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静 通讯员 林琳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记者从濉溪县南坪镇政府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2019年全镇财政预算收入任务7500万元,完成7632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01.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任务7亿元,完成4.95亿元;工业产值任务9亿元,完成 13.5亿元;工业增加值任务4亿元,完成4.5亿元;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任务0.5亿元,完成0.6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全年任务0.6亿元,完成0.7亿元,占任务115.6%。战略新兴产业2个(易电新能源、鑫能光伏)。重点项目全年任务0.8亿元,南黎环保烧结砖完成投资0.94亿元,占任务的117.5%。
招商引资固定资产全年任务3亿元,完成1亿元。利用省外资金任务6亿元,完成4亿元。去年0.5亿元以上规模项目3个。如今的南坪镇,工业经济呈现新格局,环境治理取得新成效,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民生建设取得新成就。
“勇争一流、负重奋进、砥砺前行是南坪人的精气神,建设又富又美的新南坪是我们为之不懈奋斗的新目标。”南坪镇党委书记李影说,面对新目标,南坪镇将在工业方面突出“四园一城”建设,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四园一城”促产业更强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重点。依托资源优势,南坪镇按照“四园一城”发展思路,以产业振兴推进乡村振兴。
光伏产业园,建设光伏小镇。南坪镇现有3个光伏项目:一是总投资约1.7亿元,总装机容量20MW的易事特农光互补光伏发电,占地860亩,每年可发电约2650万度,年产值约2250万元。二是由濉溪县天淮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工程总投资3.2亿元,总装机容量40MW的天淮水面光伏发电,项目建在任楼煤矿塌陷区,租用水面600亩,落成后首年发电量2300万度。三是投资4.8亿元60MW的协鑫水面光伏项目,占水面2600亩,已并网发电。利用三个光伏项目,发展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相关的产业项目。
农业示范园,建设生态示范镇。以浍北、路东扶贫产业示范园为龙头,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打造循环农业、特色农业。浍北循环农业产业园包括浍北蔬菜大棚、路东草莓果蔬大棚、天安农业、汉世伟养殖业。浍北村已发展温室大棚200余亩,以发展无公害黄瓜为主,产品已注册商标,市场供不应求。路东扶贫产业园发展大棚60余亩,主要种植草莓、香瓜、反季节蔬菜,每亩收益一年在3.5万-4万元。天安农业利用沼渣发展香稻米、旱水稻、葡萄、水果莲200余亩。利用易事特农光互补光伏板下面的700余亩地,发展黑木耳种植,已实验种植4棚黑木耳和600余亩南瓜,不用占地,原材料是本地丰富的玉米芯。投资3亿元的上海电气生物质发电厂正在建设,利用余热高温灭菌,可以大面积在光伏板下发展农光互补黑木耳食用菌种植,南坪镇浍北循环农业具备规模发展的基础和技术能力,并已初步形成。
工业集中园,力促工业强镇。工业集中园位于浍河北测,省道305线西侧,与宿州市相邻,有地理区位优势。这几年通过完善基础设施,筑巢引凤,实行优惠政策,扩大招商引资。
临港物流园,构建物流高地。依托南坪港、南坪闸,发展临港经济。南坪港的建成、浍河航道的开发通航,使南坪镇能够“通江达海”,南坪港年吞吐量120万-150万吨,可以最大通过1500吨船舶。发展临港产业,规划600亩的物流园项目正在洽谈。
建设小城镇,提升人居品位。结合镇区整治、街道提升工程,先后投资6000多万元对镇区主干街道进行改造,延伸,改善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镇区街道的建设和管理。投资8100万元的南坪大水厂已基本建成投入使用,建成后全镇集镇、所有村庄实现自来水安全供水,做好维护使用,确保正常供水规范运行。华润公司南坪接气站项目正在建设,计划延伸本镇燃气管道,镇区及较大村庄实现燃气供应。
结合采煤塌陷村庄搬迁建设任集新村,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新区品位。在镇区东侧建设南坪镇现代电商物流园建设项目,完善园区道路、下水道管网、绿化、亮化、休闲广场等。
农村治理促环境更美
实施“厕所革命”。全镇建设65座农村公厕现均正常使用,每所公厕给予1.5万元管理维护资金,实施户厕改造1264户正常使用, 均已验收。
