庭必须实行三优先,即优先发放优待金;优先安排机械帮助收种管理农作物;优先享受帮扶奔小康,并安排乡驻村干部督促落实。谢圩村7组青年王成威,是2015年进军营的,双秋大忙来临之前,村民兵营就组织帮工队,优先帮助解决收割机、破伐机、播种机,主动帮助王成威家完成5.2亩水稻收割,腾茬后小麦及时播种,使王成威家最先完成秋收秋种。王成威的父亲王克波激动地说:“谢谢村领导为我家解了难,我马上写信告诉儿子,让他安心服役。”
每到中秋、春节,葛恒平都要亲自带领乡村干部慰问复转军人、军烈属。此外,还从增加造血功能上帮助优抚对象率先致富。目前该乡除了两人无子女,由抚恤金、尊老金、低保金等扶持外,有234人家庭子女或本人有劳动能力。在对优抚对象一一梳理,因人、因家庭制宜,决定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后,她安排乡政府抓落实,乡人大搞好监督,确保这一决策落实到位,对46名有条件的优抚对象及其家庭扶持创业。店东村7组优抚对象贾增树,扶持其利用家庭住处地处混凝土水泥路北侧、店南村一组优抚对象王立怀利用其家庭住处地处小店街道的条件,从资金扶持、政策鼓励等方面,分别帮助他们办起电焊、机械维修、种植反季节青韭、开起百货烟酒批发店等,年收入分别达5万元和60万元,提前跨入小康,两人经常夸赞乡领导办了大好事。对108名优抚对象自己或家庭子女有劳动能力,乡里通过劳保所优先将其安排在乡本土效益好的企业就业,如谢圩村卢廷富,是曾经参加抗美援朝的军人卢维平的儿子,有就业能力,乡民政优先与其家庭附近的苏星家具有限公司老板严玲联系,将其收进厂里,月工资2400元,一年赶上了一般户的生活水平。再就是优先送技术,发展高效农业。对全乡70名优抚对象及其子女送去学习高效蔬菜、花卉、优质粮食种植栽培、畜禽养殖技术,使他们也有了奔小康的门路。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