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第三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召开。5.4万平方米展厅,超过1000家参展商,包括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101家海外文化机构;举办了1场主旨论坛,12场主题论坛,66场发布活动,14场专题经贸配对会;前三天现场达成签约20余场,实际交易金额3.8亿元……3年时间,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下称“文博会”)亮点纷呈,实现了从起步到“破圈”的跨越。明年,第四届长三角文博会更将走出上海,在长三角开枝散叶。
破圈:展会里的“网红”打卡地
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博物院、图书馆不仅有着大量的文创资源,近年来更转型为人气颇高的“网红”打卡地。本届文博会上,来自沪苏浙皖的50多家文博场馆,把博物馆和图书馆搬进了展会。江苏展商还把高速公路服务区、主题景区等带进了文博会。
传承:非遗项目尽显“江南风”
走进江苏展区,一座实物四方亭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这座木构螺旋藻井四方亭是由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南古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香山帮常州分支的匠师群体精心制作完成,色泽和谐、结构紧凑、制作精细、布局机巧。
科技:让文化“可听、可视、可阅读”
在江苏展区,5G“大运河”无疑是最吸睛的。长135米、高3米的数字化版《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以“卷轴”形式,在序厅空间数字化呈现运河风貌,让水可流、船可行、鸟可飞。同时,在此空间叠加运河诗词、江苏段运河地标、运河城市等介绍,展示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成果,让观众直观感受到运河文化和江苏的创新创造。
携手:文创扶贫好“热闹”
文创扶贫是本届文博会的一大亮点,不仅是青海果洛,云南省、贵州遵义、新疆喀什、西藏日喀则、重庆万州、湖北宜昌夷陵区等地区也带着自己的“看家宝贝”亮相。不仅是现场展出,本届文博会还为长三角地区对口帮扶援建的七个地区举办了直播带货,向线上观众介绍各地特色文创。
在文博会主旨论坛上,《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蓝皮书》(下称《蓝皮书》)发布。《蓝皮书》着眼于应用研究,致力于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为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区域发展环境、增强区域产业发展动力、推动长三角文化产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除了知识性成果,三省一市文投公司联合发起,吸纳长三角区域骨干文化企业、文化产业投资机构,共同成立了“长三角文化产业投资联盟”,为长三角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增添更多的活力、更强的动力。
此外,“长三角数字出版协同创新平台暨长三角数字出版创新发展联盟”应运而生,安徽出版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江苏安徽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共同规划,在上海张江科学城建设长三角数字出版协同创新中心、创新平台,打造一个以上海为中心,长三角地区为支撑,辐射全国,影响亚太地区的数字出版新高地,引领区域出版产业体系和协同创新体系。
《国际金融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