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长沙:努力建设文化强市

2020年12月16日 10阅读 来源:光明日报 2009年04月17日 星期五

每天,走进夜色垂临下的长沙田汉大剧院,人们不禁被剧院内欢快轻松的氛围深深感染――这里座无虚席,热闹非凡。100元到220元不等的门票,对大多数长沙人来说并不便宜,但田汉大剧院却持续7年创造天天爆满的奇迹。

在长沙,像田汉大剧院这样的知名文化品牌还有不少。正是这些文化品牌为长沙文化产业注入强劲活力。

用文化改变城市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很多城市还在争论‘文化产品是不是商品’的时候,长沙的歌厅就悄悄火起来了。”长沙市文化局副局长谭旭回忆。

或许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历来敢为人先的长沙人,一时间,100多家大小歌厅争先亮相,民营书商聚集的“黄泥街书市”声名大起,“戏窝子”南馆剧场的“映山红”戏剧节映红全国……

与文化市场同样活跃的是人们的褒贬不一。有人主张,对酒吧歌厅这类俗文化场所,还是关停好。可领导们并没有“一刀切”,而是宽容地表示“看看再说”。“魅力四射酒吧”董事长李志记忆犹新,当时一位领导果真微服来到酒吧“看看”,结果出来时通道被顾客挤得水泄不通,只好靠保安开道把他“解救”出来。李志紧张得出了一身汗,以为这下要关门了,但听到的却是领导的肯定:“这么受群众欢迎的文化场所,不发展对不起百姓!但一定要在管理和安全上多下功夫。”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长沙城市文化研讨会召开,并邀请作家韩作荣写出纪实文学《城市与人――长沙:城市的话题》,引导人们思考长沙的文化追求;1993年,全市兴起“长沙精神大讨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很快成为长沙人对自己的性格认同;1995年,提出建设“区域性国际性城市”,把长沙人的思想解放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用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城市建设和发展”,时任长沙市委书记的秦光荣在全国率先提出这一响亮口号。

得益于这种理念,长沙的酒吧、歌厅被保留了,黄泥街书市得到了扶持,民间剧团也备受重视……市政府逐渐转变角色,推进文化体制的“松绑”式改革,找到了融监督与服务为一体,提升文化格调的管理模式。他们成立文化市场管理委员会,对歌厅节目定期检查,举办经营者培训班,引导歌厅文化“倡导高雅的,支持健康的,允许无害的,反对低俗的”,长沙被悄悄地改变,文化逐步走入良性循环,百姓文化生活也随之丰富。

让文化润泽百姓

2001年,在长沙市党代会上,“以文立市”战略正式出台;随后以96万元向全国招标,征集文化产业规划方案。当时争议不小:花百万元买一个规划,值吗?时任长沙市市长谭仲池很坚定:能找到符合群众需求的方案,值!

同年9月,长沙再做超前之举,在全国率先召开全市发展文化产业工作会议,重金征得的《长沙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火热出炉,提出着重发展媒体传播、文化娱乐等六大文化支柱产业,并规划了“一带”(湘江风光带)、“七片”(七个文化产业集中区域)、“多点”(多个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旅游景观)的总体布局,确立了“科学规划带动、龙头企业带动、重点项目带动、文化环境带动”“四个带动”战略措施,以及“体制支撑、政策支撑、市场支撑、人才支撑”四个支撑体系。

随即,决策层创举频出:为长沙广电集团等五家重点扶持单位划拨土地5000余亩,建起规模化文化产业园区;对卡通企业等单位实行文化事业建设基金全额返还;鼓励民营资本介入,在税费减免、工商注册等方面予以优惠……

在政策利好的推动下,文化产业势如破竹―――田汉大剧院跻身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卡通形象“蓝猫”成为全国唯一动漫驰名商标,长沙动漫原创产量占全国总产量三分之一……至2008年,文化产业连续七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成为全市支柱产业之一。

“通过产业激发文化自身活力,确保文化成果百姓共享,这永远是第一位的。”长沙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泽珲说。

民生为重。长沙不断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扶持,建立完善了简牍博物馆、“一馆三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扶植成立了400余支群众文艺团队,常年开展“百万市民读书活动”等大型文化活动,并在全国率先启动“政府埋单,群众看戏”的送戏下乡百万补贴工程……

以文化助推经济

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不仅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也拉动了经济大幅增长。

2008年,全市文化产业总产值480亿元,增加值270亿元,占全市GDP9%,占湖南省文化产业半壁江山,增速和对GDP的贡献率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长沙图书交易会已发展为与全国书市和北京图书订货会齐名的“全国三大书市”之一,近两年参展书商在500家以上。

去年开始在全市歌厅、酒吧举办的“阳光娱乐节”,唱响了诚信经营、健康娱乐主题,全年共接待全国各地消费者5000万人次,拉动消费55亿元,为长沙获得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作出了贡献。

2008年,太平街接待旅客1000万人次,呈现太平盛世景象。长沙新建开业湘绣城、锦绣潇湘文化广场、雨花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化龙池清吧一条街等14个项目投资过亿元、年经营收入过亿元的文化项目。

长沙着力拉长原创动漫产业链条,去年全市原创动漫2.6万分钟,占全国总产量21%,居全国首位,动漫图书制作及蓝猫、虹猫蓝兔等动漫品牌产品经营以长沙为中心,快速向全国各地扩张,实现销售额20亿元。

拓维集团同步推进手机动漫原创与信息平台建设,去年手机动漫下载、转发量2500万条,拓维集团成功上市,被业内誉为“动漫第一股”。

2009年,“一江两岸文化走廊”贯穿百里,统合起13个文化产业基地、1000家文化企业,构筑省级文化产业中心园区;投资14亿元的“两馆一厅”(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工程去年动工后,即完成投资3亿元,主体工程雏形已具。投资13亿元的橘子洲文化景区工程,2007年开始建设,今年春节即试营业。

“长沙市文化建设再攀新高,源自过去的有效探索和新规划的逐步实施。”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说,“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的光荣责任。经济危机当前,长沙将进一步增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建设文化强市。”(本报记者龙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