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以家庭美德建设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实

2020年12月14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2018/05/06

以家庭美德建设

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实

■ 张 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这一论述深刻指明了家庭建设对于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特殊重要性,为我们在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融入家庭美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庭美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方面,家庭美德建设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工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中,家庭美德成为有效载体。家庭美德教育是传统道德教育最基本的方式,潜移默化地促进个人修为,从而在价值观层面实现家、国、天下的统一。中国传统家庭美德中诗礼传家的内涵会随时代与时俱进,但核心价值不改,只会更加开放、自由、健康、向上。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家庭美德越来越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在已被分割为小的家庭单元现代社会中传达社会规范、改善社会风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中,家庭美德具有独特优势。首先,家庭美德能够克服价值观教育“见理论不见人”的弊端,真正将人作为根本,以他们的人格和道德品质培育为出发点,在熏陶感染中接受教育、引起共鸣。其次,以家庭美德作为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使价值观教育形象生动,富有感染性和启发性。大部分家庭很好地承续了优良家庭美德,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家庭风尚,成为子女成长发展、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互助的重要精神食粮。最后,以家庭美德为载体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有效克服价值观理解和教育上的“断层”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增强不同辈际之间的理解,实现延续性和持久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实中,家庭美德承载重要任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印发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日常化、具体化、生活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社会的群体意识和共同行动。中央深化群团改革精神也要求妇联组织要认真履行党和政府赋予的重要职责,在家庭这个重要工作领域积极主动作为,以家庭美德建设推动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另一方面,家庭美德建设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这是由家庭美德的特点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性质地位决定的。家庭美德建设必须有正确方向的引领,虽然千家万户的情况千差万别、千百个家庭的家风千姿百态,但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家风,一定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国魂”,是当今时代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共同家训”,是建设家庭美德的价值源泉。通过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把国家倡导的精神追求和对公民的普遍性要求,通过每个人渗透到家庭美德的塑造培育中。家庭美德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以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为引领。这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措施和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落小落细落实,不仅要走进校园、社区、机关、军营、企业,更要走进家庭,使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温度、接地气,更加形象生动、富有亲和力。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和要求具体化,需要聚焦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关注朴素平凡的生活细节,善于运用生活语言,融入和引导每个人生活,变成日常生活行为规范。这也充分体现了坚定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是文化自信的根基。中国传统家庭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积极作用。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就是要用好这些宝贵资源,既要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又要体现时代精神和时代特色。

可以说,家庭美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内含丰富的道德素质教育和价值观培育内容,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践行的基础工程。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家庭美德涵养抓起、从日常生活抓起,自觉培养和践行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在工作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要统筹各方资源,形成齐抓共管的家庭美德建设体系。要强化组织领导,推动建立家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家庭美德建设纳入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体规划,着力构建党政领导重视、妇联组织牵头、多方齐抓共管,群众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要弘扬改革精神,创新性开展家庭美德建设实践活动,引导妇女和家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治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把家庭打造成思想道德建设的高地;要提高工作标准,按照有组织、有人员、有阵地、有项目的“四有”创建要求和提升群众认同度、提升群众参与度、提升群众满意度的“三提升”评价指标,不断提升家庭美德建设水平;要构建长效机制,市县乡村四级妇联联动,在机关、学校、村居、社区广泛开展家庭美德建设活动,明确目标任务、丰富形式载体、开展创建活动,形成上下一盘棋的联动局面。

要创新工作载体,形成妇联特色的家庭美德工作格局。进行广泛宣传引导。依托新闻媒体、社会媒介等载体,广泛开展家庭美德宣传展示活动,在全市广大家庭倡扬“好学、进取、爱岗、敬业”的家庭从业氛围,“关爱、包容、理解、平等”的家庭人际关系,“诚信、守法、互助、奉献”的家庭行为准则,“节俭、环保、健康、文明”的家庭生活方式,促使广大群众在活动中感受领悟家庭美德力量,形成基本的家庭道德体系。深化寻找最美家庭。注重拓展内涵,将寻找“最美家庭”内容向日常生活渗透,活动向重要节点延伸,范围向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青年等领域拓展;注重丰富形式,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更多年轻家庭、流动家庭和创业家庭等不同类型家庭加入到活动中来;注重以人为本,对生活困难的“最美家庭”进行帮扶关爱,在寻找“最美家庭”的过程中凝聚广大群众及家庭的智慧力量。开展各类主题活动。组织“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通过撰写、悬挂、诵读、推广家风家训,带动家庭美德传承;创建特色家庭,持续开展五好家庭、廉洁家庭、书香家庭、生态家庭等创建评比,讲述家庭美德故事;举办家庭文化艺术节,通过赛事、评比、展览、讲座等系列健康向上、寓教于乐的活动,传播家庭美德理念。实施家庭教育指导。巩固“线上+线下”联动互补的家庭教育阵地,培育“讲师团+研究会”互动提升的家庭教育队伍,实施“讲座+实践”生动有效的家庭教育辅导,打造“蓓蕾益家”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站群,巩固城市社区100%建立家长学校、农村村居90%建立家长学校的创建成果,形成专兼结合、指导力强的家庭教育服务队伍,夯实家庭教育基础。

抓住重点群体,形成示范带动的家庭美德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好家风促政风正社风带民风,在全市党员领导干部家庭中开展“树好清廉家风、建设家庭美德”活动,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在机关开展“传承家庭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机关党员干部良好的家庭美德带动传递社会正能量。充分发挥先进家庭的引领作用。开展“最美家庭”事迹巡讲,组建宣讲团、培养宣传员、编写宣传材料,常态化开展宣讲活动;弘扬各类特色家庭的先进事迹,以家庭美德促进公民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建设;把家庭美德纳入三八红旗手(集体)、巾帼文明岗等评选条件,让软实力量化为硬指标;在父母课堂、“3+X”公益课堂、西楚女性公益讲堂等活动中,开设家庭美德专题讲座,营造争创美德家庭、共建文明城市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发挥未成年人的牵动作用。深化实践育人活动,通过主题队日、红领巾故事会、征文诵读等形式,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深化儿童关爱活动,为单亲家庭子女、困境儿童等群体提供心理疏导、爱心救助、监护指导等服务,陪伴他们健康成长;深化亲子教育活动,开展“我阅读我快乐我成长”等亲子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孩子在亲身体验中树立家庭美德意识。充分发挥广大妇女的独特作用。引导妇女构建和谐家庭,当好尊老爱幼的力行者、幸福家庭的共建者、立志成才的引路者、做睦邻友好的主动者、和谐文明的先行者,营造宽松和睦、亲切协调、平等民主、幼孝长慈、夫妻恩爱的家庭环境;投身家庭教育,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和家人一起用更多的时间精力教育、关心、培养孩子;弘扬优良家风,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走出家庭走向社会,通过对公共事务和决策过程的全面参与,提高对家庭关系的协调、管理、教育和支撑能力。

(作者系宿迁市妇联副主席)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