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交通运输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侧记
从来没有哪一座城市嬗变的姿态如此完美,从来没有哪一座城市跃进的步伐如此迅猛,是文明城市的桂冠让我们感受到城市的追求在生发传承,城市的精神在升华发扬,城市的力量在聚合奔流。
回首三年,我们欣喜地发现这些闪光的变化:城市道路四通八达,高铁项目快马加鞭,港口码头提升达标,交通窗口竭诚相待,百姓出行舒心便捷……这些变化里,有宿迁交通人奋发进取、攻坚克难的身影;有宿迁交通人“行健致远,通济天下”的豪迈情怀;有宿迁交通人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的不懈追求!
“通过我们的努力,探索宿迁交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打造人民满意交通,让交通发展更有温度,让全市人民在畅行中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沈学标豪情满怀地展望着。
如果说,从“追兵”到“标兵”,宿迁用非凡奇迹取得了瞩目的成绩,那么从“圆梦”到“守梦”,宿迁交通人的逐梦之旅永远在路上。
1
惠民交通
让全市人民在畅行中更有获得感、幸福感。一句厚重的承诺,是宿迁交通人无悔地奉献,真诚地付出。
“行”不仅要“畅”,更要让出行的市民感受到便利、感受到幸福!“以人民满意”为宗旨,是文明城市最高要求,也是宿迁交通人的最高追求。服务大民生,以创建推动发展,努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交通更惠民是宿迁交通发展最生动的诠释。
城市公交——流动的“城市风景线”
城市公共交通发达与否,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和城市文明的标志。随着公交班车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市民感受到交通变化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从“有人售票”到“无人售票”,从老式小巴车到舒适的新能源空调车,从单线公交到环线公交……近年来,宿迁市城区公交车在蜕变的同时,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变迁。可以说,城市发展到哪里,公交车就行进到哪里;居民小区建到哪里,公交车就开到哪里。如今,宿迁市民对每天所体验到的出行便利性、便民性和舒适性高度认可,在体会到公交车带来的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享受着由一条条公交线路开启的幸福生活。
“宽阔的马路两旁,到处是绿色长廊,宿迁的城市真美。”许多到过宿迁的朋友,都会来一次公交车之旅,透过宽敞明亮的大玻璃,感受新宿迁的青春与活力。
告别浓浓的黑烟,无需换挡,只需轻点一下油门,公交车静悄悄地平稳起步。“十二五”以来,市运管处深入贯彻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市区新增了670辆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城市公交车辆规模增长10倍;新辟城市公交线路41条,增长5倍。优化调整71条公交线路,新开通夜班公交线路9条,班次间隔时间由平均30分钟以上减少至主干线5—10分钟、其他线路10—20分钟,班次准点率达到90%,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25.1%,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95%,基本实现公交全覆盖,极大地方便了城市居民的出行。
“丝滑”起步、“温柔”停车,少了强烈的抖动和轰隆隆的声音,仿佛一丝清泉,缓缓流进每位乘客的心里。在车厢里,时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爸爸,这车好快呀!”“当然,这可是新车啊!”放眼城市,一辆辆颜色鲜艳的环保公交车行驶在马路上,犹如一条条彩带,俨然已成为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线”,宿迁市民绿色出行已成为新常态。
城乡客运 架起城乡沟通的桥梁
漫天要价的“黑面包车”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运营规范、统一标识的小型客车;老旧的中巴车逐渐有序“下岗”了,纷纷被改造成了稳当又安全的双开门城乡公交型车辆;城乡公交的线路定时定点了,进城更快捷方便了……这是我市近年来大力发展城乡客运成果的缩影。
如果说城市公交给市民带来了极大福音,那么,城乡公交的发展无疑架起了农村和城市沟通的便捷桥梁。
家住支口街的姜大爷说到乘坐城乡公交车的感受,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我家住在支口街,以前也会坐93路,但要等二三十分钟,不好等,票价还要3块钱。现在,1块钱就可以去楚街逛逛。这公交始发站就在我家对面,真的想不到,新公交开到了家门口,甭提多方便了!”
