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天府新区:从“首提地”到“先行区”

2020年12月16日 10阅读 来源:成都日报

历史的长河从来都奔腾不息。当一个新时代到来,它会以波澜壮阔之势来迎接一段新的征程,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独特印记。

如何规划好建设好公园城市?这,便是天府新区需要回答的时代命题。

“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2018年2月,公园城市这一全新的城市理念,从成都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今年1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再次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明确要求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作为国家级新区,从“首提地”到“先行区”,天府新区坚持以公园城市建设为统揽,锚固“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窗口、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未来城市样板”三大愿景,一步步解题、答卷,公园城市的探索与实践不断前行,创造出许多从未有过的美好场景。

近三年时间来,在这片土地上,一帧帧可感知可欣赏的城市美景,一个个可参与可消费的绿色场景,让人们心中的城市理想和向往的理想城市逐渐照进现实。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先行区这一使命和方向,正在这里落地生根、扬帆起航。

破题之问:“首提地”为什么是天府新区?

坚守生态本底

实现全域城、绿共融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每一座优秀的城市都有区别于其他城市与众不同的特质。而公园城市,正是成都这座城市的理想和灵魂。新区优良的生态本底,天然造就了建设公园城市的强大基因。

回望历史长河,几千年来,很多诗人在这里留下痕迹。宋代大诗人陆游在40岁时奉旨入川,途经这里,写下了《广都江上作》。“微波不摇江,纤云不行天。我来倚杖立,天水相澄鲜。平远望不尽,日落自生烟。梅花耿独立,雪树明前川……”在陆游的笔下,彼时的天府新区之景浓郁而热烈。

这样的生态本底并未随岁月而改变。时间拉回到现代,建设之初,天府新区便坚持“先绿后城”,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城乡规划体系、塑造城市形态。2018年,随着公园城市概念在这里提出,天府新区正式开启了探索建设公园城市的新征程,作为担负国家战略的重大平台、治蜀兴川的“百年大计”和成都大城崛起的重要支撑,在时代大势中确定了战略目标。

两年多来,天府新区从“公园城市”破题,努力把城市理想和理想城市绘成现实答卷——坚持70.1%的蓝绿空间,按照“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的规划理念,依托优美的山水田林本底、多样的山地浅丘地形、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城乡融合的组团式空间布局,将乡村、经济、生态三者统一于公园城市建设之中,在城市建设中寻求保护和开发的平衡,找到人与自然的最大公约数。

这样的解题思路从生态环境的变化便可看出。“天府新区对山水林田湖进行了全面保护和修复,开展了水环境综合治理、农田景观再造、全域森林化在内的一系列专项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山、两楔、三廊、五河、六湖、多渠’的大美生态格局,这是我们建设公园城市最大的底气。”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建设局)负责人介绍,在城市空间布局方面,天府新区改变了沿路拓展的传统方式,沿鹿溪河布局了三个城市组团,每个组团之间有大尺度的生态隔离廊道,组团内部又划分成若干个公园片区、公园社区、公园街区,形成了新区特有的四级空间体系,让人感觉城市就像是在自然中生长出来的。

“天府新区生态环境很好,要取得这样的成效是需要总体谋划、久久为功的。”殷切的话语中,是天府新区做好顶层设计,一锤接着一锤敲,取得的显著成效。

如今,当人们在天府新区举目远眺,欣赏眼前波光粼粼的湖水、蜿蜒林间的健身步道、各具魅力的建筑时,依旧能体会到当年陆放翁的心境。天蓝、水清、地绿的公园城市良好生态基底日益凸显,公园城市标识度得到有效提升——城、绿共融的一幕幕场景都已经在为“首提地”的标签续写诗篇。

探索之试:“先行区”如何先行先试?

汇集全球智慧

定义新发展理念下的“公园城市”形态

今年9月,天府新区向全球发出一份征集方案:拟沿兴隆湖畔,新打造“儿童艺术中心”和“路演中心”两个公共建筑节点。活动自启动报名以来,初选共收到来自全球的153家设计师事务所及个人的有效报名,其中不乏世界知名设计事务所。

以“公园城市”为题,汇集全球智慧,这样的尝试并非首次。和两年前的兴隆湖湖畔书店一样,今年的“双心”联动,再一次让全球看到了这个年轻的国家级新区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如何定义“公园城市”形态。

城市与自然的关系是什么?人与城市的关系是什么?面对这两个中国城市发展不得不回答的“哲学之问”,天府新区总规划师匡晓明的答案是——人与自然共生,人与城市共创,人与社会共享。在他看来,公园城市的建设,是新发展理念在成都全域的布局;而天府新区的规划,是新发展理念在一域的展开。

“我们采用‘沿河’‘沿绿’发展布局的新模式,让河湖等生态绿地不仅仅是城市的点缀,而是能承载产业、能转换生态价值的绿色底色。”匡晓明表示,这是一种全新的规划理念,扎根于生态文明思想。以这样的眼光来规划城市,考虑的就不仅是街道多宽、工厂多大,而是回归到人的需求,考虑人如何在街道上安心、顺畅地开车或行走,人如何就近工作生活、留出更多时间体味生活的意义。

和匡晓明一样关注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形态的重塑,在天府新区城市色彩总规划师宋建明看来,天府新区色彩的定义,不能凭空盲目描绘,而是对当下国际最前沿的城市规划,对建筑、建材、建筑理念的发展大趋势有所解读,再回头做城市规划理念、设计方案,最终形成符合国际前沿趋势又具备公园城市特色的方案。

