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充分发挥道德模范人物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于2018年1月启动了2017年度“感动宿迁”人物评选活动。在各地、各单位广泛推荐、组织申报的基础上,经过组委会初评、资格审查等环节,确定2017年度“感动宿迁”人物正式候选人30名。我县有五位进入正式候选人名单,现将其事迹公示如下(投票渠道:速新闻)。
见义勇为类
仓红军:
庄东河上的生死营救
仓红军
泗阳县庄圩乡农科村村民
事迹简介:现年37岁的仓红军平常是一名充满正义感的青年。2017年10月4日,正是万家团圆的中秋佳节。这天下午,在外创业回乡过节的他,看到一辆轿车突然坠入庄东河后,迅速脱下衣服,跳入2米多深的河水中,奋力把车推向岸边并将车门打开,为车内3名驾乘人员获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车内3名驾乘人员获救,安然无恙。救人后他却悄然离去,充分展现了一名新时期农村青年见义勇为的优良品格。2017年10月被泗阳县公安局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2017年11月被评为“江苏好人”。
2017年10月4日,中秋佳节的晚上,仓红军一家子正围坐在一起,吃着喜庆团圆饭。这时,两位男子拉开了他们家批发部的卷帘门。来人进来就对仓红军说:“仓老板,今天下午,幸亏您及时下河施救,要不然我们几个家庭今晚都团圆不了啦,您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
当天下午,在淮安经营渔具的储文建和亲友等三人从淮安回庄圩老家过中秋节,当车辆由东往西,行驶进入庄圩集镇区振兴路与庄胡路十字路口时,与从南向北,驾驶五菱面包车相遇,由于双方车速都较快,为避免两车发生相撞,五菱车紧急左打方向盘,撞上了桥栏,而宝骏车紧急右打方向盘,导致车辆失控一头扎入河里……
回想起下水救人的那一幕,仓红军既激动又欣慰。4日下午大约三点半,仓红军带着妻儿从老家回到庄圩街上的批发部。正在找地方停车,这时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妻子突然说:“红军,快!出事了!那辆车子怎么往河里冲啊?!”只见一辆宝骏700白色轿车跨过庄胡路路牙,撞到庄东河东侧绿化树后,直接冲到河岸,距离水面仅有2米多!不好!要出事!仓红军赶紧把车子停下来,急忙往距离批发部30米远的庄东河桥头车子冲下去的地方奔去。到了跟前,仓红军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只见庄东河东侧庄胡路与振兴路交叉口桥上,一辆五菱面包车撞断南侧桥中间大理石护栏,车辆前面轮子已经悬在空中,而刚刚还在河坡上的宝骏白色面包车已经一头扎入宽20米、深2米多的庄东河里。
十月的泗阳,天气已经很凉了,此刻,天空还淅淅沥沥下着雨,河里的面包车已大半没入水下,正在向下游的深水区漂去。车内三名乘员正费力地拳打脚蹬,想通过各种方法打开车门,但由于水的压力太大,车门怎么也打不开,玻璃也丝毫不动。
