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群青年,他们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活跃在教育改革主阵地,奋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努力做好学生身边的“引路人”。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在生活中,他们时刻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勇立潮头、勇挑重担、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我市教育系统以“牢记新使命,争做新青年”为主题,开展了纪念“五四”运动99周年系列活动,通过积极开展团旗引领主旋律、仪式教育树航向、学习教育强使命、青春建功展风采、选树典型促争优、系列宣传造氛围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励引导教育系统广大青年师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记新使命,践行新思想,开拓新思路,磨练新本领,争做新青年,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宿迁贡献青春力量。
韩振宇
宿迁开放大学教师
燃青春年华 育职教英才
他,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自2009年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宿迁开放大学任教。职业教育从关爱学生开始。“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老师和家长了”,这是他在开家长会时候的话。他喜爱学生、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利用各种活动鼓励学生锻炼技能,鼓励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和家长一起讨论学生教育问题,他成了学生爱戴的老师,他的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市级技能大赛多次获得一等奖,省级三等奖。
他积极创新学生管理工作,不仅是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也是同事眼中的“工作狂”。他在学工处工作9年来,他通过班级管理实践与管理理论学习,积极探索学生管理的方式方法,先后发表德育论文2篇。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学生德育学分银行量化考核方案的制定,并在全校推行,极大地提高了学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业务能力从不断学习中提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他积极参加学校和市里组织的教研活动,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职业学校学生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
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每年均获校“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先后3次获得宿迁市体卫艺工作先进个人;2017年获得市直教育系统“先进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所带班级先后获得市级“优秀班集体”、“江苏省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指导学生参加省文明风采大赛获得征文类一等奖。撰写学生管理创新案例获得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办学系统一等奖等。
杨雪逸
江苏省马陵中学教师、团委委员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学习播音主持专业的她,积极将个人专业特长融入教书育人中。她执着于学习,注重个人业务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水平,熟练运用现代传媒技术创新开展德育宣传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学校创建省四星级高中期间,她担任省专家组进场验收的讲解工作,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作为一名团干部,她将热情与执着倾注于各项工作中。积极响应打造“青年身边的共青团”的号召,深入学生中,做他们的“大姐姐”,经常与学生开展谈心谈话活动,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为,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各类困难,引导带动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她负责校园广播站、电视台等工作,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用心辅导每一名校园主持人、记者、摄像师、编导,让他们在学习之余掌握电视节目采编播技能,增长才干,展现自我。指导他们认真记录了学校教学和各项活动的点点滴滴,精心编制出一期又一期全校师生喜闻乐见的精彩节目。她曾多次担任全市教育系统大型文艺汇演、师生经典诵读比赛、中小学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主持人工作。2018年4月代表学校参加第六届宿迁市读书节特别节目春季诗会朗诵表演。
她指导学生参加宿迁市中小学幼儿艺术展演活动荣获特等奖,个人荣获江苏省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连续三年被评为学校“优秀社团指导老师”“优秀共产党员”;先后荣获中心城区教育系统“优秀共青团干部”、全市中学中职共青团先进个人、“宿迁市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宋 碧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教师、团委负责人
不忘筑梦桃李初心
她,2004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获得江苏师范大学音乐教育硕士,国家高级礼仪培训师,形象礼仪指导师,国家高级茶艺师,宿迁高等师范学校团委负责人,双师型教师。
