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宿迁顺河集:乾隆皇帝为你留下多少诗文匾联?

2020年12月15日 10阅读 来源:宿迁日报 2015/11/12

孙汝龙

清爱新觉罗·弘历皇帝(俗称乾隆皇帝)(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是清朝第六位皇帝,200多年来对他的文治武功给他的正面评价较多,“康乾盛世”是后人对他和他的祖父康熙、父亲雍正的最佳褒扬。乾隆皇帝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是中国最长寿的君王,从文的方面来说,他兼具学者、诗人、艺术家气质,在诗词、曲赋、书法、绘画、音乐上都有很深的造诣。他还是古往今来搜罗最富的收藏家和鉴赏家。他还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诗人,虽然诗作的质量不敢恭维,有的出自词臣之手,他一生作诗41800多首。

一、乾隆南巡与顺河集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沿京杭大运河南巡经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地,沿途到了好多地方,留下诸多传说佳话,每到一地,都写下御制诗文、匾额楹联。乾隆六下江南巡幸宿迁,来回经运河南下、回銮,驻跸宿迁境内几个行宫、大营,在宿迁留下40多首御制诗文,涉及咏作宿迁县、顺河集、仰化集、永济桥、骆马湖、运河、六塘河等处。本文仅就乾隆先后12次驻跸顺河集行宫(大营)为“顺河集行馆”和行馆中的梅花留下8首御制诗文、一块御制匾额、2副楹联作一考证,敬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乾隆六下江南在位于现宿迁市宿豫区顺河居委会“盛世佳园”小区北侧的“顺河集”驻跸12次,分别是农历1751年二月、四月;1757年二月、四月;1762年二月、四月;1765年二月、三月;1780年二月、四月;1784年二月、闰三月南巡、回銮时驻跸顺河集(见2015年7月21日,《宿迁晚报》10版“揭秘”栏目),到底留下多少诗文、匾联为了深入研究乾隆在宿迁顺河集留下的御制诗文的原委,带着这些问题,经请教本地专家、学者,查阅、对照民国《宿迁县志》(1935年)、新千年本《徐州府志》和《宿迁市志》,专程在南京图书馆查阅考证《清实录》之《高宗纯皇帝实录》和《南巡盛典》、《乾隆御制诗文全集》(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等史料。主要对乾隆皇帝驻跸顺河集御制诗文、匾联等情况进行再考证,且有新的发现。

《南巡盛典》是清两江总督高晋等编撰,成书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共一百二十卷,较为全面地记载了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弘历帝四次南巡的有关资料。《南巡盛典》卷九十四至卷一百零五为名胜;《名胜》篇是《南巡盛典》中的精华,计有图版三百一十幅,分别绘有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地的名山大川、行宫别墅、寺朝道观、园林池馆、古桥井泉等一百五十余处。画面构图严谨,笔触细致,形象地展示了当时的自然景观和建筑风貌。其中许多胜迹,因迭经变故,早已湮没。“顺河集行宫”是《南巡盛典》之“名胜·江南”中的第一张绘图。而“顺河集行宫”遗址也在2010年被文物考古部门发现,并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引起市级文化部门的高度关注。

查阅《南巡盛典》之“名胜·江南”,看到的绘图画面,除“顺河集行宫”图案外,还注有“三山”、“永济桥”、“运河”、“顺河集”、“行宫”、“宫门”、“马陵山”、“宿迁县”等字样,且这样描述“顺河集行宫”:“在宿迁县运河东,遥堤之旁,北距永济桥五里,入江南将百里矣。銮輅时巡,向驻跸于行幄。二十五年,大吏构便殿数重,“庶民子来”,成于不日。壬午、乙酉恭蒙羲驭初停,自此三山远黛,树色波光,长被纠缦之华,而腾文焕采矣。”(《南巡盛典》卷九十七·名胜·江南1—3页)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先后12次跸顺河集行宫(大营),乾隆每到一处都要题诗作词,感其美景有感而发,特别是8首御制诗文和行宫2副楹联、一块匾额,被《乾隆御制诗文全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南巡盛典》等记载,下面全文记载和注译御制诗文、匾联。