情况十分危急!来不及细想,仓红军立即扯下外套,穿着单身衣裤一头跳入河中。跳入河中后,仓红军迅速游近落水车辆,但河水较深,自身又未携带工具,也使不上力气打开车门。
仓红军迅速冷静下来,他沉着地用手势示意车内车内3人保持安静,维持车辆平衡,同时快速游向车辆另一侧,拼尽全身力气,将车子向距离40米的西岸浅水区慢慢地推去,最终将车辆推到浅水区,帮助车内3人钻离出事车辆。
助人为乐类
谢庆香:
“五保”老人当亲人
谢庆香
泗阳县新袁镇于湾村干部
事迹简介:今年61岁的谢庆香,从28岁起,就无私地帮助村里一位五保老人侍纪平,三十多年如一日,无怨无悔,把侍纪平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照料,让侍纪平安详幸福地度过90多个春夏秋冬,她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在当地传为美谈。她也被评为第三届“泗阳好人”。
还是在谢庆香刚结婚时,当她看到村里无儿无女的侍纪平孤单一人,生活很不方便,也享受不到普通人家的天伦之乐,从那时起,她就有了要帮助这个五保老人的心愿,当她把这个心事告诉自己的家人时,得到了家人的一致支持。从此,她经常抽空帮助侍纪平老人担水,打扫卫生,缝洗衣被等家务勤杂,闲暇时还陪着老人唠嗑闲聊,为老人排遣孤独。一来二去,侍纪平老人也把谢庆香当作了自己可以依靠的亲人,有啥心事都愿意跟她说。
早在1979年大集体时代,谢庆香就被评为省劳模,1984年,又被评为泗阳县“三八”红旗手;1992年,谢庆香被于湾村群众选为村妇联主任;2012年,又担任村副主任。虽然获得了各种荣誉,但丝毫没有改变她的热心和激情。
逢年过节,是百姓举家团圆欢庆的时候,细心的谢庆香总是提前告诉侍纪平,要接她与自己家人一起分享快乐,孩子们也都是一口一个奶奶的叫得亲热,惹得侍纪平老人总是笑逐颜开。一回两回,这样的次数多了,侍纪平老人也甚是过意不去,人家不把咱当外人看,咱也不能忘了自己是啥人呀,毕竟咱跟人不是一家子,逢年过节总去挤人家的饭桌,究竟算什么事哦?有时候老人也会执拗地一再拒绝,谢庆香总是半开玩笑地说:“咱娘俩有缘,这辈子我就喜欢跟二娘你在一起,有你在,我们的节日就更快乐。”
自从得到谢庆香的照顾,侍纪平老人的节日里从不缺少温暖与快乐。
人吃五谷杂粮,都有个头疼脑热的事情,五保老人更是怕身体有病,无依无靠,那种孤独感更让人难以排遣。一次谢庆香有事外出的一段时间,老人病了,可老人有个怪毛病,凡事不愿求人,就是生病也不愿告诉人一声,就这样没吃没喝躺在床上整整两天,当谢庆香从外地回来时,没有看到侍纪平老人,因为往常她每次外出回来时老人总像自家人一样站在门口迎接她。她不放心,放下行装便去侍纪平家去看望,却碰着老人家的房门紧闭,白天关着门,她甚感蹊跷,敲了几下,听到老人在屋里的哼声。当她一声“二娘”地叫着时,老人也听出了她的声音,竟一时哽咽,艰难地爬起来为她开门。
“闺女啊,你可回来了,我病了。”当一脸病容的老人出现在她面前时,谢庆香难过的眼泪在眼眶里转,二话没说,回自己家骑来三轮车,将老人带去医院看医生,帮着老人挂号、拿药,一直陪伴老人打点滴,从医院回来后,她又是烧水,又是做饭,为老人做些可口的饭菜进行调理,就如照顾着自己的母亲一样无微不至,经过几天的照应,老人很快恢复了健康。老人逢人就夸:“多亏庆香的照顾,真是前世修来的福分,遇上了庆香这个好人!”