据姜大爷回忆,镇区曾经随处可见的“大花轿”一度让居民感到纠结:有它们在时,交通秩序混乱、安全隐患突出、生活环境大打折扣;没它们在时,公交线路又太少,居民出行不便,有时买个菜都要走一两公里。
城乡客运“开通易、留住难”。为了实现“开得通、留得住”,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客运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县、区也相继出台了城乡客运发展实施方案和运营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成立了城乡客运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了城乡客运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扶持政策。
“出门走上水泥路、抬脚登上公交车”,如今,我市众多农村群众也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
镇村公交 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
公共交通,这个一度被深深打上城市烙印的出行方式,一直是农村百姓心中一个遥不可及的梦。长期以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村居与村居之间交通的这“最后一公里”,一直是制约农民出行的最大瓶颈。
“以前去镇上只能搭乘三轮车,票价5块钱,而且很不安全。”在开往李庄村的镇村公交车上,乘客小刘带着孩子刚从镇上逛街回来。小刘说,自镇村公交开到家门口后,票价便宜,来回又方便,镇上的超市、儿童娱乐场就经常成为她和孩子的乐园。
截至目前,我市开通镇村公交线路244条、投入车辆323辆,全市镇村公交开通率达100%,苏中苏北排名第一,远超省政府要求的苏北“十二五”末达到35%的目标任务,打通了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极大地方便了农村群众出行。
过去出行靠走,如今出门坐车。这是很多宿迁农村群众近年来最直观的感受。如今,人在车上、车在路上、路在景中,一幅美丽和谐的画面,成为宿迁农村随处可见的一道风景。
目前,市及各县(区)出台了推进城乡客运统筹发展和镇村公交发展的文件,明确城乡客运一体化目标,使居民一次换乘到县城、两次换乘到市区,进一步提高公交通达深度,将公交服务向农村延伸。委托专业设计单位规划《宿迁市镇村公交发展规划》,以乡镇为节点,打造通往行政村的公交线网。全市所有行政村实现了客运班车通达。城市公交、城乡客运、镇村公交三级客运网络体系已具规模。
2
美丽交通
品味一个城市,不如开着一辆车四处走走吧。远处的碧水蓝天,近处的红瓦绿树,一条条干净整洁的道路,一座座美丽如画的公园,自然与社会环境相得益彰。
铁路沿线四时常绿,公路干线畅安舒美,航道两岸风景秀丽,港口码头整洁有序,高速桥下整饬一新……也许,平时路过总是太匆忙,偶尔停下脚步,才会发觉原来宿迁交通正在悄悄变样,绿树排排站,青草寸寸生,这些沿途最美的风景正静静等待与你的相遇。
守护城市经脉的脊梁
一座城市的环城路被称为城市交通的“主动脉”,是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
“你看这一簇簇灌木、一片片草坪……和公园一样,谁看了都会觉得很舒心。”行驶在环城北路,出租车驾驶员徐天邱说:“每次带着外地客人经过这条路时,身心就会瞬间放松下来,那种感觉就好像回到了家。”
道路干净与整洁,因为有这样一群人默默守护着这里环境——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市公路处将路政执法、超限治理、路域环境“五项整治”、干线公路日常管养与文明城市创建相结合,做好公路日常养护工作。该处依托机械化清扫手段,加强对国省干线公路特别是北京路、南京路、通湖大道和环城北路等市区周边道路的日常保洁工作,安排文明志愿者执勤,及时做好路面清扫和洒水降尘,对中央分隔带精心修剪、铺设草坪,对道路两侧边沟定期保洁,及时维修路面坑塘、裂缝等病害,改善行车环境,对摆摊设点、抛洒垃圾等不文明行为,与公安等部门联合进行处理,不论白天还是夜间,不间断进行巡查,发现不到位的地方立即安排整改,确保道路整洁完好。
在“五项整治”行动中,市公路处共组织出动大型机械26台次、出动执法人员260人次、养护人员330人次,清除非公路标志67个、清除占道摊点87处、清理非法搭接道口55个。同时清除非法种植物7900平方米,对排查出遮挡通行视线的树木修剪22处、消除了安全隐患。加强施工路段监督管理,设置坚固稳定的围档,施工现场土方集中堆放,裸露地面采取密目网覆盖或绿化、湿化处理。
如今,开车行驶在环城公路,除了畅快淋漓地感受驾驶乐趣外,车窗外一闪而过的“红红绿绿”,也让人倍感清新。“这条路这么漂亮,真是宿迁最好的窗口!”徐天邱笑着说。
点亮城市文明的航标灯
“真美呀!京杭运河上的航标灯像点点星光,把河面都点亮了,让城市夜景更增添一份魅力。”住在运河边的居民刘聪聪说。
和刘聪聪有着同样感受的货船船长陈丙梁感叹道:“自从航标灯点亮后,轮船夜航就有了指路灯,航行更加安全了!”船老板们的牢骚一扫而光,沿河市民交口称赞。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市航道处认真抓好管辖范围内环境整改工作,建立管辖范围卫生清扫制度,特别针对水上服务区,建立定期打扫除制度,平时聘请专人做好卫生日常保洁工作;根据创建国家文明城市标准要求,在水上服务区添置分类垃圾箱,引导垃圾分类存放;在公共区域和主要道路划定停车位,引导车辆定点停放。该处深入开展干线航道周边环境整治,制订整治方案,有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稳步推进。对航道两侧违章建筑物、碍航设施、水面漂浮物等全面排查、综合治理。对部分船闸引航道护岸压顶、照明设施、远调站护栏和踏步等被船舶撞击损坏部分进行维修,增加和更换一批船闸标志标牌。同时积极做好船闸绿化,投入资金提升成子河、古泊河、大柳巷船闸绿化环境。
