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3日至18日,安徽省第十三届人大第二次会议在合肥举行。出席此次会议的淮北代表团代表肩负淮北人民的重托与期盼,聚焦开创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新局面,共商改革大计,共谋高质量发展良策,体现了强烈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展现了履职为民的责任情怀和砥砺奋进的精神风貌。
黄晓武代表说,李国英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温暖人心、提振信心。报告从六个亮点、六个方面对2018年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各项工作成绩非常显著,令人振奋。报告用了“三个没有变”“四个正在”“五个机遇”对2019年全省经济形势进行判断和分析,站位高、定位准。2019年制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切合安徽实际,11项重点工作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了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是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精准把握,是对省内不同区域阶段性发展特征的精准把握,指向明确、指导性强。报告还突出创新和振兴、制造和智慧、外贸和内需、民营和民生,为我们抓好2019年工作勾划了重点。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淮北有着特殊的市情,2018年消费、投资、财政收入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表现好于预期,高质量转型发展有了良好开局,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这些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关心支持。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报告精神和要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的科学决策和部署,坚定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发展战略,按照“一二三四五”总体发展思路,加快发展“四基一高一大”(碳基、硅基、铝基、生物基、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推进淮北高质量转型发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作出贡献。
方宗泽代表说,省政府工作报告突出用事实和数字说话,成绩有目共睹、实实在在。2019年十个方面重点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建议:一、在报告中增加优化农村布点规划内容,督促各地市结合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逐村编制和修订村庄规划,有序引导农民向城镇和中心村集聚,推动实现“做大中心村、保留特色村、撤并空心村、减少自然村”。二、煤炭去产能过程中,诸多矿井被关闭,造成矿区土地闲置,建议将村庄布点规划工作与废弃工矿区改造相结合,一方面通过有偿归还、土地置换、建设用地指标置换等方式,支持煤矿企业盘活存量土地;另一方面要有序引导周边村民向整理后的矿区集中,以此为契机推动村民宅基地有偿退出,促使盘活农村宅基地资源。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禁止环保‘一刀切’行为”的要求,进一步推进环境保护与治理法治化,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标准,抓实环境影响评价执行工作,对环保不达标企业要坚决予以整治,对环保达标、规范生产的企业要给予大力支持,促其健康发展。
张飞飞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坚定了我们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也让我们看到了发展的更大潜力、更好前景。建议:一、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支持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研究出台天然气发电相关政策,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天然气发电项目,提高天然气利用比例,推进能源消费清洁化。二、继续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切实降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税赋,激发企业活力,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方良才代表建议,一、报告中提出启动第四批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建议将淮北碳基新材料产业基地纳入其中;二、去年以来淮北矿业集团退出6对矿井,去产能造成企业负债增加、大量土地存在闲置状态,建议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帮助煤矿企业化解债务难题,盘活土地资源。
袁兆杰代表建议,一、恳请继续关心皖北煤电企业发展,给予更多政策支持,帮助皖北煤电熬过企业发展困难期,特别是帮助破解淮化问题。二、恳请支持中安二期项目的启动和发展,帮助皖北煤电落实项目启动资金,协调相关部门同意朱集西煤矿升级改造,保障二期项目资金和煤炭需求。
汤忠喜代表建议,大力支持陶铝新材料产业发展,将淮北陶铝产业的发展上升到省级层面予以大力扶持,适时纳入我省“四个一”创新主平台的重点项目建设,在淮北设立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分中心,享受科学中心相关政策;高位推动与央企合作对接,在淮北成立相关研发中心,推动陶铝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应用;推动有关产业基金向陶铝新材料倾斜,设立陶铝新材料专项产业发展基金。
郑玉建代表建议,一、省政府部门加强与高速公路建设有关机构的沟通协调,共同推动缺氧混凝土沥青拌合技术发明专利的转化应用,降低公路运营和维护成本,提高工程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更好地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二、贯彻绿色、循环、低碳理念,加快推进全省装配式建筑平稳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建筑业的技术进步、效率提升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余敏辉代表建议,一、加大支持大运河文化带安徽段建设力度,高规格、大手笔编制好大运河文化带安徽段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扎实推进各项措施落地生根,使大运河安徽段成为大运河文化带最精彩的一段。二、大力支持淮北建设创新型城市,在政策、项目、资金方面支持淮北建设绿金科创大走廊,推进“四基一高一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三、加大对淮北师范大学博士立项建设单位的支持力度,在人才引进、科研平台搭建上给予重点倾斜,推动学校在“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中作出更大贡献。
