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集聚新动能 实现新跨越

2020年12月23日 10阅读 来源:淮北日报 2020/11/18

■ 首席记者 王守明 通讯员 程红玲

近日,在中煤远大生产车间内,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工人们在流水线上组装模具、绑扎钢筋,赶制叠合楼板和楼梯预制构件。有了这些预制构件,盖房子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只要将工厂流水线批量生产的墙板、楼板、梁、柱、楼梯、阳台等建筑构件运到工地后,借助塔吊等设备,建筑工人按照图纸和对应的构件进行吊装,一幢幢高楼就能拔地而起。

自年初至今,该公司已生产PC构件22701.93立方米,产值约6000万元,完成新签PC合同额0.8亿元,总包工程4800万元,吊装工程4个。同时,以该公司为主导成功中标了淮北师范大学8800万元、淮北职业技术学院2.8亿元EPC工程总承包项目。

华东师大港利教育小镇、中农联·皖北国际农产品物流园、康美绿筑、锂动芯新能源……一个个项目落地开花,如今走进烈山区,扑面而来的是改革创新的热潮,越来越浓的是创业兴业的浓厚氛围。“十三五”以来,一批批优秀企业纷至沓来,源源不断的优质项目加速落地,实际利用省外内资近5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近4亿美元。重点的投资企业有:中煤能源集团、中核工业集团等2家央企、世界500强企业,申能集团、申通快递等6家中国500强企业,上海电气集团、远大住工等9家上市公司,中煤矿山建设集团、安徽省旅游集团等6家国企;985院校华东师范大学和省属重点院校安徽师范大学等2所大学同烈山开展政校企合作办学。

“十三五”以来特别是2019年以来,烈山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烈山高质量转型崛起第一要事,牢固树立招商引资生命线意识,贯彻落实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开展招商,着力实施精准招商、产业招商,强化以商招商、委托招商,不断优化招商环境、加大招商力度,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效。

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大力宣传投资环境。紧紧围绕电子信息、绿色建材、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突出产业招商和招大引强,坚持基金招商、委托招商、线上招商等多元招商方式,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淮海经济区等国家战略机遇。在新冠疫情防控最关键期间,创新开展多元线上招商,宏优视讯智慧安防、十里长山影视特色小镇等4个项目签约落地,招商工作逆势前行。今年以来,接待客商139批次,外出考察50批次,对接项目88个。

高效服务投资项目,完善招商工作机制。动态搭建招商项目包保服务工作组,绘制推进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保障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制定《招商引资工作流程图》《烈山区招商引资项目扶持资金兑现办法》《关于招商引资项目装修补贴的暂行规定》《烈山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指导意见(试行)》《关于促进烈山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特别是今年现代服务业和建筑业招商成效创历史新高,对全区经济指标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

优化招落分离机制,强化载体服务意识。成立重大项目服务保障小组,以有力的措施、高效的服务、真诚的态度助力企业发展,加深了政企关系,推动了项目建设,促进了以商招商。通过区领导高位推进高频调度,载体单位点对点服务,有力推进了港利教育小镇、小牛动力等项目加快建设。

作风精细亲情服务,以商招商成效凸显。坚持“亲商、安商、扶商、富商、护商”的发展理念,实现了从拼政策到比服务、从招企业到招产业的重大突破。锂动芯新能源引荐的吉耐新材料、华状科技、享锂电子已投产,千锂鸟新能源即将投产。康美绿筑引荐的江苏国企盛峰生态环境已运营,中核宝原江苏总部已迁址烈山,真正实现招大引强。

建立协议履约跟踪机制,提高依法服务能力。成立项目跟踪服务领导小组,严格履行协议,按时办结,及时兑现扶持政策,消除企业顾虑。为依法保护政企双方权益,在协议起草、事项咨询、企业维权等方面依法开展法律专业化服务。

树立企业无小事理念,打造“四最”营商环境。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举措、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效能,基本构建了企业“只跑一趟”的服务机制。同时,做好外来投资人员住房、就学、就医等工作,今年以来,已成功为锂动芯、宏优视讯、摩兰科技等企业协调办理高管子女入学5人次。

天道酬勤,收获累累硕果。全区2019年重点在谈项目60个,新签约项目32个,新开工规模项目23个。规模项目实际固定资产投资24.2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10%,全面超额完成全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2020年以来,重点在谈项目50个,新签约项目32个,新开工项目26个。康美绿筑、中煤远大、华电森源、华状科技、强兴智造等16个项目建成运营,招商引资量质同升,稳中向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扬帆“十四五”,烈山区将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在国家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大背景下,积极作为,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兼顾承接珠三角、京津冀产业转移,紧紧抓住国家支持皖北加快发展的政策机遇,充分利用好《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启动园区共建共享,招引一批沪苏浙优质项目转移到烈山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创新发展动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