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在守护人民健康中践行初心使命

2020年12月22日 10阅读 来源:淮北日报 2020/04/06

60年,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建立健全,医疗保障能力稳步提高。

60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群众就医获得感稳步攀升。

60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逐步强化,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升。

伴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和人民健康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成功创建全国第二批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示范市,连续6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称号,市级和濉溪县成功获评省级卫生城市和省级卫生县城,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获省试点创新奖,计划生育工作位居全省市级第3名,“健康淮北”建设加快推进。回眸60年特别是2016年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呈现稳中趋优的发展态势,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 记者 韩惠 通讯员 梁仓

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不断优化

我市加快医疗机构布局建设,着力构建多元办医格局。从建市之初市级无医疗卫生机构、郊区农村仅有1所个体医生参加的联合诊所,到全市拥有各级各类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414家、非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494家,建成等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77家,其中三级医院6家,二级医院15家。市紧急医疗救援(市120)指挥中心启用运行,实现院前医疗急救统一受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总投资预算11.67亿元的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项目住院北楼、住院南楼、门诊医技楼区域等主体医疗区已全面封顶。

2014年底,市卫生健康委启动全市医疗机构卫生专网建设工作,至2016年底,包括市人民医院等5家公立医疗机构、淮北朝阳医院等23家民营医疗机构以及淮北矿工总院等企业医院,全部实现卫生专网到户。2017年起,启动市级、濉溪县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2019年6月,市卫生健康委获评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等级四级乙等(地市级)。

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取得明显成效,至2019年底,全市拥有三级甲等中医医院2家,建成中医馆39个;4名省级老中医、2名省名中医、4名省中青年中医学术带头人以及2名省基层名中医,“领衔”中医药业加速发展。91.18%的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1%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市于2012年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濉溪县医院和濉溪县中医医院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医保支付制度、采购机制和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创新县域医共体改革试点中,濉溪县两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完成对6个基层医疗服务区全面托管,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暨智医助理建设推进现场会2019年9月在濉溪县召开,2017、2018连续两年濉溪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获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

按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要求,我市5家城市公立医院实行同步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同步开展药品带量采购的“三同步”改革。全面推开编制周转池制度,将最用人权放给医院,市直3家医院择优纳入编制周转池人员491名。4家三级医院分别与相山区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其中,市人民医院和渠沟镇卫生院紧密型医联体运转良好,下派7名专家到卫生院坐诊,成立3个新科室,成功推广适宜技术3例,实现新农合一次门槛费。

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2019年财政对5家市级公立医院投入5472万元,市直公立医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全成本核算、财务报告及审计、信息公开、总会计师等“五项制度”。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医保各级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520元/人。开通省内异地门诊和长三角地区门诊联网结算,推动“17+13+X”抗癌药落地惠民,将17种抗癌药和36种国家谈判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疾病预防控制得到加强

完善政府组织、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疟疾防治格局,连续7年无本地病例发生,全面实现消除疟疾目标。传染病疫情整体平稳,未发生较大规模聚集性疫情。全市建成42家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全省首创预防接种智慧信息系统,2019年一类疫苗适龄儿童接种率超90%,符合国家和省规定标准。

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群众提供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等14项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19年全市成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358个,常住人口签约67.18万人,共18.6万人签订有偿服务包。基本公共卫生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两卡制”全面铺开,采购移动“人脸识别”PAD 1240台并配置到所有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智医助理系统在濉溪县18家镇卫生院、272家村卫生室部署,覆盖率达100%且基本常态化使用。

疫情防控措施全面落实,疾病突发事件应急防控得到检验。2018年8月,受台风“温比亚”影响,我市普降暴雨,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各级卫生健康系统全力做好洪涝灾害卫生应急工作,出动医疗、防疫卫生应急分队706支、3213人次,救治伤病人数1062人;发放消杀药械价值89.3万元,开展外环境消杀680.7万平方米,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后,全市卫健系统和医疗机构人员奋战在一线、挺身在前沿。来自市人民医院、淮北矿工总医院、濉溪县医院、濉溪县中医医院的28名医务人员闻令而动,奔赴支援湖北一线。市人民医院、淮北矿工总医院、濉溪县医院3家定点救治医院,各级疾控机构以及15家发热门诊医务人员不畏辛劳、坚守岗位,截至3月5日,全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实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双清零”。