助人为乐类
庄茂举:
善行义举60载
庄茂举
泗阳县里仁乡大庄村村民
事迹简介:现年87岁的庄茂举自20多岁开始为村民修缮、新建草房,60多年如一日义务修路、义务修理桌凳,得到方圆十多里群众的交口称赞。做好事他总是不声不响,不图利、不留名。如今已87岁的他,身体硬朗、红光满面,一大家子16口人,和和美美、相亲相爱,在全村堪称幸福家庭。
一到庄茂举老人家,就看到他家堂屋门旁挂着一块写有“文明户”三个字的小木牌。老人高兴地告诉我们说,这是以前大队颁给他的,已经有三十多年了。进到堂屋,条几上摆着一块金灿灿的“美德家庭”大牌匾。老人说,这是前几年乡政府奖励的,那年全村就他一个。
自22岁开始,庄茂举就跟随自己的父亲为村里人家建造草房、修缮旧房,为村民义务修理桌凳、门窗,从父亲那里学到了木工手艺,继承了父辈做好事不计较、不留名的家风。
义务修路是庄茂举又一令人敬佩的善举。家附近大路小路10多条,凡是看到有破损的,他都修了个遍。2000年的夏天,大庄村三组庄子后面有一条路因暴雨冲刷、车辆碾压,有一段泥泞不堪、无法通行,大车小车走到这都无奈地折回头。庄茂举看到后二话不说,拉着平板车,拾遍了全村的砖头瓦块共计12板车,垫在破损的路面上,又拉了两板车覆土把路面铺平。
大庄村共有6条自然村庄,东头一条出庄路通向庄卢线,全长1.5公里,每逢下大雨过后,他都要去查看一遍、修补一次。去年一年就修补了18次之多。
1985年至1995年期间,他在大庄村楼板厂干活10年,楼板厂靠近淮沭河大庄码头,工间休息时,他经常在码头滩面上义务修补路面,清除路面砖头杂物,维护车辆行人安全通行。
庄茂举修路不但在本村修,还修到了周边的庄圩、王集等乡镇。在看到庄圩乡向沭阳县钱集镇的路上有一处破损的地方时,他立即回家拉来平板车向正在拆除庄圩乡老乡政府大楼的工队要了一车废墟碴土倒在破损坑洼的路面上。为了让路面更平整,庄茂举便拿着一个小石块蹲在地上,一下一下地把路面敲平。
2015年,实施自来水管道铺设时,里仁、庄圩、魏圩街道上路面经常有施工垃圾堵塞道路。庄茂举每次赶集都会随身带一把铁锹,哪里需要平整,就停下来干一会,有时中午饭都不回去吃,一直修到傍晚才回家。
“人生在世,就是要做好人、做好事。”庄茂举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朴素的信念,也赢得了方圆十多里的老百姓对他的尊重和称赞。
孝老爱亲类
金寿祥:
照顾瘫妻42年
金寿祥
泗阳县城厢街道龙门居委会居民
事迹简介: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有四十二年如一日的平凡,平凡到习以为常,但就是这平凡诠释了不平凡的爱情故事。丈夫金寿祥无怨无悔四十二年如一日独自照应瘫痪的妻子司玉芳并将刚出生的孩子拉扯长大成人。
20岁的司玉芳嫁给了金寿祥时,夫妻两人勤劳、恩爱,生活过的还算幸福。直到司玉芳22岁那年,因为风湿导致瘫痪,卧床不起。面对这种困境,作为一个男人,金寿祥没有选择逃避和放弃,他勇敢地克服着生活的种种磨难,拼尽全力守护着妻子。
妻子患病正是婚后不久,为了让妻子站立起来,金寿祥带着妻子四处求医问药,曾先后到过淮安、南京等地就医,在多方救治没有明显效果后,只好选择保守治疗,每日正常服药。
此后,家里家外的所有事情都落在了金寿祥一个人的身上,要照顾卧病在床的妻子,还要照顾刚出生的女儿,每天给妻子洗脸、喂药、翻身、按摩,给女儿换尿布、洗尿布,洗衣服、喂饭。妻子不能去澡堂洗澡,他帮她洗、擦,他每个星期都帮妻子洗一次头。
既当爹,又当娘,金寿祥把自己的每一分钟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为了让妻子营养跟得上,金寿祥总是想方设法给妻子做好吃的。妻子想吃什么菜饺子也能包点饺子给她吃,想吃什么菜包子了,也能包点菜包子给她吃,反正想吃什么他就弄什么。
妻子是药罐子,每年医药费都在5000元左右,家庭生活柴米油盐、人情往来、抚养女儿等都需要开支,为了生计,他抽空在当地做些杂活,补贴家庭开支。早年在村砖瓦厂上班,干些用平车拉土,向搅绊机喂土等活计,近年来,在村里栽树,都是苦活、累活。唯一的女儿远嫁到四川,在外地打工,经济条件又一般。外孙女留在家中,在城厢街道龙门小学上学,还需要照顾。天长日久,积劳成疾,患上高血压,收缩压高达180多毫米汞柱,还落下疝气病根,至今无钱医治。
2015年6月,他出门做活,在离家不远的路上遭遇车祸,被撞断7根骨头,额头缝了9针,腿上缝了8针,遍体鳞伤,在医院住了14天,左手还绑着纱布,身体刚刚能站立起来,就主动要求出院,他不是自己恢复好了,而是想到家中的妻子更需要照应,他在医院呆不住了。他又支撑着照顾妻子,端吃端喝的。
风湿瘫痪,让司玉芳失去健康和自由,但在丈夫暖心又贴心的照应下,妻子的精神状态很好,妻子逢人就说,这些年,老金太辛苦了,若有来世,一定要感谢老金的细心照顾!
