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宿城区陈集镇认真思考、周密部署、主动作为、创新方法,全镇严防、严管、严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截至目前,“四招”坚决守住食品药品安全底线。
加强领导,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责任。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充分认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履行职责,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领导。镇政府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镇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从组织上保证了全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有效有序开展。镇班子会议多次专题部署食品安药品全工作,联合陈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开展对食品药品企业的质量安全监管等。落实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年初镇政府与各村(社区)、各食品生产企业和药品销售单位签订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书,落实食品药品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镇明确食安办具体负责本镇日常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各村配备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具体管理本村的食药品安全信息上报工作,镇村两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得到完善。制订《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指导和规范全镇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广泛宣传,提高认知度。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列入全镇监管,目前群众意识不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认识,是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有效运行,创建食品药品安全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人民群众对加深食品药品安全的理解,有效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必要。为此,该镇加大了宣传力度,结合今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陈集镇加大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活动,共悬挂宣传横幅23条,宣传栏36张,张贴宣传画14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600人次,有力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意识。经过广泛宣传,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度。
加强检查、整改隐患、确保安全。今年,陈集镇按照区食安办的要求,于4月19日、5月1日和6月7日、8月16日、8月21日、9月4日进行了6次检查,分别组织陈集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卫生院、综治等共60余人次,出动车辆23台次,对全镇餐饮行业及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行业进行了检查,对餐饮行业进行了证照、室内外卫生、垃圾处理、泔水处理、用油情况、卫生设施及排烟、排尘、排污等情况的检查,并要求及时整改隐患、发出了现场检查指导意见书,对问题存在严重的发出了停业整顿通知书,对存在个别隐情隐患的,发出了整改指导意见通知书,对个别证照不齐的发出了限期办理办齐证照的通知,对变质商品、过期商品当场下柜销毁,对“三无”食品当场下柜,禁止销售,通过检查整治和整改隐患,排除隐患,杜绝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了零责任事故。开展亚硝酸盐专项整治及肉制品专项整治。6月和8月分别联合执法部门对全镇肉制品市场及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卤制品店亚硝酸盐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整治,对检查发现的白条肉情况要求限期整改到位。开展重大节假日期间食品安全保障活动。节假日前,我们组织陈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卫生、学校、综治等23人工作专班,分管领导带队分成两组对全镇以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学校食堂、超市、米面、酒小作坊等26家进行了食品药品安全隐患的排查,对餐具消毒不严,食品采购证、票不齐,进行当面指出,并限期查改,严防农村宴席群体中毒。同时加强畅通投诉渠道和节日值守工作制度。9月3日,镇食品安全办公室,市场监督管理分局、卫生院等部门联合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共检查19家单位。检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单位存在证照过期、未办理从业人员健康证、未建立索证索票台账等,检查组下达现场检查意见书,要求他们在15日内办理相关证照,做到依法经营,亮照经营,规范经营。
开展放心创建,突出以点带面。今年以来全镇6次召开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研究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创建工作,逐步增强该镇群众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促进食品药品安全镇建设,发挥镇食安办、陈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等部门的作用,加强对各村食品安全信息员的督查指导工作,充分发挥食品安全试点村居的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及时掌握创建工作的进度,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上报。一是保证早餐经营店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有效的防蝇、防鼠、防尘措施,为广大群众营造良好的早餐消费环境,切实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二是严把食品原料采购和进货验收关,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三是严格落实餐(饮)具清洗、消毒及保洁制度,绝不给顾客提供未经消毒的餐饮用具。
(刘翔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