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今年,春节我们这样过……

2020年12月18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2015/02/18

“最美妈妈”尹娟:

全家过个平安团圆年

泗洪县青阳镇城东居委会的一位48岁的母亲叫尹娟,曾经,她为了因车祸沉睡的儿子肖雷能醒来叫声“妈妈”,而坚持450多天守候在月光下,无数次在病床前呼唤儿子,她对儿子不离不弃的照顾,创造了奇迹,让儿子获得了新生。她唤醒儿子的故事感动了宿迁,她本人也被称为“最美妈妈”。

在今年泗洪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中,记者获悉,“最美妈妈”尹娟在相关单位的帮助下开了个报亭,开始了新生活。

作为曾经关注过这个和艰难生活抗争的女性的记录者之一,记者再一次走进她的生活。

我们在尹娟经营的报亭里和她聊天的时候,肖雷一个人出去遛弯回来,他左手里拿着刚从附近超市买来的零食,主动向前伸手将零食递给记者吃,右手还像个小学生一样举在头部敬了个礼。

尹娟介绍,经过她和儿子肖雷的共同努力,肖雷能自己出去遛弯,还能听懂别人的讲话,并进行简单的回应。正因为这样,尹娟给肖雷配了个手机,以便她能随时“联系”上他——电话响的时候,肖雷会向身边的路人求助,让人家和尹娟通话。

肖雷慢慢好起来,尹娟却积劳成疾,患上了肝病,医生说需要5年吃药治疗。不过,尹娟却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她细数着生活的变化——小儿子成家了,还给她生了个孙子,并于一个多月前,租了间门面,做起了小生意;她的报亭生意差的时候每天也有两、三百元的销售额,生意好的时候能有六、七百元的销售额,虽然一家人的生活还是很紧张,但是她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

这个春节,丈夫、两个儿子、一个儿媳、一个孙子都会陪在她的身边,一起过一个平安团圆年。

过完年,春暖花开,祝愿尹娟的生活步步高!

记者 赵淑柳

入住新居王庆喜:

告别“蜗居”心情倍爽

“今年能在新房子里过年了,就算不买年货也开心,总算住得舒服了。”2月12日下午4点多,记者来到孙园镇土只头村王庆喜家中时,他正与女儿忙里忙外地收拾着。

“以前住在西湖村,房子拆迁之后就一直租住在破旧的瓦房里,房子阴暗潮湿,特别难受,现在终于能住上属于自己的房子了。”想起之前的日子,王庆喜还历历在目。他们一家原本挤在两间阴暗潮湿的老房子里,老房子已建造了多年,历经风雨,老式的泥墙早已风化剥落,存在不少安全隐患。现在,他们即将住上亮堂堂的新房,将彻底告别以往“蜗居”的窘境。

“三间卧室,一间厨房,一间客厅,还有专门的卫生间。”王庆喜内心抑制不住的喜悦,邀请记者参观。房子虽然不大,但墙壁雪白崭新,虽然家具家电还没有配备齐全,但是却让人觉得倍感温馨。

“原来的老房子,每逢过年过节,孩子们回家住就显得很挤,现在宽敞了,孩子们回家也能住得舒舒服服了。”看着屋内屋外翻天覆地的变化,王庆喜心里暖融融的。“剩下的基础设备留到春节后再慢慢配置齐全,现在收拾收拾屋子,过两天搬进来准备过年。”

再过几天,农历新年就要来了。王庆喜很是期待:“到时候亲戚都来这过年,房子大了也不愁住不下了。孩子回来我们一家人可以过个团圆年了!” 见习记者 许梦璇

“空巢”老人刘广英:

儿女回家就好

家住泗洪东方花园的刘广英老人今年已经73岁了,6年前老伴去世后,平时都是一个人生活,算是一个“空巢”老人。如今将近年关了,儿女们都回家来过年,她总算不再是孤孤单单一个人了。

从腊月二十开始,刘奶奶就在准备年货了。“儿女、孙子们都要回来,再也不孤单了。孩子们吃的、喝的都要买很多,一家老小要热热闹闹的,必须要准备足喽!”说起过年,刘奶奶显得十分开心。

“过年好啊,一大家子人,多热闹,孩子们吵吵闹闹,我听着也开心,年夜饭也是我烧的,我喜欢看着孩子们吃我做的饭。”刘奶奶说,家里人都不想让她操劳,但是她就爱做饭给孩子们吃,看他们吃得开心,就是再累也是值得的。 

见习记者 蔡倩蕊

泗洪女婿孟庆杰:

分开过年,心在一起

“我们两个不是一个地方的,我家在河北,过年要回河北去,但是宝宝太小,路途又远,所以今年只有我一个人回去过年啦!不过没关系,我会想她们的,会尽快赶回来。”泗洪女婿孟庆杰说。

孟庆杰和陆佳宁是刚结婚一年多的小夫妻,他们从大学开始恋爱,一直到结婚,多年的感情使得两个人的生活非常美满幸福,2014年7月,小天使的降临更加为这个小家庭增添了许多的欢声笑语。如今半年多过去了,眼看要过年了,由于宝宝太小,怎么回河北过年就成了头疼的事情。

“我们商量了一下,最后还是决定,他自己一个人回去过年,我和宝宝就留在泗洪娘家了,路太远,还要换几趟车,我怕宝宝太小吃不消。但是没关系,就算没有在一起过年,我们一家人的心是在一起的,这就足够了。”陆佳宁满脸幸福地说。

见习记者 蔡倩蕊

泗洪媳妇程丽花:

婆家、娘家都不落

春节将至,在哪家过年也成为了很多年轻夫妇讨论的话题,尤其是相隔较远的。老家在江西的程丽花女士从2012到泗洪参加工作,这两年间都是回老家过年的,直到去年5月份,程丽花与家住泗洪的李猛喜结连理。按照中国传统习俗,程丽花今年要留在泗洪过年。

“2014年之前都在老家过年,家里很早就开始准备年糕、米酒啊这些年货,还要和面、剁饺子馅、包饺子。今年第一次在婆婆家这边过年,还是有点期待的。不要被灌酒就好了!泗洪人喝白酒太厉害了!”说到即将到来的春节,程丽花兴致勃勃的说起了家乡和泗洪的不同,江西老家过年气氛很浓郁,乡邻们家家飘香,户户欢腾,看见你从家门口过,大都会热情地叫你进去尝尝新炸的丸子,孩子们则会拿着竹签串着肉丸、鱼丸、红薯丸子等等互相尝鲜。而在泗洪大家都会提前腌制香肠、咸鱼腊肉,为全家齐聚的年三十准备丰盛大餐。

“初二、初三再回江西老家陪父母过年!”想起家乡过年的热烈气氛,程丽花决定利用春节假期的后几天回老家陪陪父母。 

见习记者 何雅纯

喜赶“结婚潮”的许海明:

今年春节会特别忙碌

春节前的一拨“结婚潮”,造就了许多“80后”新婚小夫妻。家住泗洪县界集镇的许海明也赶了一回“结婚潮”,于今年2月12日和女友举办了婚礼,羊年春节便是两人结婚后的第一个春节。

“从去年12月份开始就忙着筹备婚礼,拍婚纱照、选衣服、购买婚庆用品……”提起婚后的第一个春节准备怎么过?许海明坦言,之前一直忙着筹备婚礼,还真没有想过今年的春节会怎么过。“以前每年都是和自己的父母一起过,今年的春节是我们结婚后的第一个春节,我想一定会比以往过得更热闹些。”

许海明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前,他准备多买些红灯笼和对联,把家里装扮得喜庆一点。大年三十和初一陪自己的父母一起过,大年初二,他打算和老婆一起回丈母娘家,陪陪她的家人。

“在农村还有一个风俗,就是新婚夫妇结婚第一年的春节要到亲戚家拜年,一家一家地吃‘年酒’、‘串新门’。”许海明告诉记者, “这个春节肯定会过得特别忙碌。”见习记者 李慧莹

“90后”小伙易楷杰:

奋战在春运第一线

马上就要过春节了,不少离家的人都准备回家过年。然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一直奋战在春运的第一线,准点送别人回家过节、保证春节客运的安全有序,而自己的春节却一直在延误,他们就是客运公司的职工们。

家住泗洪的易楷杰,1992年出生,今年春节,他要奋战在春运第一线。“太忙了!上星期开始,在外地打工的人都回家过年了,车站挤的走不动。”

易楷杰6个月前刚到泗洪客运公司上班,本来主要负责运务部门工作,时值春运,又要在稽查、站务、帮忙查处黑车、出租车、清理占道摆摊以及超载,保护群众出行安全,哪里忙就往哪里跑,确实非常辛苦。

“像我们平常都在家,但是在外地打工的人一年难得回来一次,为他们服务也是应该的,希望他们能过个好年。”见习记者 何雅纯

儿子病床前的母亲:

