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养鸭场别让池塘成“粪池”

2020年12月14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2020/11/11

■ 本报采访组

泗洪县上塘镇一位读者日前致电本报13951395151热线电话反映:上塘镇大周村四组有一家大型养鸭场,占用村里的池塘养殖。该养鸭场规模较大,肉鸭一个多月出栏,鸭粪随意倾倒,死鸭随意丢弃,腐烂发臭,大量污水、鸭粪直排到池塘中,污染水质,影响村民的灌溉和日常生活,村民意见很大。11月6日,本报采访组来到上塘镇大周村进行实地调查。

来到大周村七组的一个岔路口,有几位村民在路边打扫卫生、捡拾垃圾。听说是来了解四组养鸭场污染情况的,几位村民凑上前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诉说他们对养鸭场污染的不满:“养鸭场规模很大,据说一年出栏肉鸭几十万只,养鸭场就建在四组的池塘边。”“养鸭场距离村庄不远,臭味特别大,全村都能闻到。”“他们把池塘垫起来建鸭舍,塘埂向里拓宽了十几米,池塘面积越来越小。池塘被污染了,庄稼只能靠井水灌溉。”“养殖场死鸭子随处丢弃,鸭粪直接倾倒在池塘里,昔日灌溉用的一池清水已经变成了粪池……”有的村民看不下去,就拍视频发抖音,看了就让人作呕。

据了解,大周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因为地势较高,取水难,灌溉困难,1995年前后,上级水利部门开展扶贫,为每个村民小组建了一个蓄水池塘,收集雨水,用于农田灌溉。小池塘占地二三十亩,大池塘占地四五十亩。池塘建好后四季储存雨水,大大缓解了当地农田灌溉难的问题。“能灌溉了,也改变了当地的种植结构,过去当地主要种植旱作物,有了池塘以后,就能种植水稻了。”一位朱姓村民说,去年,养鸭大户在四组池塘边建起了养鸭场,不仅带来了污染,村民也没有水灌溉庄稼了,只能花钱买水灌溉。

顺着村民指引的方向,采访组找到了四组的养鸭场。养鸭场一角,一块蓝色牌子上写着“养殖重地、闲人免进”8个大字。走到近处,臭味难闻,能听到鸭舍里鸭子的叫声。3名工人正在赶着一群小鸭子,从东侧的鸭舍转移到南侧的鸭舍。与鸭舍相隔几米远,就是农田,一根直径大约10厘米的水管正从几百米外的井中抽水灌溉。

采访组沿着池塘边转了一圈,发现鸭舍围绕池塘四周而建,不少鸭粪、污水渗透到鸭舍外的道路上。在池塘东北角一处拴着狗的缺口,采访组看到了池塘的全貌:整个池塘被分割为南北两块,南面的一半是污水,北面半个池塘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露天鸭粪池,池塘中是乌黑、粘稠、厚厚的鸭粪,一些死鸭子漂浮在鸭粪上,逼人的臭味令人反胃。

来到养鸭场最南面,采访组采访了养鸭场负责人之一陈先生。陈先生说,去年他和几个朋友合伙办了这个养鸭场,目前,养鸭场已经投入了100多万元。这个养鸭场主要养肉鸭,从买来鸭苗到肉鸭出栏,大约需要40天时间。养鸭场一年可出栏40-50万只肉鸭。据陈先生介绍,养鸭场需要大量的水冲洗鸭粪,所以才把养鸭场建在池塘边。他们和村里签了5年合同,每年租金2万多元。因为塘埂太窄,不够建鸭舍的,他们就往池塘里垫泥土,把塘埂向里拓宽17米左右,这样才能建成14米宽的鸭舍。采访组问,建这么大的养鸭场,如何处理污染问题?陈先生说,池塘北半边算是露天化粪池,考虑到养鸭产生的鸭粪多,他们最近又从村里租了几十亩地搞种植,来消化这些鸭粪。

这么大规模的养鸭场是否有环评等手续?污染和占用村民灌溉用的池塘,当地政府是否知晓?如何处理养鸭场污染问题?带着这些疑问,采访组与上塘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取得了联系。来到大周村党群活动中心,采访组见到了上塘镇分管生态环境工作的副镇长张先生,以及大周村党支部书记朱先生。据朱先生介绍,去年村里进行空间治理,为了充分利用废地,增加村集体收入,村里就把28亩池塘出租给养鸭户建养鸭场。不过他说,在此之前,池塘已经不具备灌溉条件了,不存在占用群众灌溉水资源问题。至于养鸭场是否有环评等手续,他表示不清楚。

对于上述养鸭场污染问题,副镇长张先生说的确存在,并说上述养鸭场目前还没有办理相关手续,也没有走相关报批程序。就目前的污染状况,副镇长张先生说,既然养鸭场排污问题没有处理好,出现露天鸭粪池现象,影响周边群众生产生活,他会向镇里主要领导汇报,责成养殖户迅速整改,确保半个月内整改到位,不再污染环境。初步措施是:重新建鸭粪处理设施,把池塘里露天鸭粪全部抽走;村里每天一巡查,镇里两天一巡查,确保督促整改到位。如果整改不到位,坚决关闭养鸭场;恢复池塘灌溉功能,继续蓄水,让周边群众用池塘里的水灌溉庄稼;加强长效管理,确保污染现象以后不再出现。

2018年11月6日,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提出: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同时要求:严格畜禽规模养殖环境监管。将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纳入重点污染源管理,对年出栏生猪5000头(其他畜禽种类折合猪的养殖规模)以上和涉及环境敏感区的畜禽养殖场(小区)执行环评报告书制度,其他畜禽规模养殖场执行环境影响登记表制度,对设有排污口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实施排污许可制度。推动畜禽养殖场配备视频监控设施,记录粪污处理、运输和资源化利用等情况,防止粪污偷运偷排。推进养殖生产清洁化和产业模式生态化,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严格畜禽规模养殖环境监管,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和水生生态保护。

发展壮大乡村养殖产业本是好事,但决不能以污染水源、影响百姓生活为代价。大周村这家养鸭场污染了水源,影响到了村民的正常生活。治理好污染问题,还百姓以清新空气,还百姓以“绿水”,才是硬道理。

对上塘镇大周村养鸭场污染治理情况,本报将继续予以关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