“作为丈夫,就应该承担这个责任,她活一天我照顾她一天,她活一辈子我就照顾她一辈子。”金寿祥平静地说。
孝老爱亲类
庄小青:
久病床前有孝媳
庄小青
泗阳县庄圩乡红旗村张庄组村民
事迹简介:2013年公公突发脑出血后,她动员丈夫外出打工,自己在家一边照顾休养的公公和体弱的婆婆,一边扛起家中的7亩农活。五个年头的日日夜夜,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公公情绪乐观。她的善心孝道,赢得了周围群众的普遍赞誉。获得第五届“泗阳好人提名奖”。
今年33岁,其娘家和红旗村婆家相距不到3公里。2004年,经人介绍,庄小青与本乡红旗村张庄组张吉结为夫妻。那时候,公公张以奎、婆婆庄桂香都才50出头,身体正当劲,一大家子人和和美美,特别是一对女儿的降生,给家庭增添了欢声笑语。2013年春节前,和丈夫在苏州电子厂务工的庄小青夫妻俩接到家人电话,说公公突患脑出血,生命危在旦夕。她和丈夫连夜往家赶,把公公从庄圩医院转入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从腊月十五到正月十五,经过整整一个月的治疗,张以奎终于捡回一条命。
张以奎回家休养康复,为了偿还公公医疗费用,庄小青动员丈夫外出务工,她和婆婆在家负责照料病人。丈夫走后,她和婆婆种好家里7亩责任田的同时,把照顾公公作为重要任务,丈夫姐妹仨,姐姐和妹妹均出嫁在扬州,所以两个姑子只能隔三差五打个电话或者过年过节来家一两天,日常照顾的重担就落在庄小青身上,加上婆婆身体也不太好,同时公公生病后身体发胖,婆婆根本抱不起来,所以生活起居都要靠她这个做儿媳的。人们常说,闺女是闺女,儿媳是儿媳,任何时候都不可能颠倒!但庄小青做到了儿媳胜闺女,自从公公生病出院回家后,她就承担起照顾公公的任务,从一日三餐到衣服换洗,从大小便清理到整理被褥,她能够一口气说出公公体重、血压,每天三次服哪几样药,每样药服多少。掌握公公生活规律,做饭、炒菜按照公公的口味和饮食注意要点,饭做软点,炒菜不咸、不腻、不辣,吃饭、服药时,她像哄孩子一样,把公公的轮椅推到桌子边,饭端到公公手上,菜夹到公公碗里。把开水倒好,试试不烫嘴了,再端到公公手上,把几样药、每样几粒倒好,看着让公公逐粒服下去。
大家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做一天或者一个星期,一个月不难,难就难在长年累月。从2013年至今,庄小青照顾公公已经4个多年头,端屎倒尿,换洗整理,使64岁的公公身上、房间无异味,身体无褥疮,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公公情绪乐观,逢人就夸儿媳照顾好。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庄小青用一颗善良的爱心把家庭支撑起来,她用言行赢得群众普遍赞誉。庄邻张耀先、庄桂荣夫妻俩说:“要说庄小青对待公公,那真是没得说,自家亲闺女也不一定做得比她好!难得啊!”村里老党员孙汉同说:“庄小青对待公公,比她公公的两个女儿强,这不是瞎说的,三庄五院公认,提到大家都竖拇指的。”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