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这句话,泗洪县分金亭医院副院长王亮一直牢牢记在心里,这一记就是24年。24年来,他凭借不懈的努力,践行着他的医者格言,24年来,经过他妙手救治的无数骨伤患者纷纷送来了锦旗。
他的“微创植骨器”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证书;他的多项医学科研成果先后多次获市科技成果进步奖,在国家及省级杂志上发表论文18篇,今年,他又成功入选宿迁市千名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第一层次)。
博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994年,王亮从南京医科大学毕业。当他入职的第一天就在心里默默的写下自己的人生格言:“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
已经捧上“金饭碗”的王亮并没有对自己放低要求,反而更加勤奋努力。“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骨科医生,就必须要具备深厚的医学功底,不仅要懂得更多的理论知识,也还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这样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他通过不断学习,苦练过硬的基本功,很快便掌握了骨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
白天工作,围着患者转,晚上他就捧起医学书籍,继续学习。他还注重收集病例和影像资料,对于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病例如何确诊、如何处理、如何用创新的方法进行治疗,开始了认真思索和研究。不久,他的第一篇论文——《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发表在了国家级期刊《临床骨科杂志》上。随后,一篇篇论文陆续从他的笔下变成铅字发表……
通过不断深造进修,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疗法,王亮的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同时凭着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进取心,他很快便成为了医院的业务骨干,从一名住院医师逐步晋升为主任医师。
厚德,仁心比仁术更珍贵
从医多年,王亮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对待患者不分家庭境况是富是贫、社会地位是高是低,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待每一位病人,自己都能做到认真检查、详细解说、兢兢业业施诊。不管工作多忙,他都坚持每天下班前详细查看每一位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即使再累,回到家后的他,遇到急诊也会第一时间赶回,直到将病人的问题解决。
后因工作调整,王亮来到了泗洪县分金亭医院,不少患者又千方百计打听找到了他,向他求医问药。“不管患者认不认识我,我都会竭尽所能给他们治病,因为他们的信任,我更要对他们高度负责!”
2017年2月份,王亮接待了一位特殊的病人。一位97岁高龄的老太太因为胸部骨折,疼痛难忍,无法行走,被儿女们带到了这里。经过检查,老太太被诊断为胸十二椎体压缩性骨折。老太太已97岁高龄,如果不手术,疼痛难忍,手术,风险性又高。最终,禀持“治病救人高于一切”的原则,王亮与病人家属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交流后,决定给老太太进行微创手术。面对高风险,王亮认真分析病情,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并将治疗方案和患者家属进行全面沟通。经过王亮和团队的努力,半小时便结束了手术,手术圆满成功。术后,老太太腰痛消失,第二天便可下床自由行走。后来老太太的家人送来锦旗和感谢信,赞扬他是位医技高超、医德高尚的好医生,遇到他,是他们莫大的荣幸!
“病人来到医院,将生命托付与你,你就要对他们高度负责!”王亮说。
今年3月,王亮再次收治了一名93岁高龄的骨伤患者。老人因为摔伤导致上肢肱骨严重粉碎性骨折,而辗转多家医院,都没有医生敢为老人手术。看着老人痛苦的表情,昼夜难眠,儿女们怎么也不忍心放弃治疗,于是家人抱着最后的希望来到分金亭医院。看着老人整个肿胀青紫的上肢和X线片上严重粉碎的骨折块,王院长沉思了。在详细了解老人受伤前的身体情况后,王亮坚定的向家人点了点头,将老人收治入院。
入院后,经过全面系统的检查,并组织多学科会诊,组织骨科团队认真讨论手术方案,评估手术风险,王亮制订了严谨而细致的手术方案和治疗措施。为了让手术圆满成功,王亮和他的团队不顾身体损害的危险,在X射线下为老人实施手术。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手术,老人的断骨被接上,老人平安的被推出手术室。
术后,王亮没有掉以轻心,每天前来多次观察病情,并嘱咐护理人员要仔细护理。几天后,老人所有生命体征平稳,能够自行下床行走,上肢可以慢慢的自由活动,老人和家属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谨慎,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作为一名医生,做每一件事、对待每一个患者都要严谨、慎重,要时时刻刻牢记肩上的责任,要勤思考,多留心、多用心去想想如何能更好地治病救人!”王亮说。
谈起“微创植骨器”这一发明专利的由来,王亮介绍说,当时完全缘于一次为病人手术治疗时的启发。骨折髓内钉固定手术时,医生必须在骨折近端开孔,而开孔部位的骨头便会浪费,而王亮就想,为什么不能做个微创手术,事先将骨头取出,然后再通过一个器械将骨头回置到骨折端,这样伤者既不需要开放手术,又能将浪费的骨头重新利用。于是王亮便潜心研究,制作出了“微创植骨器”。“微创植骨器”的发明,不仅加速了骨折愈合,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病痛。目前,自制植骨器微创植骨在交锁髓内钉固定胫骨骨折中的应用研究已经完成了临床推广应用。
王亮向记者介绍,他的一个获市科技成果进步奖的课题《单侧钉棒固定单枚Cage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研究》,也是基于患者节省费用的考虑才出笼的。常规手术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手术,常规需要双侧钉棒系统固定。但是王亮心想,能不能只用一侧钉棒固定住呢?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其他病例后,他看到了国外有相关手术成功的案例。于是,经过多方实验论证,并与多位患者及家属沟通后,他在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的手术中实施了单侧固定钉棒单枚融合器植骨融合,术后,经过多年跟踪随访,患者情况非常好,与双侧钉棒固定效果一样。而实施单侧钉棒系统固定不仅使患者创伤减少,也为他们节省了不少手术费用。
工作24年,王亮成为泗洪县骨科领域的一张“王牌”!他擅长骨折微创治疗,运用国内先进的治疗方法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特别在四肢关节疾病的治疗上总结并应用了国内先进的治疗方法及治疗理念,开展了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率先开展了关节镜下膝关节疾病的手术治疗及关节镜监视下四肢骨折的手术治疗。他还在国家及省级杂志上发表《RF-Ⅲ型固定器结合两枚椎体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制植骨器微创植骨在交锁髓内钉固定胫骨骨折中的应用研究》等多篇论文。2006年、2013年和2014年,他六次获得宿迁市科技成果进步奖三等奖。2013年,他研究和制作的“微创植骨器”获得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7年宿迁市人才办在全市启动“千名拔尖人才培养工程”从全市各类组织中选拔培养一批直接从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或从事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及现代企业管理的拔尖人才。通过层层选拔和评审,王亮又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宿迁市千名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第一层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