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长三角一体化,一张蓝图管全域

2020年12月08日 10阅读 来源:解放日报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重要意义。

2018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年后,《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出炉。今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与长三角地区负责同志谈成绩、说不足、谋共识。前不久,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揭牌一周年,交出制度创新的亮眼成绩单。长三角一体化已深入人心,长三角各地干部群众树立新观念,沪苏浙皖正主动靠前,共同解答好“1+1+1+1>4”的这道一体化考题,以一体化生动实践,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破壁

位于沪苏浙交界处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正逢揭牌一周年,这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以前,这里被当地老百姓视为“三不管地带”;一年来,这里正在实现“一张蓝图管全域”。今年6月18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公布,范围不大,仅青浦、吴江、嘉善“两区一县”2400多平方公里土地,但这份规划意义重大,一份规划跨三个省级行政区,成为国内首个省级行政主体共同编制的跨省域国土空间规划。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探索一体化制度创新,示范区建设正聚焦共性突出问题,进行系统性改革实践,形成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协调发展制度成果。

新路打通,创新接踵而来。7月15日,一体化示范区发布《先行启动区产业项目准入标准(试行)》和《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在全国首次实现跨省级行政区域执行统一的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和产业项目准入标准,示范区还实现了高频涉税事项跨区通办,异地门急诊就医无须备案即可直接刷卡结算。

流动

这一年来,长三角各经济要素已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三省一市拉长各自长板,攥指成拳,形成合力。即便在今年新冠疫情影响下,跨省“活水”也迅速重启流动。

今年1月30日,位于上海嘉定的开米科技有限公司收到上海市经信委发出的《生产能力应急征用通知》,要求企业紧急复工生产消毒液。这家企业在上海嘉定,但纸箱和标贴在江苏太仓,小瓶子生产在上海青浦,大瓶子生产在浙江嘉善,原液提供商在江苏泰州,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企业80%位于长三角,至少11家外地供应商需要协调。在相关工作组的帮助下,交通物流、应急采购和相关企业复工复产一一解决,公司董事长于文感慨,长三角复工复产协同互助机制起了很大作用。2月27日,长三角三省一市召开视频会议,进一步合作建立五项工作机制,其中就专门提到建立产业链复工复产协同互助机制,全面梳理形成打通跨区域产业链的企业清单,强化供需匹配和原材料、零部件生产供应,落实通关、物流一体化等协同举措。

高地

多年来,长三角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如今正成为全面对外开放的新高地。长三角地区拥有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的宁波舟山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港上海港。长三角港口一体化发展正加快。去年11月5日,浙沪合作共建的小洋山北侧综合开发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计划明年11月完工。

长三角一体化,也正让一些“洼地”隆起。江苏南通迎来南通新机场、北沿江高铁以及通州湾新出海口等重大项目,其中,南通新机场将成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重要组成部分,与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共同组成上海航空主枢纽,实现南通城市能级的迅速提升。浙江湖州正期待借助已开通的商合杭高铁以及正在建设的沪苏湖高铁,未来能与上海等长三角中心城市实现同城效应,立志成为“长三角地区最黑的黑马、最热的热土、最绿的绿地”。安徽滁州则以“黑马”姿态成为安徽经济前三强,势头不减……更多的长三角人,欣喜长三角之变,期待长三角新变。

(作者:任俊锰)

《解放日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