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蔡和新 刘明明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税收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自淮北建市以来,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淮北税务人,接力征程,接续奋斗,聚财为国,收税为民,为淮北发展贡献出坚实深厚的税务力量,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国家级节约型机关等荣誉称号。1997年1月,时任国家税务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项怀诚同志来淮北看望慰问税务干部。2019年12月,国家税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军同志来淮北调研,高度肯定了我市税收和经济发展工作。
累计组织收入1622亿元,为淮北建设垒基筑台
建市60年来,全市各级税务部门始终坚持党对税收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的税收政策,取得一个又一个进步和成绩。
坚持依法依规组织收入,为淮北市经济建设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特别近30年来税收收入步入了快车道,从1961年的组织工商税收271万元,到2019年组织税费收入177亿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61年-1990年累计组织工商税收14.05亿元,而1991-2019年累计组织税费收入1607.6亿元,是前30年的114倍多。60年来,共累计组织税费收入1621.65亿元,为建市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建设资金。
进入新时代,全体税务人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开创税收工作新格局。坚持组织收入原则,依法依规,科学合理组织税费收入。在淮北转型崛起的关键时点,税务部门持续发力,克服重重困难,全力组织收入,税费收入量稳质优。2018年组织税费收入171.46亿元,同比增长21.9%;2019年在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的背景下,组织税费收入176.73亿元,同比增长3.1%;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组织收入,截至2月底共组织税费收入34.2亿元,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建市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不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与不利,税务部门都凭着科学的方法、有力的组织,年年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在组织收入的同时,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减税降费政策,准确及时把各项税费优惠政策送到纳税人缴费人手中,做到该减的减到位、该免的免到位、该退的退到位、该缓的缓到位。2019年,把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作为重中之重的政治任务,建立办税服务厅申报辅导防线、网上巡查防线、包保责任制兜底防线“三道防线”,推行精准宣传、精准培训、精准辅导“三个精准”服务,当年新增减税降费24.12亿元,实现了减税降费覆盖100%落实100%,而“十三五”期间落实税费优惠税收优惠89亿元,2018年减税降费工作得到了省长李国英的批示肯定。2020年以来,全力以赴落实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税费优惠政策,制定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14条措施,精准落实三批23条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有效有序助推企业复工复产。
持续深化税制改革,为淮北发展添砖加瓦
1960年建市初期,市一级税务机构是在市财政局内设税政科,管理全市税务工作,初始只有税务干部10人。1961年9月,单独成立市税务局,期间又经历分设合并,直至1978年6月,淮北市税务局成立。1994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实行分税制改革,税务机构也一分为二,分别成立淮北市国家税务局、淮北市地方税务局。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当年7月,分设24年的淮北市国家税务局、淮北市地方税务局合并组建为国家税务总局淮北市税务局,开启了新时代淮北税务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新组建的淮北市税务局现有在编干部职工965人,担负着全市5.9万户纳税人、28余万自然人纳税人、24.5余万企业职工缴费人和158.6万城乡居民缴费人的税费征管重任。从10人到近千人,从最初简单的工商税征收,到现在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财产行为税以及非居民税收、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税务部门管理的税种费种越来越多,肩上的职责越来越重,而管理体制则越来越规范科学。
市税务局坚持规范文明执法,积极推进法治税务建设,在全省率先制定了《规范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行使工作指引(2019年版)》,全面实施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执法全过程记录、执法结果公示三项制度。加强法制宣传,市税务局被评为安徽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深化新时期税制改革,先后推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深化增值税改革、实施新《个人所得税法》以及环境保护税、资源税改革,全力支持和配合五大发展战略,推动我市转型崛起发展,如运用税收政策杠杆,推进企业创新,2019年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税收支持7.15亿元,2019年我市高新技术企业114户,同比增长62.9%,高科技企业认定数量增幅全省第一。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支持民营经济、实体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万人进民企促发展活动,充分发挥税收职能,全面助力民营企业发展,我市民营企业2019年末比2015年末数量增加了15799户,增长1.7倍,税收增收11.42亿元增长了20.7%。2020年初,利用税收大数据开展专题分析,为市委市政府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决策建议,受到了市委书记黄晓武同志的肯定性批示。
合并后的税务部门,制度更优、基础更实、效率更高。2018年,新税务机构组建第一年就被评为全省税务系统绩效管理优秀单位、淮北市政府目标管理优秀单位,同时被评为淮北市政风行风民主评议优秀单位。2019年,又被评为安徽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淮北市高质量转型发展先进集体,有力支持了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建设。市税务局的改革经验被省级以上媒体报道37条次,其中国家税务总局新媒体推介了25次。
不断优化纳税服务,为淮北形象增光添彩
建市以来至改革开放90年代初期,税务部门侧重于税收管理,后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纳税服务逐渐处于越来越突出的位置,被视为税务部门核心业务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市税务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创造了多个全省第一。
2016年在全省率先推行“免填单”“同城通办”“大一窗”业务。2017年在全省首先创推“三个三”服务法,即见到三个人(走访企业要见到企业法人、财务负责人、办税人员),说好三句话(询问办税方面有什么问题,办事方面有什么问题,企业发展有什么问题),办好三件事(减税降费落实企业要有获得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纳税人满意度、“四送一服”、营商环境企业都满意),2019年该做法被中央主题教育第11巡回督导组组长宋秀岩批示肯定。
大力推进“四送一服”,在全省税务系统首先推行包保服务,实行全面包保、全员包保、全程包保,税务人员年均走访企业6万余户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了问题,该做法在全省税务系统得到推广。延伸服务链条,与全市金融机构联合推出“税融通”,2015年以来利用纳税信用帮助490户企业融资12.6亿元。全力打造高效服务机关,压缩税务登记注销时间,全年办理注销税务登记2586户,同比增长23.32%,办理效率全省第一。加快出口退税办理进度,企业退税速度比全省平均缩短9天,居全省第三位。办税服务大厅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巾帼文明岗等称号。便利便捷的服务,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在安徽省委、省政府“四送一服”满意度评比中成绩居全省第三、市直第一,2018年、2019年度纳税人满意度测评成绩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
2020年以来,市税务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和支持复工复产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大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结合“四送一服”,开展线上包保服务,在全省率先推行精准宣传、精准辅导、精准培训,把疫情防控税费优惠政策汇编成册,第一时间推送给所有企业。积极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大力倡导“非接触式”服务,185项业务网上办理,实行发票网上领取、免费邮寄,并覆盖到所有纳税人,2月份共邮寄发票157668份。实行“容缺办”“预约办”“限时办”和首问责任制,开展网上审批,2月份延期复工期间线上办理业务893户次。3月份起,开展两个阶段的包保服务,开启线上+线下、专班+团队的服务模式,全面稳妥精准有效地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60年弹指一挥间,往昔峥嵘岁月,激励未来奋斗。市税务局将以淮北建市60周年为新起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靠省税务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围绕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和市委市政府“一二三四五”发展思路,跑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加速度,紧扣2020年“一二三四”四大税务工作目标,奋进新时代,决胜新目标,推动淮北税务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