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实行市场化运作,基本实现了“公司收集、集中转运、无害化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全镇有保洁员(包括辅岗、公岗人员)计600余名,有大型垃圾转运站1座,每日转运农村生活垃圾约40吨。配备垃圾存储设施,共设置地埋桶50个,合理设置小型垃圾桶,基本上达到3至4户一个小型垃圾桶。镇区两座污水处理站日处理能力均为200吨。2019年在全市考核评比中,位居全市前列,今年3月份在全市环境卫生综合评比中获得总分第一名。
开展“八清三改”行动。全镇20个行政村317个自然庄,启动人居环境治理。现已清理沟塘526个、生产废弃物5120吨,清理无功能建筑物73820平方米,清理乱搭乱建2712处,拆除废旧广告牌3060余个。
提升村容村貌。整合农村畅通工程,加强与境内矿方联系,实施道路硬化,方便群众出行,实现了自然庄门前道路通达。继续推进“森林进村庄 经果林进庭院”行动,完成镇村通道绿化提升,打造绿色村庄风貌,该镇获得省“森林城镇”称号。
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2019年9月,该镇任集村被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列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路东、街西、半铺三个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已经完成,共投入约750万元,主要实施村庄道路硬化、下水道、绿化、污水处理、沟塘治理等工程。坚决实施蓝天保卫战,全方位落实巡查督查,全天候强化值勤值守等措施,顺利完成夏秋两季秸秆禁烧任务,实现连续四年“零火点”。
精准脱贫促扶贫更实
南坪镇现有系统建档立卡贫困户1421户4040人,其中因病致贫989户2703人,因残致贫149户478人,因学致贫30户116人,因缺土地、劳力、土地、技术致贫238户711人,因发展动力不足致贫15户32人。已脱贫1368户,3870人,其中2014年至2018年脱贫1228户3428人,2019年脱贫140户442人。未脱贫53户,170人。两个贫困村路东村2016年出列、耿庙村2017年出列。
在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南坪镇统筹一体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全镇上下一方面积极化解疫情影响,一方面继续以脱贫攻坚为统揽,按照“一个目标、两项机制、三个重点、四项落实”的谋划,聚焦重点,主攻难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盯紧一个目标。紧盯剩余贫困人口脱贫这个目标,兑现脱贫攻坚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庄严承诺。严格按照“一安全、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标准,对剩余贫困户因户施策,精准发力,用心用情帮扶。经前期研判和到户核查,该镇剩余53户均能在年底提前达标,经济收入经预判测算,均无“脱不了”风险。
完善两项机制。完善脱贫攻坚动态监测预警和问题整改两项机制,巩固好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该镇始终将返贫致贫动态监测预警和问题整改作为今年脱贫攻坚常态化的重要工作牢牢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成效上。
加大对全镇农户监测预警和脱贫攻坚问题排查力度,不遮掩,不回避,应纳尽纳,能纳快纳。自3月5日以来,镇委镇政府谋划在前,行动在先,开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大排查,组织400余名帮扶责任人逐村“过筛子”、逐户“解麻雀”、逐项“翻家底”,对全镇贫困户对照“一安全、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进行全面入户排查,摸清短板,寻找差距,同时全面排查全镇“四类人群”住房情况,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在排查问题的基础上,南坪镇精准制定措施,扎实推进整改。
强化三个重点。在产业发展、就业创业、人居环境上提升脱贫攻坚质效。
产业发展方面,在“一村一品”的基础上,鼓励支持能人、企业参与,培植壮大镇域内的养殖、种植特色产业,进一步巩固“村+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优化贫困户土地、劳动力、资金入股方式,将贫困户与产业扶贫利益分配、连好嵌牢,让贫困户持续增收有保障。2020年产业扶贫第一期自种自养项目和两个到村项目已完成申报进入公示阶段。
就业创业方面,为帮助贫困户稳定脱贫,镇委镇政府针对16-59岁有劳动能力尚未就业且有务工需求的贫困户开发公共服务岗位82个;针对60-75岁未就业有务工需求的贫困户开发辅助性岗位68个,均已统一签订服务协议并购买人身意外保险,目前已正式上岗,其余人员由镇村联系搭建用工平台有序外出务工。镇扶贫产业园及扶贫基地已全面复产,农产品正常销售,路东村及耿庙村扶贫车间已全面复工,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