健康脱贫惠及万千家庭

健康脱贫工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是卫生领域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政治任务。

我市对贫困人口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将符合规定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引导参保人员优先到基层首诊,对于按规定转诊的贫困患者,免收基层医院住院门槛费;确定县级2家以县域医共体的牵头医院为组织实施部门,加强贫困人口大病救治管理工作,至2019年12月31日,确定691人进入大病救治台账管理。

出台农村贫困人口重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将贫困人口健康促进、重点疾病防控、健康管理纳入疾病控制重点目标,实施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农村妇女增补叶酸和贫困儿童营养改善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深入开展健康干预,优先为贫困孕产妇提供服务,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为减少非贫困人口因重大疾病致贫现象的发生,濉溪县出台健康脱贫工程综合基本医疗保障补充办法,对县内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高综合医保保障水平,其中在县、市、省级医院自付费用超过1.5万元、3万元和5万元以上的,合规医疗费用全部纳入政府兜底(封顶线20万元),从根源上掐断非贫困人口,尤其是贫困边缘户因患有大病返贫、致贫的现象。

人才科技建设成效明显

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人才为本,创新为要。我市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9人获评省江淮名医,6人获评省乡镇卫生院优秀骨干医师,“十三五”期间入选省级重点学科5个,培育6名首届市级医学高层次人才,入选市高层次储备金人员13名。加大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已累计培养免费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78名、在职全科医生442名。

近年来,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等30多家国内一流医院组建医联体,成立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淮北心血管病中心等多个教授工作站(室)。淮北矿工总医院引进原安贞医院顶尖专家、医学博士高峰教授,主持淮矿医院心脏外科建设,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技术实力在淮海经济区居于领先地位;淮北市中医院针灸科被评为国家中医重点科室,脑病科、肝病科、针灸科被评为省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领头学科、优势学科、新兴学科建设积极推进,医疗科研成果累累。

名医传带帮提升医疗水平。市中医医院成立“安徽省孙钰名老中医工作室”,安徽省第九批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淮北市中医医院博士后工作站授牌;濉溪县中医院开展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被省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省级中医重点专病建设项目,成立“安徽省基层名老中医罗翠萍工作室”。市人民医院获评中国罕见病联盟成员单位,系省内唯一。

2018年起,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公共卫生服务激励机制,设立公共卫生服务奖励基金,三区不低于每年20万元,濉溪县不低于50万元,奖励做出优异成绩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

计划生育和妇幼健康服务融合互补

创新“一格三员”服务模式,推动计生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发展。创新开展“向幸福出发121行动”,获评全国第二批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示范市。

在全省率先实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率先出台《关于促进和加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淮北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淮北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发出全省首张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营业执照,截至2019年底,各类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共计58家,婴幼儿托位数1320余床、在园人数1300余名。我市作为全省唯一地市参加全国托育服务工作现场推进会并作经验交流发言。在淮北火车站、万达广场等重点窗口单位设置“母爱十平方”“爱心哺乳室”8个,配置率达100%。

推进医养结合,全市医养结合机构9家,设立老年病科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6家,静安养亲苑、虎山北路社区北养老服务站获评第一批省级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和省级医养结合示范中心,皖北康复医院获评第二批省级医养结合社区示范中心。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安宁疗护工作试点市,确定4家医院为“市级安宁疗护试点单位”。

预防出生缺陷,免费婚前健康检、免费国家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听力筛查等多项妇幼健康工作指标,多年来均达到或超过省要求。全市整合成立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39家,设立再生育门诊3个,成立高危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4个。2017年3月,被列为全省母子健康手册推广使用7个试点市之一。

站在新时代,当有新作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全面贯彻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顺应新时代,展现新担当,彰显新作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努力绘就“健康中国”美好蓝图中的淮北画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