事实上,从城市规划到区域调色,天府新区对于公园城市建设的“尝试”远不止于此——首设公园城市建设局,组建公园城市研究院,初步构建以36项重点专项规划为支撑的“1536”公园城市规划体系,规划引领作用不断凸显;新增森林面积1.2万亩,形成河湖水体1.3万亩,蓝绿交织、山水交融的生态本底全面铺筑;连续两年成功举办公园城市论坛,建成公园城市展示厅,加快布局全域“15分钟生活圈”重大功能配套项目……瞄准着未来的公园城市样板,天府新区用一个个“试水”的经验践行着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先行区”敢为人先的誓言。

“公园城市是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是对现代城市建设内涵的整体重塑,意味着城市建设模式、城市管理方式、市民生活方式、社会治理方式的全方位变革。”今年4月,省委、省政府对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出了进一步要求——要把创新作为动力源泉,把协调作为内在要求,把绿色作为发展本底,把开放作为鲜明特色,把共享作为价值取向,当好“试验田”、走出新路子,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早日向全世界展现成都现代公园城市的独特魅力和靓丽风采。

是公园,也是家园。如今,天府新区建成区面积已达104平方公里,建成麓湖、麓山、兴隆湖3个国际化示范社区;鹿溪河生态区、天府公园、兴隆湖、雁栖湿地、湖畔书店、景宴半岛等网红打卡地点和市民只有一个转身的距离。生态价值正在向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生活价值转化。

发展之力:西部科学城如何“邂逅”公园城市?

打好科技创新牌

以产业功能区赋能高质量发展

冬日晴好,在兴隆湖东南方向仅2公里之隔的桐子咀南街上,成都超算中心硕大的蓝色立方体建筑格外醒目。自去年8月启动建设以来,项目“建设”速度如同超算“计算”速度一样快速推进,目前,项目包含的硅立方、动力楼已建成投入使用,科研楼建设处于装修收尾阶段,预计今年底全部建成;超算设备工程总体形象进度已达96%,已完成超算主机系统安装调试及测试,并于今年9月投入运行。

像“超算”这样的“硬核”成员还有很多,作为公园城市建设最重要的支撑,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在天府新区的作战图上从未缺席。科技力量的背后,是这片国家级新区坚持产业功能区主战,融入西部科学城建设的深入考量。

作为“一核四区”布局的“核心”,成都科学城围绕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培育”创新生态链,布局“一中心两基地,一岛三园”的功能组团。今年5月,四川省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第一批支撑项目在成都科学城正式启动,标志着四川培育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取得积极进展。

目前,成都科学城高质量产业生态圈已初具规模:引进紫光、海康威视、商汤等重大项目80余个,有效发挥龙头引领,吸引汇聚新经济企业9800余家,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聚集发展;依托华为鲲鹏、安谋中国等生态型项目,推动高性能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赋能各行业转型升级,加速构筑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生态体系;积极创建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布局落地高新技术服务项目52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65家,研究开发、检验检测等高技术服务支撑能力持续提升。

无独有偶,在科技力量的“加持”下,以发展总部经济为核心的天府总部商务区以及以发展文创产业为核心的天府文创城同样在公园城市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前者依托西部博览城、总部基地两大引擎项目,大力发展会展博览和总部经济,着力打造面向世界的“CBP”(中央商务公园)、成都未来城市新中心;后者作为中意文化合作的国家战略承载地,以设计创新为引领,以创意设计、数字影视、文博旅游为支撑,努力打造“文创之都”新标杆。

“公园城市同时缔结美好建筑与美好社会,是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复合系统,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正如建筑界泰斗吴良镛所说,从最初的“产-城-人”到现有的“人-城-产”,发展理念转变之下,以产业功能区助力公园城市建设,一个不断增强的“极核”正在强势崛起。

远谋之策:如何唱好“双城记”下的公园城市建设乐章?

深化区域间合作

向世界分享新区建设经验

今年9月,在2020线上智博会期间,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礼嘉智慧公园二期——湖畔里数字中心正式开园,更加先进的“黑科技”、更加智能的园区运营、更加丰富的智慧生活体验和更多的智能机器人,让这片智慧园区受到了世界的关注。

时间相隔不远,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公园城市论坛上,《鹿溪智谷公园社区规划建设——公园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区实践探索》一书正式发布。该书以鹿溪智谷公园社区为样本,聚焦规划和建设两个重要维度,围绕“生态、空间、公共”三大属性,按照“物理层、数字层、价值层”递进思路,对公园社区生态塑造、产业布局、场景营造、价值转化等进行了全面的技术解析和系统的路径建构。同时,论坛现场,全球首个《公园城市指数框架体系》也正式发布,为公园城市建设提供了目标导航和度量标尺,力求体现前瞻视野和共向追求,在深化公园城市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上开展了先行探索。

同为国家级新区,同样是成渝两地的“极核”,这样的“互动”已有多次。今年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这给天府新区提出了新的战略任务:不断筑强新区领跑成渝地区的战略优势,加快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引擎。

截至目前,天府新区和两江新区部门及街道之间签订合作协议15个,涉及金融、教育、港口、会展等领域。召开两次联席会议,共同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服务峰会、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论坛等高端论坛活动。两区双城办务实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共同梳理向上争取事项清单,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创办简报、出台相关文件。同时两新区互派干部挂职交流,开启合作共进新篇章。

“如果说鹿溪智谷是一个点,天府新区目前所谋划的是管长远、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天府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时代要求下,天府新区将继续深化和两江新区间的合作,不断交流总结,共同探索公园城市发展的新路径。“一直以来,新区始终致力于深化公园城市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不断提高公园城市的品牌影响力和发展感召力。未来,我们已经有了更加远大的目标:努力为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文明新范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