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问沭阳这几年发生的最大变化是什么?答案不约而同,一定是这座城市环境、面貌和品质的华丽转身。穿行在南部新城区,昔日阡陌变街衢,高楼点缀天际线。在居民纷纷感叹“变得让人不敢认了”的背后,概源于县委、县政府“全力聚焦‘三大领域’,全面推进‘五大建设’”的科学决策,立足区域次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深入实施“城市扩张、人口集聚和内涵提升”发展战略,城市的模样越来越“高富帅”,这是城市的蝶变之路,也是居民的幸福之路。
基础夯实带来舒适生活
“我县的城市建设最重要的一步,是从基础设施建设开始的。”沭阳县住建局局长徐爱军说。五年来,我县以加快项目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城区基础设施配套面积已由“十一五”末的51平方公里拓展到85平方公里。
先后实施深圳西路、大连西路等100余项道路加密及配套工程;实施上海南路、北京路等老城区主干道标准化改造工程;实施迎宾大道东延伸段、上海南路等95项道路绿化工程……随着这一大批城市骨干路网架构的形成,进一步疏通了城市脉络,有效地缓解了城市道路交通压力,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夯实基础不单是路的问题,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切都在夯实。
五年来,好景时代广场、乐天玛特、蓝天国际商贸城、三匹马广场、雨润中央购物广场、乐之地商业广场等知名商贸企业相继建设;宁浦冠城、帝景天成等一批高档次住宅小区相继建成交付使用;先后对城区盛源市场等8个农贸市场实施了标准化改造建设;高标准新建了一批农贸市场、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等功能设施,垃圾发电厂和城区3个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运行,城市的功能配套设施更加齐全。
民生工程温暖百姓心头
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始终是县委、县政府的牵挂。
“几十年来,我们一家都租住在平房里,房子冬天阴冷,夏天不透气,做梦都盼着住上楼房,如今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单元楼,心里别提多高兴了。”72岁的王开明是沭城街道一名普通群众,前些年一直靠政府低保和卖废旧书报维持生计,如今住上了廉租房,他迫不及待道出了自己最真实的感叹。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该局围绕“住有所居”目标,累计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35721套(间),已基本建成32891套(间)。去年全年累计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5328套,基本建成6241套,较好地解决了城镇中低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此外,还出台了《进一步促进城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六条意见》,从首套商品住房商业贷款贴息、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限额、鼓励农民进城购房、给予就业创业人才购房补贴、推进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补贴、实行购房居民子女就近入学政策等六个方面,给予购房人更多的购房优惠。
实际上,大到医教水住行,小到居民上厕所,在城建惠民工程中,我县都始终紧扣百姓需求。为改善老旧小区居住环境,我县陆续对城区17个建成时间早、基础配套差的老旧小区展开全面综合改造,先后投入6500万元,惠及居民7846户。
宜居城市彰显生态魅力
据徐爱军介绍,截至“十二五”末,我县城区共规划建设12层以上建筑807幢,其中已建成(含主体封顶)512幢、在建115幢、规划待建180幢。其中百米以上高层83幢:已建成45幢、在建16幢、规划待建22幢。城市在“长大”的同时,也在不断“长高”、变美。
为避免将城市建成“水泥森林”,我县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让居民自由呼吸、尽情放松。大力度推进生态公园、绿地游园建设和道路景观改造工程,立足城区外环水系丰富的优势,做活城市“水文章”,构建由景观道路、游园绿地以及园林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生态系统。
南湖公园、柴米河湾生态公园、中央滨水公园、梅园、玫瑰园、柳园、樟园……如今的沭阳,大片大片的“绿地”在装扮着人们的生活,不畏严寒的群众置身“绿”中健身、休闲,他们充满自信而有活力的步伐正是当下沭阳最生动的幸福表情。
“十二五”期间,目前我县城区绿地率达38.07%、绿化覆盖率达40.58%,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已逐步形成了以大环境绿化为基础、道路绿化为框架、庭院绿化为支撑、街头绿化为点缀,平面绿化和立体绿化相统一的城市绿化新格局。
羊献银毫书捷报,猴挥金棒开征程。“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县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全面提升的重要一年,五年看头年。”徐爱军表示,将继续坚持“三大领域、五大建设”不动摇,努力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开启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新征程,进一步做优城市功能,做美城乡环境,努力营造“城处林中、道拥绿中、房在园中、人行画中”的宜居、宜业、可游、可赏的“醉美图”,在建设“强富美高”新沭阳的进程中,交出一份住建人的出色答卷!
(陈晓春 胡宏伟 叶春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