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至11月,长三角铁路发送旅客突破4.3亿人次,达到4.33亿人次,日均发送129.1万人次,占全国铁路客发总量22%,全年客发量有望突破4.7亿人次。(新华网 12月07日)
这是特殊之年的不俗成绩。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长三角铁路客运呈现了初期断崖式下跌、中期有序恢复、后期企稳回升三个阶段的特点。铁路日均客发量从2月份21.1万逐步回升到4月份84.6万、6月份127.1万、8月份171.6万、10月份190.4万,客运量保持了环比持续回升的良好态势。持续回升的客流量,是中国疫情防控成效显著的直接体现,更是中国加速恢复活力、回归市井烟火气的现实表现。
长三角客发量破4.3亿人次的背后,是无数工作者坚守岗位为防控疫情书写亮丽底色的真实写照。流动的铁路是防疫的关键场所。长三角铁路严格按照属地管理要求,今年先后发布疫情防控指导通知65份,根据防疫变化及时规范防控工作流程。截至11月,累计闭环转运入境重点旅客4500人次,协查旅客密切接触者385车次26.72万人次,协调运送医务人员59批次1708人、疫情防控物资2911批次8378吨……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每一个平凡人都在坚守,都在拼搏,为战胜疫情全力以赴,用实际行动构建起命运共同体,筑起了一道道坚固防线。
长三角客发量破4.3亿人次的背后,是交通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民生福祉的具体实践。随着长三角铁路路网越织越密,不仅为人民群众创造了朝发夕至、安全舒适、经济适用的出行模式,也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圈”“旅行圈”“朋友圈”,让天涯近在咫尺。与此同时,电子客票的全面实施,“铁路e卡通”的推行,互联网热链供餐等优质服务层出不穷,变化的不仅是速度的加快,更是整体出行服务品质的提升,不断增强着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交通出行领域的飞速发展,也更将激发广大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长三角客发量破4.3亿人次的背后,是中国经济社会强劲复苏的鲜活注脚。现代经济是一个主体多元、结构复杂、相互交织的动态循环系统,循环畅通是经济健康运行的前提保证。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的出行客流正在企稳回升。10月1日,上海虹桥至长沙南G1772次列车,客坐率超过90%。当天恰逢中秋、国庆双节,长三角铁路发送旅客309.9万人次,创下今年以来单日客发量最高纪录,部分列车再现“一票难求”的场景,这是从疫情中复苏发出的最清晰信号。同时,假期热潮也折射出市场经济复苏的澎湃动力,充分反映出中国经济足够稳健,国内消费能力与消费市场的前景依然广阔。
特殊之年,流动的长三角表现出了别样的魅力与强劲活力,这是中国经济增长转正、人民信心满怀的生动诠释。透过数据,我们看到了历经疫情大考后动起来、忙起来、火起来的中国,更看到了“疫”后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信心所在、底气所在。(李娜)
来源:经济日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