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全域旅游 醉美洋河

2020年12月14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2018/09/30

本报记者 张立婷 尹修广 庄力玮 肖伟伟 郑绪军

■ 通 讯 员 陈晓雨 袁  航                             

2018年9月23日,中国首个农民丰收节。

当天,洋河农业嘉年华广场上,数万农民欢聚于此,载歌载舞,与成串的红辣椒、黄玉米、白蒜头相映成趣,唤起了人们对于农耕文化的记忆,也唤出了农旅融合的发展新思路。

市洋河新区地处北纬33度线上的黄金酿酒带,因酒而兴,又不仅是酒都,还是一个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城区。新时代,市洋河新区“全域旅游、全景洋河”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定位谋高远

描绘全域旅游蓝图

“当前,我区的产业链不够完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既是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也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客观需要。”2017年7月30日,市洋河新区党工委书记张联东在全域旅游动员大会上掷地有声。

而旅游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联动性强、带动辐射广等特点,能够沟通上下游、联合一二三产业,带动其它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全域旅游,不仅可以直接为景点、餐饮、住宿、商贸等带来客源和市场,而且会间接地带动和影响城乡建设、工业生产、文化体育等行业的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全域旅游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系统旅游。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发展旅游产业,而是发挥旅游产业的优势,以全域旅游发展引领全域经济发展。

谋定而动。动员大会开完,市洋河新区把旅游作为谋划全面发展、推动各项工作的牛鼻子,时时处处运用旅游思维、借鉴旅游规律、植入旅游元素、参照旅游指标,增强决策落实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统筹该区优势资源,确立了“一镇一带一区一园”(即生态经济示范镇、古黄河生态产业带、旅游度假区、生态农业示范园)的发展格局。同时,确立“旅游即城市、城市即旅游”的思维,高标准、人性化地推进城市家居、城市绿化、城市驿站、市政交通等城市功能性项目建设。当年,市洋河新区共排定“旅游+”项目23个,总投资超100亿元,掀起了“大干旅游、干大旅游”的新热潮。

项目齐发力

做足“旅游+”文章

一到就醉了,这是很多人到市洋河新区旅游的第一感受。而游客何兆麒感受更为丰富。这个中秋假期,何兆麒没有回家过节,而是和一帮朋友来到了市洋河新区。

“我们以为,来市洋河新区就体验一下酒文化,真没想到,这里还有万亩玫瑰园,还藏着一个‘寓教于游’的洋河农业嘉年华’。”何兆麒说,这是他第二次到市洋河新区,与第一次来相比如今业态更丰富,从世界名酒到浪漫花园,从果蔬采摘到古黄河游园,旅游把一粒粒“珍珠”串成了一串“珍珠链”。

而这,正是市洋河新区推进全域旅游建设后发生的巨大变化。

依托独特的酒文化资源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市洋河新区激活一切有利于旅游发展的隐性基因,加大城市、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全力构建城市有底蕴、小镇有情趣、田园有风光的全域旅游大格局。如今,运用“旅游+”思维,坚持“大项目支撑、大项目带动”,推动了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以古黄河为轴的生态休闲产业带和以徐淮路为轴的休闲农业产业带是市洋河新区发展观光旅游的两条主线,“旅游+农业”发展模式贯穿始终,市洋河新区版城市大公园正在悄然兴起。玫瑰小镇、河西田园综合体、麦禾稻田、江苏润易国际农业科技园等一批生态高效农业项目相继落地实施。今年4月29日,洋河农业嘉年华盛大开园,标志着市洋河新区开启农旅融合新模式。

同时,市洋河新区大力挖掘、提炼酒文化,古镇文化等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精塑梦之蓝中央酒区、御酒庄园等一批工业旅游项目。此外,依托“全国绵柔型白酒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这一金字招牌,加快建设酒类酿造产业集聚区二、三、四期工程,持续推进本地中小酒企搬迁入园、转型发展,做大做强酒产业,形成链条完善的工业旅游线路,力争打造国际酒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