入夜,河面上的航标灯渐次亮起,闪闪烁烁,美不胜收。这些灯光红绿相对,一左一右串联成线,标示出航道的两边边界,指引着大运河上航行的船舶驶向目的地。
擦亮城市“水路”窗口
远眺宿迁运河中心港,塔吊林立,船舶进出,集装箱和货物堆满堆场,港内港外货车轰鸣,一派繁忙景象。港口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核心资源,也是城市另一个窗口。
生态是宿迁的生命,绿色是宿迁的底色。建设绿色、生态交通,宿迁交通人从未停下脚步。市港口局积极开展港口码头巡查,强化扬尘治理,督促企业规范港口装卸作业行为,减少码头扬尘污染。通过推进码头综合整治,规范港口基本建设程序、港口经营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码头绿化、港容港貌等方面,做好京杭运河沿线港口码头规范提升达标工作,提升中心城市形象,改善京杭运河周边环境。通过全力推进干线航道非法码头专项整治工作,明确了京杭运河沿线31家码头专项整治任务,切实履行整治主体责任,制定整治方案,落实整治措施,完成整治任务。
目前,市港务处小杨庄码头配备并应用环保雾化降尘机,有效降低空气中的PM10和PM2.5浓度,减少港口码头局部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国邦石化码头投入600余万元建设油气回收系统,可以减少油气逸散到空气中,有效改善了周边大气环境。国电宿迁电厂在其煤炭码头堆场建设使用防风抑尘网,每年阻止煤损可达1%左右,减少大风扬尘和煤粉损耗,大大降低港口码头局部空气污染,产生了明显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3
文明交通
交通是一座城市的窗口,一个展现城市形象、市民文明素质的窗口。自开展创建工作以来,宿迁交通人以主人翁的意识,攻坚克难,埋头苦干,群策群力,务实奋进,擦亮了“窗口”,传递了文明。
文明,彰显于城市的每一个细节
走在宿迁的街头,所有的公交场站都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宿迁文明20条》和“讲文明树新风”、绿色出行等公益广告;每一辆公交车车箱内,都在视频滚动播放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感动宿迁人物事迹;在所有出租车的后挡风玻璃上,张贴着宣传标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做文明有礼宿迁人”,每一辆出租车坐垫套内摆放着《宿迁文明20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供乘客阅读。宿迁汽车客运站是旅客集散地,文明创建标语更是无处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宿迁文明20条》和“讲文明树新风”、绿色出行、有序排队等宣传形式多样。
交通文明,彰显于每一个细节。
在京杭运河宿迁船闸水上服务区,文明创建工作宣传栏内张贴着文明城市劝导和文明城市创建知识。在市区五大高速出口,创建文明城市宣传牌高高伫立,在阳光下闪着光芒。 在水上搜救中心,创建文明城市的靠牌静立,电子屏滚动播放创建标语。
在各交通工程施工现场,“沿工地四周连续设置不低于2.5米的围挡,围挡外侧张贴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宿迁文明20条》等宣传画册、标语,围挡上设置喷淋系统,确保围挡干净、整洁”被写进了每一份招投标书中。
……
在交通运输的每一个角落,“文明”两字清晰可见!
礼让,宿迁“公交车出租车们”最礼貌
“礼让行人通过斑马线后,许多市民会很友好地向我微笑,还做了一个感谢的手势,我觉得挺温馨。”301路公交车驾驶员张师傅希望,在宿迁的所有机动车驾驶员都能够礼让行人,让行人安心过马路。
“我很震撼,这种礼让是对生命的尊重。”来宿迁出差的淮安小伙子徐玮说,平时过斑马线习惯了左顾右盼,让机动车先行,待其通过后自己才迈开“凌波微步”。“人车相遇,于情于理于法,都应是作为强势一方的机动车主动礼让行人。如今看到那么大块头的公交车给我让行,我会抬头对驾驶员说谢谢,而驾驶员也会对我点头示意。”徐玮说,对宿迁的好印象就是从过斑马线开始的,“文明,有时候只是一个细节。”
目前公交车、出租车已经成为自觉带头礼让斑马线的引领者。市运管处深入开展“礼让斑马线·文明我点赞”活动,市区班车客运行业、出租车客运企业、公交车企业深入开展“礼让斑马线·文明我点赞”活动,每月都要根据驾驶员“礼让斑马线·文明我点赞”活动中的表现,进行一次评星活动,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驾驶员进行表彰,并进行宣传,传递正能量,强化引导作用,提高全体驾驶员文明交通意识。
窗口,一张笑脸一句贴心问候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交通就是一个窗口,一个展现城市形象、市民文明素质的窗口。
2015年以来,市交通运输局下足功夫,让无论是“老宿迁”还是来自外地的“远朋”,透过交通窗口,看到的只有文明!