张雪梅代表建议,一、针对淮北面临困难和实际情况,加大对我市的支持力度,在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基金投入、重点项目以及新增债券资金安排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二、将淮北市全域纳入皖北地区重点扶持范围,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扶持、开发区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更多的专项资金支持。三、帮助淮北争取延长国家资源枯竭城市扶持政策,同时在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基金投入、重点项目以及新增债券资金安排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四、在今年启动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政策制定、执行和资金分配上,给予资源枯竭型城市特别是淮北市更多的倾斜和支持。
翟培敏代表建议,一、在制定地方环保考核指标时统筹考虑、科学设定,特别是在制定PM2.5空气质量考核指标时,注重区分城市所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等因素。二、注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公平原则,在高铁线路规划建设方面充分考虑淮北交通发展滞后的现状,从规划层面给予支持。
叶红平代表建议,一、拿出一系列更加有效的措施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促进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贷款政策。二、 结合开展“四送一服”活动,加强对企业的精准服务。三、充分发挥监督机构作用,畅通企业投诉渠道。四、全面改善营商环境。
周磊代表说,结合对报告的体会和淮北实际,建议:一、将濉溪县南部与革命老区一样纳入扶贫攻坚财政支持范围之内。二、在推动山体修复工作的过程中,注重将山体修复同体育运动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融合自然与运动之美。三、扩大县域特色产业发展集群范围,提高该项发展基金的额度,以市为单位进行评比,将发展基金切块分配。四、提升创新能力建设,高位推进国家级铝基材料检验中心建设。
张瑞代表建议,一、大力推进电力领域清洁能源发展利用,由省级层面推进省间对接,协调区域外的水电、风电、光电,提高外购电比例。二、统筹考虑宿州机场规划选址工作,发挥机场对皖北区域的带动能力。
王子干代表建议,一、从省级层面关注基层医院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在高学历人才准入、待遇、晋升、继续教育培训方面出台相应支持政策,吸引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到基层工作,充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力量。二、鼓励各地市有条件的三甲、二甲医院在县区、乡镇设立分院,实行连锁化运营管理,破解基层医疗条件薄弱的难题。三、出台政策支持社会办医,发挥民营医院对公立医院在服务上的有益补充作用,缓解公立医院压力,满足群众多样化医疗需求。
陶洪代表建议,一、加大财政对市级公立医院的投入,加快医院医疗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缩减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与服务需求之间的差距。二、加大对基础性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夯实基础人才储备。三、治理整顿各类培训机构和教辅资料市场,切实减少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规范教育秩序。四、依法推动僵尸企业通过破产清算、重整等途径退出市场。五、减少地方政府财政对房地产业的依赖,着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胡溟遐代表建议,一、省电视台出台政策支持媒体融合发展。二、将应急广播建设纳入应急公共安全体系管理。三、推动解决0至3岁孩子托育问题,促进国家二孩政策落到实处。四、规范艺术培训机构管理。
任笑媛代表建议,一、进一步加大对农业规模化经营及公共设施支持力度。二、加快建立农村集体组织管理人员薪酬保障制度。三、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农村,尤其是加快推进农村公路规划和改扩建。
高荣娟代表建议,一、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减少极端恶劣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二、扶持优质农业品牌做精做优、做大做强。三、给予涉农民营企业更多支持,出台具体举措落实农业保险政策。四、强化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招商引资,扶持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发展。
孙磊代表建议,一、按照国家最新政策要求,推动做好全省农村布点规划工作。二、发挥好农村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发农村干部的积极性。
刘永刚代表建议,一、大力推进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水平提升。二、推动做好新建高层住宅配备医学急救电梯工作,为群众提供生命安全保障。三、加强医保基金的监管,提高基金使用效率。
刘红丽代表建议,加快对云平台推广应用,合理给予补贴政策,推动物联网和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
董磊代表建议,一、针对交通事故与工伤事故竞合赔偿问题出台相关法规政策。二、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对皖北地区符合条件的项目和企业予以倾斜,设立皖北地区民营企业纾困专项救助基金,着力培育皖北地区龙头民营企业。
谢婷代表建议,一、注重长效,共同发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二、进一步推动二孩政策落实到位。三、依法打击非法缠访闹访行为,引导群众合法反映诉求。
李月琴代表建议,一、大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二、落实残疾儿童救助基本保障措施。三、加快落实企业降费减税政策。
(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淮北市代表团 彭鹏 费欣意整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