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幸福就是在家门口创业就业

2020年12月10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2017/03/10


就是在家门口创业就业

■ 王 晖


你幸福吗?面对曾经这个轰动一时的主题采访,很多人都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和答案。对很多女性来说,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家庭事业双丰收,最重要的还是和家人在一起。

近年来,宿迁经开区“筑巢引凤”,先后出台了不少政策鼓励妇女返乡就业,送岗位搭桥梁,以培训强技能,组织创业意识较强的企业家、致富能手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吸纳鼓励更多的妇女返乡就业、启动创业扶持基金等,使得越来越多的妇女返乡。如今,她们每天都和最亲的人在一起,她们活跃在乡间地头,勇闯市场,创业就业,为新农村建设撑起了致富的“半边天”,在她们看来,幸福就是能在家门口就业。值“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访经开区各个企业,采访了部分返乡创业就业女职工,讲讲她们的故事,听听她们的心声。

王柳

返乡农家女成“巾帼”创业能手

“这两年家乡的环境好多了,尤其是家门口的路比原来宽了一倍,交通标志牌还有路灯都安装到位。村里的创业扶持政策也很好,邻居们也很支持我们,回乡创业真的是不错的选择和决定。”说到一路走来的创业路,王柳说,她有很多很多的人要感谢,创业不易,但她觉得很幸福。

今年28岁的王柳是宿迁经开区南蔡乡徐庄村人,是个地地道道的宿迁人。前几年,她和丈夫一直在苏州打工,在一家木材厂做板材修补工作。王柳说,那时在外工作很辛苦,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两三千元,除去房租后所剩无几,逢年过节才能回家一次。艰辛的工作环境、入不敷出的经济状况让王柳一度发愁不已。听家里人说,家乡也有不少板材加工厂,王柳就寻思着要回乡来看看。“我有板材加工的经验,我丈夫有销路,我们为什么不也尝试一下自己做呢?”

就这样,2011年,王柳和丈夫商量后辞职回到了家乡,贷款在村里开办了一个板材加工厂。王柳说,一开始只有她们夫妻俩一起干,因为规模小、订单匮乏,她的板材厂一度处于着严重亏损的处境,同时,启动资金、厂房建设、招工等问题都一一摆在了她的面前。面对困难,想到家人,王柳咬咬牙坚持了下来,多方奔走争取贷款,村里也出面帮她解决了厂房建设的难题,周围的邻居还主动让出了家门口的空地。后来,随着订单的增多,她的板材厂规模也越来越大。如今,她的板材加工厂已经有18名工人了,其中有11名都是村里的妇女,工人都很能干,每天可生产15000张板皮,每月板材厂纯收入可达四万元左右。

“在家里一个月挣得比在外打工一年挣得都多,真庆幸当初我选择了回乡来。现在订单多的都忙不过来,能和家人在一起还能挣钱,最重要的是还能帮周围的人一起富起来,这就是最大的幸福。”王柳说,现在家乡的创业环境这么好,以后她会在创业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当时是因为怀孕了,才选择回乡来。现在,我庆幸我回来了,可以陪着我的孩子一起成长还不耽误挣钱。”和很多家庭妇女一样,今年42岁的罗利是南蔡乡范庄村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但是她又是很多人心中的“大姐姐”,因为她返乡创业,开办了一家帽子代加工厂,让不少贫困户家庭富了起来。

“轰隆隆……”在罗利的家中,记者见到了正埋头在缝纫机前忙碌的罗利,脚下不停歇,手里不停顿,仅需几秒钟,一块布料就完工了。和罗利一样,在这间屋子里还有十几名妇女,都在缝纫前在忙碌着,旁边堆了不少加工完毕的帽子。罗利介绍,现在她每个月都能有十几万元的订单,厂子里的工人都忙得团团转,她和老公都“上阵”都做不完。

“我回乡来创业已经很多年了,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村里的贫苦户,都是我手把手培训出来的,在我这里工作很多年了,手脚勤快,做工认真,我很放心,现在厂子里一个月净收入也能达到万元左右。”罗利介绍,除了在她的厂子里工作,工人们家里有设备的,也可以选择把帽子带回家去工作,在家里上班,既不耽误工作也方便照顾家人。

“我是过来人,我深知很多家庭妇女都和我一样,想挣钱还得照顾家庭,两者兼顾,很难。”罗利说,以前生完第一个孩子后,她就和丈夫到张家港打工了,在一家帽子厂做管理工作,每月工资也就2000多元。因为晕车,罗利很少回家,每次回家都吐得很厉害,加上孩子放在家中缺乏管教,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刚刚怀上二胎后,罗利跟丈夫商量后决定回乡来。

2009年,罗利回到了家乡开始创业。由一开始的创业举步维艰,到现在月入过万,七年多的时间,罗利感慨良多。她说,近几年,家乡的创业环境越来越好,乡里也有很多的政策扶持她们这些返乡创业者,订单充足的情况下,招工也不是难题。而且,就算是就业也跟在外面打工挣得差不多,现在创业了挣钱了,生活水平上来了,孩子的成绩也逐步提升,能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她觉得很幸福。

打工妇女返乡建厂,家乡姐妹家门口就业

罗利

钟源梅

家门口就业,心里真踏实

一张小巧的脸,略显文静和腼腆,拿着一本登记册,走在仓库中,认真盘点,“说起来,还是家里好啊,环境比以前好太多了不说,工资也高了。离家里也近了不少,真好!”说到现在的工作,双鹿电器员工钟源梅的脸上掩不住的是欣喜。