期盼儿子健康平安

春节将近,每一位父母都在翘首以盼自己的孩子回家团圆,可是泗洪县官塘镇张先生一家却等来了一个坏消息——在上海打工的儿子脑部长了肿瘤住院了。

2月9日上午,记者见到了刚从南京手术回来的小碗,年仅27岁的小伙本该是身强力壮的时候,可是记者在一张木制床上看见的却是小碗瘦弱的身躯,由于手术被剃掉头发的头上清楚可见一个长长的疤痕。

小碗的姨妈告诉记者,一个月前,在上海打工的小碗在公交站台等公交车时,突然晕厥过去,后经医生诊断,查出脑部长了细菌瘤压迫神经导致晕厥。原本健健康康的大小伙,突然被诊断为脑部长有细菌瘤。 

小碗的姨妈还告诉记者,小碗曾几次出现过晕厥状况,有时会突然从楼梯上摔了下去。至于脑部长细菌瘤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小碗家人也不清楚。

“现在什么也不想了,只是希望儿子能快点好起来,健健康康,平平安安,一家人幸幸福福、快快乐乐在一起。”小碗的母亲哽咽着说。

见习记者

许梦璇

单亲妈妈潘女士:

宝贝,妈妈也想陪你过年

每年一放寒假,过年的味道便渐渐浓了起来。春节在中国人心目中是第一节日,就在许多归心似箭的游子准备年货、排队买票、挤车赶路的时候,还有那么一群人,她们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回家过年……这让她们的春节弥漫着浓浓的乡愁。

日前,记者采访了一位因工作不能回家过春节的在洪工作的浙江籍潘女士。

“妈妈,我好想你,今年过年你回来吗?”潘女士8岁的儿子一放寒假就打了电话给妈妈,当听到妈妈春节不能回家过年时,虽然儿子嘴上说没关系,还让妈妈自己注意身体,但明显听声音就有点哽咽了。

这个电话让潘女士心酸不己,直掉眼泪,一想到自己春节不能回家陪儿子,感觉特对不起儿子,“过年了,谁不想和家人团聚在一起,但谁让我选择了这份工作呢,为了儿子以后的生活有保障,我只能委屈儿子了。”

潘女士难过地说,几年前离婚后,为了能更好地抚养孩子,只好把孩子交付给自己的爸妈,一个人到外地打工,只有暑假时会回去陪陪孩子,或者把孩子带过来玩玩。

“宝贝,妈妈也想回家陪你一起过年!宝贝,你是妈妈的希望,长大后就是妈妈的支柱,等你再大一点,妈妈挣钱再多一点,我们就再也不分开了!”正在和儿子通电话的潘女士充满希望地对说。

记者 钟巧

在非洲工作的小伙苏旭:

还是家乡年味浓

“看着同事们收拾行李,再把他们一个个送上前去机场的车,不断感到阵阵心酸……”农历腊月里,在非洲工作的泗洪小伙苏旭陆续送走了一些回国的同事,不能回来和亲友团聚,苏旭遗憾地说:“我只能待在非洲过年了!”

家住泗洪县水岸城邦小区的苏旭,在非洲工作3年多了。现在,他还清楚地记得3年前和项目组在非洲的第一个大年三十,“年三十的早晨,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司机开着皮卡车,到5公里外的另一家中资公司去借生活用水,那时我们才刚刚在一片荒山中建立板房,连水井都还没来得及打,洗澡都是奢望。”如今3年多过去了,当初牛羊成群的荒地上,在苏旭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建成了一座投资5亿美元的现代化工厂。

苏旭说,和他一样不能回国的同事、工人们有300多人,“为了减轻大家春节思乡情绪,公司从国内发了约10吨的年货。大年三十大家将一起贴春联,200付春联大家一起贴应该很壮观。”

在非洲,苏旭和同事们必做的事儿除了贴春联,还有看春晚和吃饺子,“贴完春联,是公司安排的集体抽奖活动,然后是丰盛的午饭,午饭后就可以看春晚了(因和国内有五个小时的时差),晚上是一起包饺子。”

虽说公司安排了集体过年,但是这却正好映衬了苏旭那一颗孤独的心。苏旭说,他厌倦了没有鞭炮声,没有烟花,穿着短袖,下午三点太阳高照就看春晚,天还没有黑透就零点敲钟的新年了,“如果在泗洪过年,我的春节应该是——为过世的母亲烧一把纸,为父亲斟一杯酒,为兄长倒一杯茶,为贤淑的妻子做一顿饭,为出生4个月的可爱女儿送上一个吻。现在,就遥祝家人羊年一切安好吧!”

记者

赵淑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