作为一名礼仪专业教师,她以礼仪传播文明。2015年她领衔成立了宿迁高师礼仪工作室,去年9月,在全国职业院校礼仪大赛教师组比赛中,宋碧以沉稳的表现斩获比赛“特等奖”,学生组也获得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五个的好成绩,位居江苏省首位。她创编了《八礼四仪》礼仪操、《校园礼仪操》等在兄弟校间广泛传播,高师礼仪队得到市民好评,成为我市文明礼仪的表率。
作为学校团委负责人,她以社团建设为抓手,打造校园特色团建品牌。2008年担任学前系团总支书记期间,宋碧先后成立了11个社团, 2011年调整到校团委工作后,她在原基础上将社团进一步扩大,发展为大小社团40个,学校重点社团21个。聘请专业指导教师,把社团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从骆马湖渔火节到湖滨新城体育节,从三月的雷锋节到“一二·九”爱国教育系列活动,从文体演出到各类校外志愿活动,寒来暑往,带领高师青年团员者把文体活动的精彩、把志愿活动的温暖送给需要的人们。2018年3月,号召全校200多教职工集体募捐,带领志愿者走进宿迁市“三无人员”,为他们送去衣物、食品和歌声,与他们共享文明城市的同一片蓝天。
宋碧2013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者”;她所指导的礼仪团社获“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者组织”称号;2014年被宋碧被评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2016年被评为“市直教育系统先进个人”;2018年4月受省教师培训中心邀请录制江苏省中小学教师礼仪网络课程,并获优秀课程表彰。
吕苏江
宿迁青华中学教师、团委书记、信息技术教研组长
用卓越点亮青春梦想
他,是一名共产党员,教育学硕士,中小学高级教师。现任宿迁青华中学团委书记、信息技术教研组长。多年来,他一直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凭着高超的教学艺术,良好的师德及高尚的思想品质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他在教学科研中追求卓越,激情满怀。是大家公认的“学习型教师”,勤奋的学习、不断的积累使他逐渐成熟,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课堂他自由驾驭,他的课堂,已经成了学生探究知识的乐园。他多次在全市教研活动中开设专题讲座、上示范课,是公认的教学行家里手。2013年,他先后在江苏省和宿迁市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和一等奖,两次在宿迁市信息技术教师优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他执教的《分支结构》,在2017年江苏省高中信息技术优秀课评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他充满激情、敢于创新,不仅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教学,而且善于总结、思考和积累,他撰写的《“低起点、多层次”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等多篇论文在省、市论文评比中荣获一、二等奖。2007年被评为宿迁市高中信息技术“教坛新秀”,2017年作为优秀教师被省教育厅选派赴新疆克州送教讲学。
作为学校的团委书记,他在团的工作积极开拓创新,带领学校团委班子,创新开展中学“六个一”团建项目,宿迁青华中学被团省委评为“江苏省中学中职共青团工作‘六个一’团建项目示范校”。在他的带领下,青华中学团委先后荣获江苏省中学共青团“十佳共青团组织”“省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省中学志愿者行动“创新示范点”“宿迁市青年文明号”“宿迁市五四红旗团委”“宿迁市优秀中学共青团组织”、市直教育系统“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魏学广
江苏省宿迁中学教师、团委副书记
教书育人 卸不下的责任
他常跟学生说:“最好的年龄要为最美的梦想尽最大的努力,这也许就是我对他们三年青春的定义。”不知不觉中,他已在教书育人路上走了十个年头。
2008年5月的一个下午,在回山东老家的大巴车上魏学广接到被学校录用的电话,他第一时间向父亲报喜,父亲只说了两字:不孬!晚上到家,父亲就问魏学广:你准备好了吗?他说:准备什么?“你要做老师了,一定要对学生负责任,对得起家长和学校对你的信任。”三言两语,确是慈父嘱托,那一夜魏学广想了很多,至今他还记得父亲说话的份量。
开始工作的前三年,每节课上课之前都要提着凳子去学习同行的课,然后自己再二次加工,直到自己把上课的过程练了很多遍,觉得没问题了才敢走进课堂,每天来的最早走的最晚,到宿舍还要做一会题目才睡觉,否则魏学广无法直视学生求知的目光。“一直很感激周围的恩师和前辈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我更感激曾经包容的学生们。是他们让我发现了一路的风景!”每当魏学广取得一点成绩的时候,妻子都会说,你的法宝就是“抛家舍业”。2017年妻子生产的时正是高考前最关键的时期,从宝宝出生到出院都是她一个人在医院。高考成绩出来,班上考取两个北大,魏学广兴奋的像个孩子,而对妻子的补偿从未兑现过。“更多时候中午如果不回家,宝宝几天都见不到我,早上上班的时候,宝宝还没醒,晚上到家,宝宝已经睡着了。我一直想我这是为了什么,除了这是一份工作之外,我想更多的还是老爸的那句话吧。责任是我这一路上永远卸不下的行李!”
新的征程,变的是学生,不变的是那颗初心。九年班主任的经历告诉魏学广教育的真谛是陪伴中欣赏风景!
王莉芳
宿豫中学教师
爱如烛燃 静默温暖
她常说,自己是一位平凡的人,平凡得走在人群中就认不出来。但她心怀温暖,热心公益。工作之余,她经常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利用周末去做义工。她加入网络公益组织,积极参与“反虐童”、“抵制携童乞讨”等活动。为了挽救仓集镇一名患重病的大学生的生命,她多方奔走,并在网络上积极呼吁,为其筹集医疗费用,引起社会关注,后来该同学肾器官移植成功。2014年,她的新浪微博被@宿迁之声 评为该年度“最公益”奖。
作为一名教师,对贫困学生的帮助更是不遗余力。她帮助的第一个学生因为经常上课睡觉,她发现后,通过与这名同学谈话了解到,孩子的母亲已经走失半年之久。王莉芳通过多方途径帮助孩子寻找母亲,最后在警察的帮助下,辗转找到了孩子母亲,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第二个帮助的同学因为家庭原因,面临辍学。王莉芳及时伸出援手,资助孩子读书。这两个孩子后来顺利考入大学。为了帮助更多的困难学生,王莉芳建立了“小鸭老师爱心助学群”,在爱心人士和贫困学生之间架起桥梁,自己每月拿出部分工资和爱心人士一起帮助这些家庭贫困的孩子。目前已有11名学生受到长期资助,她还为5名学生积极争取了社会救助物资。她还为家乡的公益书屋捐赠图书,给边远地区儿童邮寄书籍,为被救助的贫困家庭邮寄衣物……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爱是一朵花,她愿做花的种子,守一方土,默默绽放;爱是一束光,她愿做光的燃料,亮一支烛,静静温暖。
本版组稿:庄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