每当您踏入宿迁汽车客运站,不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阴晴雨雪,您都能看见身着制服、肩披绶带、手推服务车的她们——“刘静服务组”。2004年,18名平均年龄26岁的年轻员工组成了“刘静服务组”,前面的人离开,后面的人补上,她们像奥运火炬手一样,高擎爱心的火炬,高举文明的旗帜,一棒接一棒地传递着爱与温暖。她们自发捐款成立困难旅客救助基金,至今已经帮助困难旅客5862人次,收到锦旗87面、感谢信350封。市运管处组织运管执法人员和长途客运公司、公交公司和出租车公司管理人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及“文明劝导”活动,要求客运驾驶员做到礼貌待客、热情服务、用语文明、耐心解答乘客问询。出租车爱心车队发挥好出租车行业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各项工作,引领出租车行业规范经营、文明服务。
城市公交车辆卫生严格按照“五净一亮”标准,做到车容车貌整洁,车内设施齐全,服务标志清晰、张贴到位,车身广告无破损,驾驶员要确保车辆一日一清洗,一趟一清扫,严禁脏车发班出站。市交通运输局要求所有长途客车、公交车、出租车都要保持车容车貌整洁卫生,证件齐全有效,设施摆放有序,并抽出专人成立督查小组,全天候上路督查公交车、出租车、汽车站文明创建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洋河火车站作为一个城市窗口,每年有着近10万旅客的客发量。洋河火车站探索出一套高效的保洁工作方法,建立起了稳定高效的保洁队伍,以细节保洁为重点,全面提升站内外保洁水准,为旅客营造整洁、卫生的出行环境。
“真是每次来,都能感觉到这座城市交通的变化,真正做到了方便、文明。说实话,这几年因为生意,跑过很多城市,宿迁的交通是最让我感到舒心的。”来自外地的李老板由衷为宿迁的文明交通点赞。
三年创建,宿迁交通运输人推出了一个新交通,一个有序、有礼、和谐的文明交通!
4
文明无止境 创建不停步
“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誉既是一种褒奖,更是一个新起点,是我们做好新时代文明城市建设的有力鞭策。荣膺全国文明城市,标志着我市文明创建活动站到了新起点,进入了新阶段,踏上了新征程。人们对这个城市的期望值会提高,对城市管理者的要求也会有所提高。
“作为交通运输人,必须是文明的引领者,文明的践行者,文明的宣传者,将文明的理念传递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沈学标掷地有声地说道。
沈学标表示,要将文明城市创建标准融入到日常经营之中,严格对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地考察创建标准》,把对出租车、公交车、公交站台、长途汽车客运站、公交车总站的每一条要求,都融入到公共交通日常经营之中,市运管处在对企业进行安全检查、经营行为检查、年终考核时,重点检查文明服务情况,并实行常态化管理,让规范经营、文明服务成为公共交通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自觉行动。
目前“宿迁客运驾驶员文明十条”已被列入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内容,同时已成为客运从业人员的“宿迁习惯”。
保持好出租车这个城市流动风景线的优质服务,按照出租企业和从业人员签订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承诺书的要求规范自身行为,对市区老旧出租车美化车容车貌,整改出租车从业人员不文明行为,时刻提醒从业人员正确使用文明用语,文明服务。
继续提升公交文明服务水平,抓公交服务水平的提升,加大公交方面投入,对老旧车辆进行更新,以提升市民乘车舒适度。加快场站建设并完善线路布局,为下一步完善公交线网布局奠定了基础。
常态化维护好运输市场秩序,继续按创文要求和标准严格履行稽查职能;继续对市区重点区域、重点路段违法经营运输车辆严查重处;依法严格履行运输市场监管职责,保持高压态势,确保宿迁运输市场秩序持续稳定。
太多的情感需要表达,太多的喜悦想要释放,回顾宿迁交通人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并不是为了总结成绩,而是为了从中提炼出宿迁交通人在创建过程中,凝结的精气神,激发的创造力,这是宿迁交通人参与文明城市创建,获得的最宝贵的价值。
对宿迁交通人而言,文明创建绝不仅仅是为了拿一块奖牌,文明城市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市交通运输局将始终以创建工作为统揽,牢固树立“创建工作永远在路上”的思想,继续争做文明的实干家、行动派,切实增强创建工作主动性,齐心协力巩固创建成果,确保所有交通创建点位实现常态长效管理,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宿迁作出交通人应有的贡献!
本版组稿 路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