人居环境整治方面,一方面充分利用“四好公路”、绿化、美化契机,广泛宣传动员,积极争取筹措资金,目前基础设施扶贫项目、道路建设五个标段已全部挂网,完成招投标,确保如期完工;一方面已动员农户对鉴定出的C级、D级危房进行危房修缮或重建。此外,在全镇农户中,全面推广“五净三规范”,通过对贫困户家中卫生考核,设立“爱心超市”,以卫生评分得分兑换生活用品,鼓励贫困户自力更生,提高对脱贫攻坚的获得感、幸福感。
狠抓四项落实。切实抓牢攻坚力量、扶贫政策、作风建设、督查反馈四项落实。一是锻造攻坚力量。镇村406名帮扶责任人包片、包点、包户,实行脱贫攻坚网格化管理,把责任细划到镇、村、组干部,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脱贫攻坚工作新局面。二是加强政策学习。组织党政班子成员及镇村帮扶责任人重点学习抓好扶贫工作的方法和内容,研读脱贫攻坚的各项政策措施,要求领导干部、帮扶责任人都要成为脱贫攻坚业务能手。三是深化作风建设。压实镇村干部责任,调动全体干群主观能动性,杜绝松懈厌战情绪,落实、落准各项政策,强化工作成效和工作作风监管,深化干群对脱贫攻坚的理解、认同。四是建立督查反馈机制。一方面在大排查工作中,强调摸清底数、对标对表,压实举措;一方面提升作风,整顿思想,力戒走马观花,营造真贫真扶贫的良好氛围。
乡村振兴促农民更富
南坪镇已初步建立具有典型示范的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以浍北、路东扶贫产业示范园为龙头,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打造循环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包括浍北蔬菜大棚、路东草莓果蔬大棚、天安农业、汉世伟养殖业等,其中浍北村已发展温室大棚250—300亩,以发展无公害黄瓜为主,产品已注册商标,市场供不应求;路东村扶贫产业园主要种植草莓、香瓜、反季节蔬菜,每亩收益一年在3.5万—4万元;天安农业利用沼渣发展香稻米、旱水稻200亩;利用易事特农光互补光伏板下面的600多亩地,发展黑木耳种植,目前已实验种植30棚黑木耳。
建立绿色增产核心示范区1万亩和良种繁育基地2000亩,全镇1384户特色种养户,实现产业项目覆盖率90%以上。经营主体规模流转土地新增1000亩,完成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春季造林面积4568.8亩,林木“双进”活动完成栽植60612株。完成总投入约1000万元的坪西片小型农田水利提升改造项目的验收和扫尾工程。总投入60万元肖家沟引水工程、投入30万元天安农业闸、电灌站项目完成。
以基层党建为核心,引领乡村治理。南坪镇发挥“一组(党小组)一会(村民理事会)”作用,通过“党群连心站”为载体,以“党组织引领、理事会协商、党群共参与”为原则,实现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在贫困户评议、低保户认定、危房改造评议,以及小微民生项目实施等重大事项中,均由“一组一会”成员在“党群连心站”召开会议进协商议,充分保障群众的话语权,消除了群众的误解,提高了政策知晓率和群众满意度。在处理一些群众之间的家长里短的家务事、小事琐事时,党小组组长和理事会会长可以发挥其人缘、地缘优势作出决断,从而化解矛盾。在移风易俗方面,积极推进乡风文明,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大力倡导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深受群众的欢迎。
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2019年全镇2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额达336.36万元,同比增长了126.2%,50万以上村2个,强村达到130万元,5万-30万元村8个,其余村均实现2万元以上收入。2020年南坪镇将积极探索多元化集体增收模式,大力推行“5+2发展模式”,即五个带动两个机制(村干部队伍“带动”、创新发展模式“驱动”、拓展金融媒介“联动”、定期督导检查“助动”、营造发展环境“推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展望未来,独特的水陆区位、资源和后发优势,将在政通人和、众志成城的基础上释放和迸发。深思当下发展,“南坪镇的党员干部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坚守理想的志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迎难而上的勇气,以执政为民的使命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凝聚、团结、带领全镇人民,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为建设美丽新南坪努力奋斗!”南坪镇党委书记李影、镇长吴翔给出这样铿锵有力的回答。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