今年32岁的钟源梅家住宿迁经开区古楚社区赵庄居委会,是一名嫁到宿迁的外地媳妇儿。她告诉记者,前几年,她一直在上海、常熟等地打工,在外务工七年,做的也是仓库管理工作,每月工资3000元左右,除去生活基本开销,所剩无几。家中孩子尚且年幼,每每想念孩子,钟远梅都会留下眼泪,回到孩子身边这个想法,一直在她的脑海中盘旋。钟源梅说:“在外务工的日子太苦了,外面的消费水平也高,我们在外打工的时候都不敢出去玩。每次打电话给孩子的时候,听见孩子叫妈妈都会觉得很心酸。”

后来,她听说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不少大企业落户,工资跟在外务工差不多,离家还近,加上环境也整治的越来越好,空气清新,钟源梅没有任何犹豫的辞职回乡了。“回乡感受最深的就是家门前的树上多了好多好多的鸟窝,还有不少市民周末都会到我们村里来游玩。真没想到,家乡现在这么美。”

钟源梅说,回乡后她通过网上应聘的方式成功应聘到了江苏双鹿上菱电器有限公司,现在在挤板车间做的还是仓库管理工作,月工资也接近三千,每月工资都按时发放,每个月她还有四天的休息时间,企业还为他们缴纳保险等,这两年企业的效益越来越好,她们的工资也随之跟着涨了。她说,现在她每天上班,骑着电动车十几分钟就到了,平常也鲜少需要加班,如今她还有了自己的小儿子,每天她都有足够的时间可以陪陪自己的孩子,陪伴他们成长。

时流远

在家乡打工就是有干头

“宿舍里有空调,有热水器,有网络电视,还有独立卫生间呢!去年妇女节的时候,企业还给我们发放了不少节日的慰问品呢!”在倍加洁口腔护理有限公司,今年23岁的时流远正在植毛机前忙碌着。尽管天气较为寒冷,但是她脱了外套只穿了一件毛衣就忙了起来,“不冷的,车间里都有空调的,冬暖夏凉,通风也做的很好,不会闷,平时只要气温有一点点冷或者有一点热,企业就给我们开空调了。”说到现在的工作环境,时流远说她是一百个满意。

时流远告诉记者,她到倍加洁工作已经有一年了。前几年,她一直在扬州的一家服装厂做工,工作辛苦不说,每月工资也才三千元。“我出去工作的时候才十几岁,一个女孩子,独自在外工作,家里人始终不放心。那时候,每月伙食和住宿都需要不少钱,住宿的条件也不好,打热水都要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洗澡更别提了。”在扬州那段时间,因为工作繁忙,时流远消瘦了不少。

2016年春节,时流远回乡过年的时候,听家人说宿迁不少企业在招工,工资待遇都不错,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人才市场转了一圈。那时恰逢倍加洁企业在招工,就这样,时流远成功通过招聘,成为了企业一名普工。“真是不在家乡就业不知道家乡的好,我现在一个月能拿到四五千块钱,快接近以前的两倍了。而且这边亲戚多,朋友多,虽然我现在住在企业宿舍,但是我每周都能回家和亲人聚聚。而且企业住宿和伙食都是全免的,保险单位按时缴纳,工资也是准时发放,就业有保障,一个月还能省下了不少钱呢。”时流远说,去年她还介绍了不少她的朋友来倍加洁上班,车间里的其他姐妹工作时激情都很高,比着干,抢着干,有些小姐妹一个月工资还能拿到六七千呢!

“我们企业现在有250多名员工,其中有171人是女性职工,好多都是宿迁本地人。”倍加杰口腔护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方奎介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宿迁本地妇女加入了他们企业的大家庭,企业也充分实行了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这样员工既可以就业拿高薪,还能就近照顾家庭,作为宿迁本土企业,他们义不容辞。

回家来,每天和爱的人在一起

章苏阳

“家门口就业的感觉真好!原来在外面打工,工资不高不说,总有种背井离乡、寄人篱下的感觉,每到过年的时候,回家的车票都成问题。”今年26岁的章苏阳,现就职于蒙牛乳业宿迁有限公司,是一名行政专员,说到曾经在外打工的日子,章苏阳总有一堆的“牢骚”要发泄。

章苏阳告诉记者,她大学毕业后就留在无锡工作,在无锡一家酒店做前台接待,实习工资1300元,转正后也才1900元,加上租房和日常生活,每月工资基本上入不敷出。“我对象是宿迁的,我也是宿迁人,说起来,早晚都是要回到宿迁的。这两年,家乡的发展也不差,薪水高,环境好,加上不少企业陆陆续续的到俺们家乡来投资,就业岗位也多,为何不选择早一天和家人团聚呢?”

就这样,2013年底,章苏阳回到了家乡,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网上投了简历。“当时回乡的时候,看到经开区那么多高大上的企业厂房,简直都惊呆了。后来听说蒙牛企业要招聘,就尝试着给企业打电话,没想到就被聘用了呢!”章苏阳说,相比于在外面工作,现在她的岗位任务没那么重,每月工资可以拿到三千多元,工资按时发放,逢年过年的时候,企业还会给她们发放福利,有时间还会带着她们一起外出开展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身心都比以前健康了许多。

“讲真的,我还是挺喜欢在宿迁上班的,心情上你会觉得自己是本地人,多一份自信。而且,家里压力相对在无锡的时候小一点,我大学室友留在无锡,现在岗位跟我一样,但是工资也就两千多。所以说,还是家乡好啊!”章苏阳说,去年,她还和男朋友在家乡举办了婚礼,在企业附近购置了爱的“小窝”,每天可以和爱的人在一起,以后,她打算一直留在家乡工作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