城市功能配套是城市旅游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物质基础。市洋河新区围绕载体带动,积极推进交通、绿化、环卫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经完成酒都大道绿化提升、古黄河郑楼段生态廊道交通、景观建设以及公厕、市场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347省道、徐淮路拓宽等交通提升项目正在建设中。

节庆创意多

擦亮酒都旅游名片

眼下,中秋刚过,国庆长假即将来临,旅游进入一年旺季。市洋河新区抓住节庆契机,为游客策划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

比如,在十月份推出稻草人文化艺术节暨恐龙展、“萌宠嘉年华 漫动你我他”活动,十月中旬推出“藕遇秋”乡村体验游,国庆期间,洋河农业嘉年华将上演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如:爱国知识快问快答、璀璨烟花秀等。

可以说,节庆旅游是旅游业中较能集聚人气和商机的旅游形式。

近年来,市洋河新区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便利的区位条件和有力的政策措施,运用“旅游+”思维,发挥优势、补齐短板,以举办特色品牌节庆活动,助推全域旅游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9月23日,宿迁市首届农民丰收节选择在洋河农业嘉年华举行,吸引众多媒体和数万游客参与。这一天,市洋河新区可谓做足了功课。11个场景展示和众多系列活动,从农产品展销到丰收大集市,从农活体验到农工饭品尝,民俗演出、农业摄影、美食直播等,精彩无限,让众多农民和游客流连忘返。

在剥玉米环节,不论是小朋友还是大朋友,都忍不住地尝试一下。一个玉米棒放进机器,转动摇杆就可以轻松剥出玉米来,相比较旧时艰难的手剥玉米,省时又省力。“今天第一次剥玉米,我觉得很神奇,很开心。”游客郭慕梓说。

和郭先生一样来市洋河新区体验节庆旅游的人络绎不绝,节庆旅游高峰使全域旅游再度升温。

每年一度的苏酒集团封藏大典,百万观众线上、线下齐关注;洋河农业嘉年华开园,也瞄准了五一假期;举办美食节,群众互动参与多……在丰富传统节日活动基础上,市洋河新区打造和培育了许多现代节庆活动,并日益成为“新名片”,凸显旅游大商机,不断擦亮全域旅游名片。

产业带动足

释放旅游富民红利

“竹篱茅舍风光好,高楼大厦总不如”。当农村土地大面积流转,市洋河新区此时发展全域旅游,如何让农民分上红利?

秋分时节,在洋河农业嘉年华蔬菜馆,记者看到一幅生动的田园景象:除了络绎不绝的游客,馆内数十名村民正在熟练地剪枝、布置,他们在这儿打工尝到了增收的甜头,切身感受到在家门口工作的便利。

“这里活不重,而且就在家门口,每天80元,当天就能领到工钱,大伙都肯来这里找活干。”村民陈素娥今年49岁,在这里已经干了7个多月了。她坦言,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这样出来打打工、增加收入也挺好。

洋河农业嘉年华占地面积567亩,设有蔬菜馆、谷食馆、纤维馆、花卉馆、果树馆、中药馆、生态馆、沙漠馆八个主题场馆。该项目通过产学研用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文旅融合,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目前,已带动10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民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既是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 也是关系到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成败的一个重要问题。”张联东如是说。

从背着锄头“看天吃饭”,到端上旅游这个“金饭碗”,全域旅游让农民找到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江苏润易国际农业科技园是市洋河新区引进的现代化农业项目,也是全国较大的高端葡萄和樱桃种植基地之一,规划占地面积5000亩,已建成投入使用大棚1130亩。

据介绍,该科技园的棚内管理采用当地农民家庭承包的模式,实行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采收,统一分销,已有30多名当地农民参与其中。项目全部完工后,可以带动当地800多人就业。

村民丁艳到江苏润易国际农业科技园工作才几个月,已熟练掌握葡萄绑枝、摘芯等技术。“‘傍’上大企业,我们小农户不仅腰包鼓起来,还学到不少技术,过得越来越充实!”丁艳说。

截至9月份,市洋河新区共接待游客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45亿元,带动3572名农民实现就业,全域旅游发展释放富民红利,成效显著。酒都洋河,又掀开了发展的新篇章,一条具有地域特色、实现旅游带动全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子已经呈现在人们面前!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