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农科院设施园艺研究室科研服务剪影
压题照片:酸奶西瓜“YS14”示范基地
宿迁农科院设施园艺研究室以“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为促进农民增收提供科技支撑”为立足之本和第一要务,以蔬菜育种为抓手,着力服务地方现代农业,自2011年始,不到4年的时间,培育出系列蔬菜良种(组合),并在其科技服务点上进行示范推广。
西瓜新品种
一、西甜瓜育种快速发展。
1、可替代早佳(84-24)的新组合RM13。
宿迁农科院育成的早熟、红肉西瓜杂交组合RM13的特点:一是糖度高、口感好。RM13中心糖12%以上,边糖也超过10%,口感酥脆多汁,清甜爽口。在2014年“江苏好品种”西瓜品鉴评比活动中,品质得分超过早佳84-24和京欣一号,以第三名的好成绩获得二等奖,得到专家评委和大众评审的一致赞许。二是产量高、耐储运。RM13单瓜重5-7kg,平均亩产超过4000公斤,较京欣一号增产10%左右;果皮坚韧不易裂,田间及采收裂果率较早佳8424有大幅度下降。尤其适宜洋北等地的“后露地栽培”模式,耐涝优势明显,提高了农民收入。三是座瓜齐、瓜型美。RM13耐低温弱光,雌花开放早且集中,座瓜快而一致,授粉时间短,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且花皮有蜡粉,瓜型浑圆美观,极受消费者喜爱。
2、偏中型的黄肉新组合YS12。
YS12属早熟、黄肉西瓜杂交品种,是目前市场上极为少见的偏中型黄肉品种。全生育期102天,瓜型高圆,单瓜重3公斤以上,皮色淡绿底墨绿条带,瓤肉黄色晶亮,口感酥脆,水分充足,座瓜整齐一致、产量极高。 2014年参加江苏省早熟西瓜新品种区试平均亩产3092.9kg,比对照小兰增产34%,亩产量排名第一。
3、具有果酸味的新组合YS14。
YS14属小型、浅黄肉西瓜杂交组合,优势颇为明显。一是熟性极早。该组合授粉到成熟仅需26-28天,比小兰早熟2-4天。早春西瓜早熟市场卖价高、经济效益显著。二是风味独特。该品种不仅糖度高(中心糖12.5%、边糖10.2%),而且有独特的清新果酸味,皮厚仅为4毫米,与同类型西瓜对比口感更为酥细爽滑,入口即化,品质上等。三是皮色晕染。该品种的皮色极具特点,条带呈淡淡的晕染状,区分度高,便于消费者购买时区别于其他西瓜。
4、可实现高密高产栽培的新组合短蔓簇生型西瓜。
宿迁农科院还选育出短蔓簇生型西瓜新组合,结合高密度简化栽培,可将目前宿迁地爬栽培西瓜亩栽800株提升到1800株,亩产量实现较大幅度的增加。
西葫芦新品种
二、西葫芦育种特色鲜明。
为服务江苏乃至全国西葫芦产业,2011年以来,宿迁农科院设施园艺研究室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展优质高产多抗设施专用,以及特色西葫芦品种选育,引进各类西葫芦种质资源1090份,对近百份优异的育种材料进行高代自交纯化,筛选出123个高代优良自交系,配制出杂交组合206个,选育出有苗头的组合10余个,在沭阳、睢宁、沛县、邳州等地示范展示。
1、优质高产多抗设施专用西葫芦。
该院育成的13C系列设施专用西葫芦新品种13C14、13C33等,可替代超级帝王、庞氏706等当地主栽品种,适合本地区春提早、秋延迟塑料大棚栽培。
13C14的主要特点是: 一是早熟性好,第一雌花节位5、6节;二是商品性好,皮色嫩绿、油亮,瓜形优,在该院组织的种植大户品比会中,受到种植户的一致好评;三是产量高,该品种瓜码密,连续座瓜性好,亩产可达5000~6000kg;四是抗病性好,植株长势中等,较直立,叶片掌状深裂,透气性好,较耐白粉病,高抗病毒病。
13C33的主要特点是:植株长势强,株型直立,叶片掌状深裂,鳞斑中等,果实单瓜重460g,长21.83cm,果实横径60.37cm,肉厚12.19cm。瓜条顺直、长圆柱形,嫩绿色,光泽好,商品性佳,连续结果能力强,较早熟,适合苏北地区早春大棚种植。
2、籽用高效西葫芦。
该院选育的14C113籽用西葫芦组合,表现籽粒洁白,饱满度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耐密植、增产潜力大,单瓜平均产籽可达400粒以上,每亩产籽量可达150~200kg。
3、观赏专用西葫芦。
在进行主流西葫芦品种的选育的同时,该院也注意特色西葫芦品种的选育。目前已经积累了不同皮色——墨绿、白、黄、流星斑等瓜色;不同形状——球形、冬瓜型等国内外观赏型西葫芦品种50多份,进一步丰富了西葫芦的特异种质资源库,为未来品种多样化奠定了基础。
三、以良种为牵手开展科技服务。
用自身培育的优良品种服务现代农业,以省挂县强农项目为载体拓展服务内容。2012年以来,宿迁农科院设施蔬菜新组合,在宿豫、宿城、沭阳、泗阳、泗洪等县区,通过小面积试验、展示、示范等,表现出较高产量、较强抗性、较优的品质、较大的经济收益,深受百姓的喜爱。
组稿/摄影:王夏雯 王 可
品鉴评比
在“江苏好品种”西瓜评比中获得二等奖
宿迁市农科院设施园艺研究室
电话:0527-84610204 81887090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