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北山愚公”石宗宏的绿色梦

2020年12月22日 10阅读 来源:淮北日报 2019/02/25

■ 记者 徐志勤

信念支撑行动

在村民心中,石宗宏一直是位既敦厚又儒雅的教师。

18年前,是什么样的执念驱使一位退休教师驻山造林的呢?

原来,多年前,石宗宏还在北山小学任教时,农村孩子也没啥体育活动,他干脆把孩子们组织起来在学校周边栽树。慢慢地,学校变绿了;慢慢地,栽的树长起来了。等到几年后,小树长成了大树,学校就拿这批木材重新翻修了教室。北山这座荒山能有这么小一片绿树成荫的地方,石宗宏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此后,植树就成了北山小学和后来的北山中学的一项传统活动。

2000年,退休后,石宗宏的空闲时间多了起来。退休回家,一下子从教务工作中解放出来,天天闲在家里可无聊了。可是石宗宏既不想打牌,也不喜欢像其他退休同志那样出去钓钓鱼啥的。“有一天,我在村里闲逛,走到北山这一带,看到山上光秃秃的。我就回家拿来了铁锨、锄头、水桶,又从别处找来几棵树苗,拣松软的地方把树苗栽了下去。原本荒芜的北山因为这几棵小树似乎一下子有了生机。”石宗宏回忆说,从那以后,他就经常来栽树,越栽就觉得越有趣。刚开始,树苗是从别的地方要来的,后来就干脆自己去买。也不为什么,就是给自己找个事做。

树苗一棵棵栽下去,石宗宏的想法也就多起来。抬眼看着荒山,想到每到冬春刮起大风,沙尘逼得村民无法出门,他在心里琢磨开了:“用满山的林木把荒山包裹起来,村里的环境不就好起来了吗?”北山有100多米高,斜斜地走到山顶,有一两公里路程,要花上将近一小时时间。考虑到自己的身体和年纪,石老师计划在山腰以上种松树,松树成活率高,而且适合在石质土地生长;山腰以下种植杂果树,这样方便照看,除了能绿化荒山外,还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

说干就干,可拿起粉笔教书和拿起铁锹种树是两码事,在种树的过程中,石宗宏也吃了不少苦。山上全是石头,怎样才能成规模地种树呢?刚开始,他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是铲除杂草,然后再用镢头把石块挖出来,层层垒起,将土层固定住,最后再把树苗栽下。有时候几天才能垒起来一小块梯田、种下一棵树,可是他并不气馁,累了就坐在石头上歇一歇,渴了就端起自带的白开水喝两口。

手掌被铁锹磨起了泡,鞋底也被山石“咬”穿,粗粝的荆棘刮伤了皮肤……石宗宏没退缩,也没觉着苦和累,因为他的脑海里涌现的全是绿满山头的美好景象。有这么个信念支撑着,他就充满希望,充满力量。

荒山变宝山

春往夏继,秋去冬来。

石宗宏已记不清用坏了多少镢头,摔坏了多少只水桶。

“山脚包围山顶”,他从山脚下开始层层修建梯田,不停地向上开发栽种树苗。就这么一棵接一棵地周而复始,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渐渐地,当年除了零星几棵杂草再无植被的北山上有了点点绿色。

当年,石宗宏在山上栽下第一棵石榴树时,村民们都把他当成了“疯子”。这样的山地里不要说种不活树,就是种活了也会被羊吃掉。家人也埋怨他:每个月3000多元的退休工资拿着,放着清闲日子不过,偏要跑到山上种树,日晒雨淋的受那份罪干吗?可他就像一头“犟牛”,拉都拉不住,凭着一股“只要有信心,石头缝里也能长出树”的信念,独自买苗、挖坑、挑水、栽植、管养。慢慢地,看老人并不是一时兴起,家人对他植树的态度也由反对渐渐变成了支持。节假日的时候,几个孩子会从市里赶回老家和他一起上山干活,老伴也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在北山创造绿色奇迹。

2月17日,在上山途中,记者随处可以看到杏树、核桃树、石榴树等果树,山顶上长着一排排苍翠的松树,如果不是树下草丛间裸露出来的岩石,谁也不会把这幅景象和曾经的荒山联系到一起。石宗宏在石质山上植树造林的故事,正像是现代版的“愚公移山”,他用双手缔造了属于自己的神话。

随着植被越来越密,北山的生态环境也在逐步改善,存得住更多的土壤和水分,树木的生长环境越来越好。山腰上的果树如今还需要人去照料,而种在山顶附近的8000余棵松树已经凭借耐旱的特质,稳稳地站住了脚跟。“人们都说,石头缝里树长不活,但我相信事在人为,如果能把这么一大片的荒山利用起来,咱村的自然环境就会好很多,村民也能多一些创收项目。”石宗宏说。

行动就是榜样!在石宗宏的引领下,许多村民渐渐对荒山植树有了兴趣,纷纷来向他讨教经验。2003年,北山村的植树大户就已发展到20多户,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为了把愿意“开荒”的村民集中起来,一方面方便学习交流,一方面提高果树种植的经济效益,2004年,石宗宏发起成立了北山村杂果协会,大家伙在一起交流经验、联系销路,还不定期外出学习“取经”,使得荒山植树的成活率和经济效益越来越高,石宗宏也成为村民的致富带头人。

梦仍在前方

山上松树成林,山下果树飘香。

北山上种植的5000余株石榴、杏、柿子、核桃等杂果树长势喜人,其中不少都已经进入盛果期,采摘的果实成了当地的知名土特产。山上,石宗宏还专门圈出了一块地放养山鸡,不少人专门驱车过来买。

“与树木相伴,就是与梦想作伴。”每天与树打交道的日子,石宗宏心里安逸又踏实。去年春天,他又种下了50棵杏树、30棵石榴树,从搬运树苗到刨坑、浇水,全部是他一个人完成,同时,他还在果园里研究果树的品种改良,开展育苗工作。18年来,石宗宏在山上挖下近两万个树穴,栽下了近两万棵树,成活率达90%以上。在他的带领下,北山村的许多村民都参加到荒山植树的队伍中,创造了十余年绿化荒山3000余亩的奇迹。石宗宏也先后荣获“中国好人”“安徽省道德模范”“安徽省科技兴林致富示范户”等十多项称号。

“父亲带领全家植树造林,让荒山变新颜,他的韧劲与坚持也成为子女们的前进力量。”石宗宏的二儿子石浩感慨地说。如今,老石家的4个孩子生活美满,大女儿石玉英最为聪慧,当年考取了浙江大学,现在成为一名工程师。大孙女现在美国留学。另外两个孙子也都考取了研究生和大学。

当下,石宗宏满心筹划着多种些果树、观赏树,让这座小山成为市民们休闲踏青的好去处。“乘着党的十九大的强劲东风,我将以建设美好乡村为契机,进一步做到技术上水平,产业上规模,管理上效益,更好地带领村民和周围群众,依靠科技致富,早日实现绿色梦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