二、御制诗文8首

1、《顺河集行馆作》:

登舟尚迟(去声(1))四朝程,尽可修除张幕城。

何事居然亦室宇,稍欣未致大经营。

土香皆草才苏纽,风细盆梅欲放荣。

西望运河堤杰峙,几多酌济系予情。

2、《放笔写盆梅并为是歌》: 

顺河集边室数楹,防湫湿建由大吏。

既朴且醇秀而野,江北已递江南意。

春风驻辇喜清舒,庭有盆梅为点缀。

藏苞含萼未全开,以未全开益清致。

观其蕴酿有馀思, 设已烂漫夫何味。

邓尉(2)香雪即当逢,女夷(2)酌剂有深义。

因之放笔为写生,无咎元章法总置。

尺蠖之屈以求信,妙筦(3)由来易理契。

这两首是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年)第三次南巡驻跸顺河集行宫而作(《南巡盛典》卷二十三·天章2—3页)

3、《顺河集行馆叠旧作韵》:

桥过永济不多程,行馆西邻宿预城。

数宇瓦房朴非殿,周围布帐制如营(南来行馆率简朴非宫殿,比至此处则益令从越,内则数宇,外列布帐为周庐仍如行营之制(4))。

柳丝墙外摇还弱,兰朵阶前馥以荣。

到处懋勤供研匣,舍斯何用遣闲情。

4、《顺河集行馆咏盆梅叠旧作韵》:

借问时巡奚所重,盖在观民与课吏。

馀暇风物亦因探,绿柳红桃岂留意。

言花其必属寒梅,恰见枝头数英缀。

前度曾无一朵开,拂纸为写含苞致。

今来乃放十之三,是则色香标尽味。

搁笔讵关欲藏拙,我於无咎得其义。

非因游蜂解神韵,几以野梅遭顿置。

独不见粉白黛绿尽精工,乃有时人与深契。

第3、第4首是乾隆三十年(乙酉1765年)第四次南巡驻跸顺河集行宫而作(《南巡盛典》卷三十一·天章3页或《乾隆御制诗文全集》·御制诗三集卷四十五22页)

5、《顺河集行馆再叠旧作韵》:

永济桥过六里程,顺河集旁厹犹(5)城。

仲春适可一朝憩,壬午犹思大吏营。

墙外柳条高下袅,盆中梅朵两三荣。

抚今岂不追前度,每欲摛(6)词辄缱情。

6、《顺河集行馆咏盆梅再叠旧作韵》:

顺河行馆成多年,不勤民力勤诸吏。

各出养廉因以成,然非所嘉益欿(7)意。

逮今复阅十余载,岂无修葺增点缀。

公捐长此竞安穷,逐尽罢之计费赐。

朴室向已居之安,几树盆梅仍昔致。

梢头初放出尘姿,蕊间已喷含春味。

弗以多胜以少胜,静而对之悟其义。

此去江浙胥梅乡,特传消息速邮置。

则在其先弗在繁,一枝陆氏情应契。

第5、第6首是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年)第五次南巡驻跸顺河集行宫而作(《乾隆御制诗文全集》·御制诗四集卷六十八344页)

7、《顺河集行馆三叠旧作韵》:

登舫惟余四日程,恧(8)行馆傍宿迁城。

虽非择地为指示,究是费财劳构营。

暂倚窗纱迎日朗,底须盆卉报春荣。

壬(午(9))年乙(酉(10))岁庚之子,指壁三赓(11)一舜情。

8、《顺河集行馆咏盆梅三叠旧作韵》:

行馆驻早有清暇,次第召见大小吏。

畴咨民隐及政要,乃我巡方之本意。

所幸迩年薄有收(宿迁向年每遇水涝辄致成灾,近年以来颇获有收以非漫水所经之地也(12)),实象在民非装缀。

较之迤北丰沛郡,未被河患蒙天赐(辛丑青龙冈于此岸漫口,水势下注丰沛,被灾较重,此处幸获安全。实荷上苍福佑也(13))。

进止诸务仍余闲,朴屋徘徊适清致。

壁上盆梅我补为(壁上盆梅壬午南巡时,所写有《放笔写盆梅歌》,兹来失去复补为之(14)),一枝仍此江南味。

写梅者多难偻(15)指,却于无咎得其义。

五圈三点足传神,傅粉涂硃率可置。

忽然更韵忆老尹(时尹继善为两江总督,曾命赓和是题,兹追忆前巡,不胜怀旧之感(16)),今无已夫失宿契。

第7、第8首是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第六次南巡驻跸顺河集行宫而作(《乾隆御制诗文全集》·御制诗五集卷三258页)

以上8首御制诗文,据笔者了解,公开发表的仅前4首,通过认真查阅《乾隆御制诗文全集》,又新发现后4首,根据对比,新千年本《徐州府志》和民国24年(1935年)《宿迁县志》的“宸翰(16)”只登前4首。

通读这8首诗,发现与乾隆在皂河“龙王庙行宫”写的5首御制诗有“相似”之处:即皂河龙王庙行宫写的5首御制诗的每首诗的结尾都有“波”字,而“顺河集行宫”8首诗中4次描写“顺河集行馆”结尾都有“情”字;4次“行馆咏盆梅”结尾都有一个“契”字。这充分反映乾隆皇帝为什么每次南巡都驻跸“顺河集”,对顺河集行宫和行宫中盆梅的深厚感情。

三、御制楹联2副、匾额1块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不管是南巡还是回銮都要驻跸顺河集行宫(大营),先后为顺河集行宫题写诗文,还题写楹联、匾额,《南巡盛典》之“顺河集行宫”有图为证,而根据宿迁本地民俗专家王晓风先生介绍,这是一个有着九座单独建筑的两进院落,最后面设立一处花园,中轴线上五座建筑有三座五楹的作为宫门、朝堂和后宫,中间穿插两座塞门和仪门。

《徐州府志》“宸翰”记载,乾隆御书宿迁顺河集行宫大门的匾额是:“泽国敷春”,行宫内有两副楹联,它们是:“百里控长堤利筹行水,三间开朴宇安廑同民”、“暇当绨几身聊憩,景入纱疏意与存”。这与《南巡盛典》卷二十·八十四页记载一致,且是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年四月)回銮时驻跸顺河集行宫御书。

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顺河集行宫遗址”,虽然目前已经不见其貌,但对于宿豫乃至宿迁中心城市运河边上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很有保护、发掘、研究、开发、利用之价值,对于进一步厚植宿豫、宿迁人文历史底蕴,提升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魅力,提高宿迁市、宿豫区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系宿迁市社科联理事、助理研究员)

注释:(1)、(4)、(9)、(10)、(12)、(13)、(14)、(16)为 

原文说明;

(2)邓尉、女夷:邓尉,即邓尉山,在苏州城西南三        

十公里,以“香雪海”闻名,是中国著名的赏梅胜地,其地因东汉开国功臣邓禹得名。女夷,南岳夫人魏华存的弟子。公元334年,魏华存以83岁高龄辞世,传说她死后七天即被西王母派众仙接引升天。相传女夷后来也升天成仙,掌管天下名花,称为花神。

(3)妙筦:筦,guǎn,同“管”。用管乐器奏出的动听的音乐。

(5)厹犹:厹,qiú,厹犹,春秋时宋地,汉置县,今江苏宿迁市。

(6)摛:chī,舒展,散布。

(7)欿:kǎn,忧愁,不得意。

(8)恧:nǜ,惭愧。

(11)赓:gēng,继续。

(15)偻:lǚ,迅速。

(16)宸翰:宸,chén,宸翰,帝王所作的诗文书画。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